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潇贺古道历史文化研究
潇贺古道历史文化研究

潇贺古道历史文化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韦浩明著
  • 出 版 社: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48705208
  • 页数:35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七章。第一至第四章主要是对潇贺古道的田野考察、考证、变迁及其历史地位进行研究。第五、第六章主要探讨了潇贺古道区域的族群、族群互动、族群文化特征及其族群文化认同的情况,并以“花山族群文化认同”作为具体案例加以说明。第七章主要分析潇贺古道的经济文化功能及其对贺州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潇贺古道历史文化研究》目录

引言 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 1

一、研究主体 2

二、本研究关注的基本理论方法 5

三、具体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8

四、全书的叙述结构 10

第一章 潇贺古道——历史人类学田野考察 12

第一节 初识潇贺古道文化遗存 12

一、初识潇贺古道 12

二、南岭、岭南的界定 16

三、潇贺古道沿线主要文化遗存简介 19

第二节 潇贺古道主要古城的历史概貌 22

一、潇贺古道之临贺古城考察 22

二、潇贺古道之封阳古城考察 28

三、潇贺古道之建兴古城考察 31

第三节 潇贺古道——历史人类学田野调查 36

一、潇贺古道之湖南路段考察 36

二、潇贺古道之富川路段考察 41

三、潇贺古道之八步区路段考察 54

四、潇贺古道其他路段考察 58

第二章 潇贺古道的形成及其考证 61

第一节 潇贺古道的人文生态系统 61

一、自然生态环境 62

二、人文社会环境 64

三、古道沿线的地理环境 66

第二节 潇贺古道的文本概述 67

一、潇贺古道的界定 68

二、潇贺古道研究追述 69

第三节 潇贺古道的分布及其走向 71

一、潇贺古道的分布及其走向概述 71

二、潇贺古道主、岔道及其走向 73

三、潇贺古道主、岔道修筑时间考证 76

第三章 潇贺古道主干道之秦“新道”考辨 82

第一节 考证缘由及其历史渊源 82

一、考证缘由 82

二、“新道”的历史渊源 83

第二节 潇贺古道之秦“新道”考辨新说 84

一、潇贺古道之秦“新道”质疑 85

二、潇贺古道之秦“新道”考证 88

第三节 关于潇贺古道问题的商榷 91

第四章 潇贺古道的变迁及其历史地位 100

第一节 潇贺古道的历史变迁 100

一、秦汉时期的潇贺古道 100

二、唐宋时期的潇贺古道 105

三、明清时期潇贺古道的衰落 118

四、潇贺古道的现状 120

第二节 潇贺古道的历史地位 122

一、潇贺古道的军事政治地位 122

二、潇贺古道的经济地位 128

三、潇贺古道在“海陆丝绸之路”中的地位 143

第三节 潇贺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 144

一、潇贺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 145

二、潇贺古道的族群整合价值 147

三、潇贺古道的多元族群文化整合价值 149

第五章 潇贺古道区域的族群及其互动 155

第一节 族群概念和互动理论的简单概述 155

一、族群的概念 155

二、互动的定义 157

三、互动的基本理论 158

第二节 潇贺古道区域的主体族群及其居住格局 159

一、汉族族群 159

二、瑶族族群 169

三、壮族族群 177

四、潇贺古道区域族群的居住格局 181

第三节 潇贺古道区域族群之间的互动 185

一、潇贺古道区域族群之间的经济互动 185

二、潇贺古道区域族群之间的文化互动 189

三、潇贺古道区域族群之间的婚姻互动 196

四、潇贺古道区域族群互动的基本特征 208

第六章 潇贺古道区域族群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认同 213

第一节 潇贺古道区域族群文化的基本特征 213

一、潇贺古道区域族群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 213

二、潇贺古道区域族群文化的基本特征 217

第二节 潇贺古道区域族群的文化认同 228

一、文化及文化认同 229

二、潇贺古道区域族群文化认同的现状 236

三、潇贺古道区域族群文化认同的建构 256

第三节 潇贺古道区域族群语言的认同 272

一、潇贺古道区域族群语言认同的条件与形式 272

二、潇贺古道区域族群语言认同的历史及现状 275

三、区域语言认同对族群的影响 278

第四节 个案应用分析:花山族群文化认同现状的田野调查 281

一、生产生活方式认同 282

二、族群语言认同 282

三、族群文化习俗认同 283

四、族群心理认同 284

五、花山族群认同的建构 285

第七章 潇贺古道的经济文化功能与贺州经济振兴 290

第一节 潇贺古道的经济开发功能 290

一、整修道路,南迁人口,充实边疆郡县 290

二、革新工具,引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294

三、秦汉时期潇贺古道区域的农业开发 296

第二节 潇贺古道的文化传播功能 300

一、交通与文化传播 300

二、南北文化的交流 302

三、潇贺古道在南北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305

第三节 潇贺古道区域传统文化与贺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06

一、对实现贺州农业企业化的影响 307

二、对发展贺州工业的影响 313

三、对发展贺州商业的影响 321

四、贺州与湘、粤经济文化合作的前景 327

第四节 潇贺古道区域族群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30

一、潇贺古道区域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330

二、潇贺古道区域族群共性文化的培植 340

三、潇贺古道区域族群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关系 345

后记 35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