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民国八大总统
民国八大总统

民国八大总统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守高著
  • 出 版 社:北京:台海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801260
  • 页数:4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选取从中华民国成立,到蒋介石兵败大陆为止,其间的八位总统,包括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曹锟、段祺瑞、冯国璋、蒋介石和李宗仁。本书以历史事件为线索,全景展现了这些对近代中国影响巨大的人物,从他们出生、发迹,登上权力顶峰,直至最后盖棺定论,每一位人物背后都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民国八大总统》目录
标签:总统

开国总统孙中山 1

一、组建兴中会,进行反清起义 1

孙中山幼时家贫,得长兄孙眉相助,走向海外,接受20余年的西式教育。曾上书李鸿章,希望得到他的支持,但被拒绝,走上了革命道路。 1

上书失败,孙中山即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立志推翻清王朝统治,良医成了“土匪”。由于轻信他人,被清廷驻伦敦使馆抓获,后得救。但伦敦蒙难,却使他一夜成名。 6

孙中山在东京与黄兴等共同组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政纲,以推翻清廷为职志。与保皇派展开论战,使革命成了社会思潮。 9

二、推翻清王朝,创立中华民国 13

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数次反清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1911年武昌首义成功,全国数省响应。但革命党人却在组建临时政府的地点和总统人选问题上发生分歧。 13

孙中山得知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后,立即奔波于美、英、法等国,呼吁财政和外交支持,但未获实质性的援助。回国后,当选为临时政府大总统,1912年元旦,宣誓就职。 17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内外交困,革命阵营内部主张南北议和,确定了“虚位待袁君反正来归”的方针。清帝退位后,孙中山交了权,并受袁世凯之邀,要到北京去办铁路。 20

三、反北洋军阀,维护革命成果 24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雇凶在上海暗杀了宋教仁。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江西和南京地区闻风而动,但不久失败。他遭到通缉,逃往日本,并组建中华革命党,继续革命。 24

西南护国军传檄护国讨袁,各地纷纷响应。孙中山指示党人誓与袁贼斗争到底,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中宣布取消帝制,但不放弃总统之位,不久死去。 28

孙中山高举“护法”大旗,南下组织军政府,但不久第一次护法斗争失败。援闽粤军重占广州,他重新南下组织正式的国民政府,就任非常大总统。 32

四、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36

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向身处逆境的孙中山伸出了友谊之手。为开展国民革命,他决心改组国民党。国民党“一大”,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党内合作的原则。 36

改组后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生,各省市党支部发展迅速,广州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国共合作创立黄埔军校,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的方针,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41

冯玉祥借第二次直奉战争之机,发动北京政变,并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局,孙决定前往。虽在此期间,北京局势发生新变化,段祺瑞出来主政,但他毅然扶病北上,受到民众欢迎。 44

五、病逝于北京,安葬在中山陵 47

孙中山弥留之际的呼声是:“和平——奋斗——救中国。”立有遗嘱三份:国事一份,家事一份,致苏联国书一份。灵柩暂厝于香山碧云寺,准备以后移葬南京。 47

孙中山生前曾游紫金山,有百年后归葬于此之意。去世后,国民党中央执委会据其生前的愿望,在南京筹建中山陵园。1929年6月1日,正式举行奉安大典。 51

全国人民和全世界进步人士对孙中山的逝世深感哀痛,中外各大报纸纷纷发表悼念文章。孙中山的逝世,对当时正在进行的民主革命产生了多方面的巨大影响。 55

窃国总统袁世凯 59

一、小站练兵,成为北洋之父 59

袁世凯的父亲是一“土皇帝”,7岁时将袁世凯过继给袁保庆。跟随嗣父,他走出项城,来到济南、南京这样的大都会,眼界为之大开。结识嗣父之盟兄弟吴长庆,寻找到日后靠山。 59

