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北宋史学思想流变研究
北宋史学思想流变研究

北宋史学思想流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峰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010128337
  • 页数:331 页
图书介绍:作者突破以往研究的窠臼,将北宋史学思想的流变分为复兴期、变革期、繁荣期和衰落期,并对其突出特征及主要表现进行了深入论述。复兴期(建隆至天圣明道间):学者们为确立新兴政权的统治秩序、正统地位以及伦理道德体系,展开深入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史学主张,但总体上对传统史学思想继承多,创新少。变革期(庆历之际):随着疑经惑传思潮的兴起,意欲以新的经学思想来重新整齐史学的思潮也随之兴起,并蓬勃展开。繁荣期(嘉祐至元祐间):学者们不约而同地对王道提出了诉求,并提出了自己的王霸义利观,实现了对北宋深刻统治危机的回应;新正统论剔除了传统正统论中的神学内容,以道德理性和政治理性为标准,来评判朝代的正统与否,使以居正与大一统为基本内容的正统观得到学者们的普遍认同;以义理推演历史发展、判定历史是非以及指导历史编纂等方式,在史学领域内构筑了道德理性的主导地位。衰落期(绍圣至靖康间):因朝廷尊经抑史政策、新党对史学持续打击、二程理学存在着轻视史学倾向等诸多原因影响,风行一时的史学思潮日渐消沉。
《北宋史学思想流变研究》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北宋史学思想分期 2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5

一、关于北宋史学变革问题 5

二、关于正统问题 8

三、关于资治问题 11

四、关于教化问题 17

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2

第三节 时代与命题:解读北宋史学思想流变的钥匙 23

第一章 北宋前期的时代命题与史学对策 27

第一节 对宋朝正统性的诉求 27

一、称说运命,定宋为火德 31

二、鼓吹符瑞,作为兴起之兆 31

三、以符瑞证北宋为应运之朝 34

第二节 取法前代,构建新朝 35

一、传统以史资治思想复兴 36

二、推崇皇王之道 39

三、重视汉唐故事 46

第三节 以宋朝为核心重构新的历史秩序 61

一、以宋朝为核心构建新的统治图谱 61

二、将朝代兴亡归结为天命 65

三、重视礼乐刑罚 67

第二章 问题丛生的皇朝统治 71

第一节 紊乱的社会秩序 71

一、释、道对儒家伦理秩序的消解 71

二、社会变革对社会秩序的冲击 77

三、民间淫祀陋俗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82

第二节 天人关系的紧张 86

一、秉持天人相分理念 86

二、怀疑祥瑞现象的可信度 90

三、质疑北宋官方火德说 94

第三节 统治危机的化解与滋生 99

一、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99

二、财政状况持续恶化 102

三、军事力量孱弱不堪 105

第三章 学术变革诸要素的培育 108

第一节 北宋前期的重文之策及士风之变 108

一、五代士大夫对国事的冷淡 108

二、宋初重文之策 111

三、宋初士风之变 115

第二节 北宋前期对学术研究的禁与开 117

一、禁止民间从事阴阳五行及兵学研究 118

二、鼓励探究前代历史 119

三、经学领域内的开新 122

第三节 宋代学术研究步入正规 127

一、官私藏书丰富、完备 128

二、官私藏书之处学者荟萃 135

三、学者研究方向明确 141

第四章 庆历之际的史学新变 147

第一节 新春秋学的兴起 147

一、中唐啖助学派的新春秋学 148

二、中唐儒学新变影响下的史学新变 153

三、庆历之际疑经惑传思潮下新春秋学的复兴 156

第二节 三足鼎立的资治思想 168

一、推崇王道 168

二、取鉴汉唐 174

三、效法祖宗 178

第三节 新意迭出的正统论 180

一、传统神学观的坚持与扬弃 183

二、新正统评判标准的设定 185

三、正统传承的时间特征 189

第四节 新春秋学影响下的历史编纂思想 192

一、学者对《春秋》编纂义例的探研 192

二、庆历之际的历史编纂思想 201

三、庆历史学的影响 218

第五章 嘉祐至元丰年间的史学思想 224

第一节 高扬王道的资治思想 225

一、对王道的诉求 226

二、丰富多彩的王道观 231

三、汉唐故事与祖宗旧制 237

第二节 激烈的正统之辩 240

一、章 望之的霸统说 241

二、苏轼的正统论 243

三、司马光及其同调的正统论 246

四、欧阳修对正统论争的回应 250

第三节 构筑道德理性在史学领域的主导地位 252

一、以道德理性推演历史的发展 252

二、以义理判定历史是非 260

三、以义理指导历史编纂 265

第六章 北宋晚期党争视野下的史学思想 275

第一节 被异化的资治思想 276

第二节 历史撰述活动的畸形发展 286

一、成就有限的古史研究 287

二、国史的撰述成为党争的工具 291

三、金石学大盛 296

第三节 相对消沉的正统论争 302

参考文献 307

后记 33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