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孔子教育思想与儒家教育
孔子教育思想与儒家教育

孔子教育思想与儒家教育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硕夫著
  • 出 版 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 出版年份:1988
  • ISBN:
  • 页数:224 页
图书介绍:
《孔子教育思想与儒家教育》目录
标签:教育 思想

第一章 孔子以前的教育思想 1

第一节 教育实际的源流 1

一、上古时代的教育 1

(一)生活就是教育 1

(二)生活的目的就是教育目的 3

(三)顺天应人的教育思想 4

二、虞夏商的教育 5

(一)学校制度和教育内容 5

(二)教育要旨 6

(三)推举制度 7

三、西周的教育 8

(一)西周学制 8

(二)西周教育内容 11

(三)师资及教学工具 15

(四)士子的考试与奖惩 17

(五)教育方法 17

(六)视学与养老 18

(七)西周的教育思想 19

第二节 演进阶段 22

一、东周的教育——春秋战国时期 22

(一)官学崩溃 22

(二)养士制度 24

(三)私学代兴 25

(四)学术发达的原因 26

第二章 孔子的教育思想 35

第一节 孔子的中心思想—仁 35

一、仁的产生 35

二、仁的涵意 36

(一)孔子以前对仁的解释 36

(二)论语中仁的涵意 39

三、仁的境界 44

(一)论语中仁的表现 45

(二)论语中孔子自我仁的实践 46

(三)颜渊好学——不违仁 48

(四)论语中学的特性——学仁不分 49

四、仁与诸德的关系 49

(一)仁与智勇 49

(二)仁与孝弟 51

(三)仁与忠恕 54

(四)仁与恭敬 56

(五)仁与礼乐 57

(六)仁与义 60

(七)仁与恭宽信敏惠 61

第二节 孔子的教育思想 65

一、孔子的教育目的 65

二、孔子的教育内容 66

(一)诗 68

(二)乐 70

(三)书 72

(四)礼 73

(五)易 74

(六)春秋 74

三、孔子的教育方法 74

(一)人格感化 75

(二)接物应变 77

(三)致乎中和 78

(四)严以律己 79

(五)因材施教 80

四、孔子的教育精神 87

(一)有教无类 88

(二)教诲不倦 89

(三)潜移默化 89

(四)励行实践 89

第三章 儒家教育 107

第一节 传递过程 107

一、孟子的教育思想 107

(一)孟子的性善说 108

(二)孟子的仁义说 108

(三)孟子的教育学说 109

(四)孔孟教育思想的比较 110

二、荀子的教育思想 114

(一)荀子论天 114

(二)荀子论性 114

(三)荀子的教育学说 115

(四)孟荀教育思想的比较 118

三、儒家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要点 119

(一)儒家教育思想的形成 119

(二)大学中庸与儒家教育 119

(三)儒家教育思想的要点 123

第二节 演化时期 125

一、秦时的儒家教育思想 125

(一)反儒政策 125

(二)儒家思想未曾中断 125

(三)经书残缺秦楚共分 126

二、汉代的儒家教育思想 127

(一)儒术独尊的原因 127

(二)儒术独尊对於教育的影响 128

(三)儒术统制全国后的文化事业 129

(四)汉代教育家及其学说 130

三、魏晋南北朝期的儒家教育思想 140

(一)清谈之风甚盛 140

(二)儒家仍为正宗 140

(三)反清谈佛理的民族教育思想家 141

四、隋唐的儒家教育思想 144

(一)儒家思想为前驱 144

(二)科举制度的创立 144

(三)儒学派的教育家 144

五、宋元明的儒家教育思想 149

(一)重建儒家势力 149

(二)理学家的教育思想 149

(三)宋元明教育家 151

六、清代的儒家教育思想 172

(一)反对理学 172

(二)恢复汉学 173

(三)清代教育思想在历史上的价值——继往开来 173

(四)清代教育思想家 173

第三节 变化阶段 182

一、近世中国教育思想的演变 182

(一)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182

(二)全盘西化的教育构想 183

第四节 三民主义的教育思想 185

一、三民主义教育的中心思想 185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185

(二)民族主义以伦理为立足点 186

(三)民权主义以民主为里程碑 186

(四)民生主义以科学为奠基石 188

二、三民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 188

(一)德育的基本目标是礼义廉耻 190

(二)智育在要求理论与实践沟通 190

(三)体育是文武合一教育的起点 191

(四)群育系以纪律为陶冶的基础 192

(五)美育使人潜移默化身心平衡 193

第四章 孔子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204

一、科学精神的萌芽 204

二、启发式的教学法 20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