袁世凯在朝鲜“壬午兵变”的平叛中崭露头角,后又在“甲申政变”中立下大功,获得李鸿章的赏识。受李推荐,护送李昰应回朝,并驻节朝鲜,加强了中朝之间的联系。 62

天津小站练兵,袁世凯开始培植自己的私人武装和政治资本,笼络了一批为其效忠的人。小站成为北洋军阀的发源地,他这位北洋军阀之父也由此登上权力的最高峰。 66

二、清廷重臣,遭人猜忌 70

袁世凯附和维新,又与顽固派关系密切,最终出卖了维新派,保了自己的红顶子。任山东巡抚,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时,大耍两面派手法,获得了清廷和洋人的一致欢心。 70

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便着手推行“新政”。除增练新军外,在实业、警政、教育等方面也进行了大力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是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领袖。 74

清末“预备立宪”中,袁世凯提出“新官制改革案”,主张建立责任内阁制,废除军机处,未获通过。因权势膨胀,引起慈禧猜忌,调任外务部尚书兼军机大臣。 78

三、因祸得福,当了总统 82

慈禧太后死后,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赶下台,“回乡养疴”。在河南彰德,他一面过着“隐逸”的生活,一面关注局势的变化。辛亥革命的爆发,为其重新出山提供了机会。 82

辛亥革命发生后,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凯。他玩弄权术,如愿当上内阁总理大臣,成为清廷唯一真正掌有实权的人物。随后,他对革命派采取既打又拉的政策,迫使双方妥协。 85

孙中山三次电告袁世凯,表示只要清帝退位,宣布共和,就推其为临时大总统,袁随即加紧了“逼宫”的步伐。清帝退位后,他制造兵变,拒绝南下,并如愿在北京就职。 89

四、破坏民主,走向独裁 94

袁世凯利用借贷外债和王芝祥事件,逼走唐绍仪,破坏责任内阁制。暗杀宋教仁,反对国会选举。违法与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准备全面内战。 94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拉拢进步党,炮制《大总统选举法》,并胁迫国会,选举他为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峰。 98

袁世凯为实现独裁,解散了国会,制定《中华民国约法》,改组中央政府机构,修订《大总统选举法》,为其成为终身总统制造法律依据,并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01

五、帝制自为,身败名裂 105

袁世凯成立筹安会,积极鼓吹帝制,组织请愿团,操纵推戴活动。1915年12月31日,袁世凯下令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并在元旦登基。 105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各阶层的义愤。在一片反对和讨伐声中,袁在军事上节节失败,政治上离心离德,外交上捉襟见肘,家庭上“后院起火”,遂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 109

取消帝制后,袁世凯妄想继续当总统,遭到起义各省的一致反对。亲信大将四川将军陈宦和湖南将军汤芗铭通电要求他退位,更使其深感“人心大变”。6月6日,袁在忧惧中死去。 113

傀儡总统黎元洪 117

一、南洋名将,首任都督 117

黎元洪祖籍湖北黄陂,出生于汉阳,年幼家贫。在父亲的影响和支持下,考入天津水师学堂。甲午海战他大难不死,却身陷图圄。在南京他受到张之洞的赏识,从此平步青云。 117

三次赴日考察军事,回国后即辅助张之洞训练新军,颇有成效。通过两次秋操,在军界崭露头角,成为南洋名将。他内刚外柔,爱兵惜才,深得士兵的尊重,也得到革命党人的信任。 121

武昌首义,革命党人恭请黎元洪出来主持大局,黎却一个劲儿地说“莫害我,莫害我”。武汉战局渐稳,黎审时度势,半推半就地剪了辫子,堂而皇之地登上湖北军政府都督的宝座。 125

二、追随袁世凯,三任副总统 129

黎元洪素有南洋名将之称,连袁世凯都不敢小看他。但他却消极避战,请黄兴来应付战局,自己却与袁暗中来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黎当选为副总统,成了“开国三杰”之一。 129

