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美学论稿
美学论稿

美学论稿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文超著
  • 出 版 社:香港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9628753819
  • 页数:439 页
图书介绍:
《美学论稿》目录
标签:美学

绪论 1

一、什么是美学 1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4

三、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7

四、美学研究的任务和方法 10

第一章 审美本质论 16

第一节 美的起源 16

一、美的起源的探索 16

二、美的起源 19

第二节 美的特征 28

一、形象性 28

二、感染性 29

三、社会性 31

第三节 美的本质 33

一、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33

二、美的本质 47

第二章 审美形态论 52

第一节 自然美 52

一、自然美的产生 52

二、自然美的形态 55

三、自然美的特征 56

第二节 社会美 57

一、社会美的产生及表现形态 57

二、社会美的特征 59

三、社会美的核心——人的美 60

第三节 艺术美 63

一、艺术美的产生 63

二、艺术美的种类 64

三、艺术美的特征 68

第四节 形式美 69

一、形式美的涵义及特征 71

二、形式美的构成 73

第五节 科技美 90

一、科学美 90

二、技术美 95

第三章 审美范畴论 100

第一节 优美 100

一、优美的特征 102

二、优美的审美功能 102

第二节 崇高 105

一、崇高的本质 105

二、崇高的特征 114

三、崇高的审美功能 116

第三节 悲剧 118

一、悲剧的本质 118

二、悲剧的特征 123

三、悲剧的审美功能 127

第四节 喜剧 131

一、喜剧的本质 131

二、喜剧的特征 135

三、喜剧的审美功能 137

第五节 丑 139

一、丑的本质 139

二、生活丑(丑恶)与艺术美(丑美) 143

第四章 审美能力论 148

第一节 审美的生理能力 148

一、审美的主要生理器官 148

二、视听觉的审美功能 149

第二节 审美的心理能力 151

一、审美的感知力 152

二、审美的想象力 156

三、审美的情感力 159

四、审美的思维力 162

五、审美的联想力 165

第三节 审美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170

一、移情说 171

二、心理距离说 173

三、心理分析学说 174

四、格式塔学派 177

第五章 审美感受论 179

第一节 审美感受的起源与发展 179

一、审美感受的起源 179

二、审美感受的发展 181

第二节 审美感受的本质 184

一、是美的能动反映 184

二、是人的自我观照 187

三、是快感的高级形态 190

第三节 审美感受的特征 194

一、审美感受的直觉性 194

二、审美感受的愉悦性 197

三、审美感受的功利性 199

第四节 审美感受的相对性 203

一、审美感受的差异性 203

二、审美感受的共同性 206

第六章 审美鉴赏论 209

第一节 审美鉴赏的条件 209

一、审美鉴赏的客观条件 210

二、审美鉴赏的主观条件 212

第二节 审美鉴赏的过程 215

一、审美鉴赏的准备阶段 215

二、审美鉴赏的展开阶段 216

三、审美鉴赏的回味阶段 219

第三节 审美鉴赏的特征 222

一、施教与娱乐的统一 223

二、情、形、理的统一 225

三、再认与创新的统一 228

第四节 审美鉴赏的标准 230

一、客观的规律性 231

二、合目的的功利性 232

三、形式的悦感性 234

第七章 审美创造论 237

第一节 审美创造的实质 237

一、审美创造的基础 237

二、审美创造的规律 241

第二节 审美创造的历史发展 248

一、原始社会美的创造 248

二、私有制社会美的创造 251

三、共产主义社会美的创造 254

第三节 审美创造与异化劳动 257

一、异化劳动的涵义 257

二、异化劳动状态下美的创造 261

第八章 艺术审美创造论 265

第一节 艺术的分类及审美特征 265

一、艺术的分类 265

二、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269

第二节 艺术美的创造规律 283

一、艺术美创造的实质 283

二、艺术美创造的条件 293

三、艺术美创造的规律 297

四、艺术美创造的典型化 306

第九章 现实审美创造论 315

第一节 现实美创造的意义 315

一、现实美的创造与两个文明的建设 316

二、现实美的创造与人及其生活的关系 317

第二节 现实美创造的领域 318

一、自然领域美的创造 318

二、社会领域美的创造 320

三、人自身美的创造 326

第三节 现实美创造的原则 330

一、功利原则 330

二、经济原则 332

三、美观原则 333

第十章 审美教育论 336

第一节 美育的历史发展 337

第二节 美育同德、智、体育的关系 341

第三节 美育的特征 345

一、形象性 345

二、情感性 348

三、娱乐性 350

第四节 美育的内容 351

一、自然美的教育 351

二、社会美的教育 354

三、艺术美的教育 356

四、科学美的教育 357

五、劳动美的教育 359

第五节 美育的任务 361

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361

二、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362

三、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64

四、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366

第六节 美育的途径 368

一、家庭美育 368

二、学校美育 370

三、社会美育 372

第十一章 西方美学发展论 374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及中世纪美学 374

一、古希腊美学 374

二、古罗马美学 378

三、中世纪美学 381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 383

第三节 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美学 386

一、理性主义美学 387

二、经验主义美学 388

第四节 启蒙运动美学 390

一、法国启蒙运动美学 391

二、意大利启蒙运动美学 394

三、德国启蒙运动美学 395

第五节 古典美学 397

一、康德的美学思想 398

二、歌德的美学思想 400

三、席勒的美学思想 402

四、费希特的美学思想 404

五、谢林的美学思想 405

六、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406

第六节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 408

一、别林斯基的美学思想 410

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 411

第七节 西方近现代美学及其流派 411

第十二章 中国美学发展论 414

第一节 中国古代美学 414

一、先秦美学 414

二、两汉美学 417

三、魏晋南北朝美学 419

四、隋唐五代美学 421

五、宋元美学 422

六、明代美学 423

七、清代美学 425

第二节 中国近代美学 428

一、梁启超的美学思想 428

二、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429

三、鲁迅的美学思想 431

四、蔡元培的美学思想 434

五、李大钊的美学思想 436

后记 4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