孙中山力主建都南京,袁世凯属意北京,黎元洪想坐收渔人之利,抛出定都武汉的主张,结果被袁世凯利用。他利用群英会事件,驱逐了孙武,独掌了湖北军政大权。 133

孙武下台后,张振武成为黎元洪独掌湖北的一块心病。黎借袁世凯之手除掉了张,但袁对外称是奉黎之意,黎成了“共和之敌”,一时间,“倒黎”运动此起彼伏。 138

黎元洪在“二次革命”和中华民国正式总统的选举中,全力助袁,为其纾难,自己也第三次当选为副总统。之后,袁世凯却过河拆桥,强请黎入京,将其困居于京城。 141

三、总统当两次,总是做傀儡 145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和冯国璋争夺总统宝座,段抬出黎元洪担当傀儡总统。在段眼里,黎只是一个盖章的机器,平日里动辄怒斥之,连其部下也对黎颇为无理,终致府院之争。 145

黎元洪不甘处于下风,在美国公使的支持下免去段的职务,并向张勋伸出求援之手。段祺瑞借张勋复辟重新上台,成了“再造共和”的英雄,黎却在政坛上销声匿迹。 149

为争夺总统之位,曹锟和吴佩孚导演了一场“法统重光”的政治骗局,抬出黎元洪为过渡时期的傀儡总统。黎上台后,处处受吴曹牵制,后在曹锟的威逼下被迫让位。 154

黎元洪出走后,到天津和上海活动,未果。曹锟贿选成功后,他心灰意冷,先去日本,后回天津办实业。1928年6月死于脑溢血。1935年11月,国民政府为其举行国葬。 159

代理总统冯国璋 163

一、北洋走卒,反袁称帝 163

冯国璋早年考入北洋武备学堂第一期,后为袁所倚重,将军事学堂办得有声有色,北洋人才多出于其手下。与王士珍、段祺瑞三人有“龙、虎、狗”之谓,人称“北洋三杰”。 163

武昌起义后,冯国璋率军南征,但他完全听命于袁世凯。袁让其进便进,袁让其退便退。1912年2月12日,领衔逼清帝逊位,为袁立了大功。 166

冯国璋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并要问个究竟,袁一口否认。表面上冯袁二人情同旧好,但实际上袁已有防冯之心。在拥戴袁世凯称帝的信上,他也没有列名其中。 170

二、逼黎退位,当上总统 174

袁世凯帝制自为打破了冯国璋的总统梦,令冯极为失望,他暗中支持护国军,积极倒袁。在四面楚歌、内外交困中,袁被迫取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这就是“83天皇帝梦”。 174

袁世凯取消帝制后,冯国璋乘胜追击,迫袁让位。袁世凯形神憔悴,回天无力。冯得知袁的死讯,放生恸哭:“大总统如此英明的人物,不料竟会有如此下场!” 178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黎、段之间爆发府院之争,张勋乘“调解”黎、段冲突之机复辟帝制。张勋失败,段祺瑞“三造共和”,冯国璋代理大总统。 181

三、代理总统,实在难当 185

冯国璋、段祺瑞掌握北京政权,新的府院之争形成。先是段祺瑞命傅良佐任湖南督军,并调北洋军入湘、川,引起了西南军阀不满,冯乘机利用长江三督逼段让步,战争一触即发。 185

冯国璋准段祺瑞辞职,时直系曹锟支持段祺瑞,冯逃往南京,到蚌埠时被皖系军阀倪嗣冲扣押。冯回京后,又任段为内阁总理。不久,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总统。 189

冯国璋一直不忘清室知遇之恩,对退位的皇帝礼敬有加,于是有了“中华民国总统敬问大清皇帝安好”的场景。冯晚年凄惨,因肺病在北京去世,落葬冯家祖坟,魂归故土。 192

文治总统徐世昌 196

一、圆梦翰林,官运亨通 196

徐世昌出生的时代决定了科举为出人头地的唯一正途。他勤学苦读,1886年,考中进士,1889年,入翰林院任职,实现了一个中国文人的梦想。 196

清末的政坛,袁世凯是首屈一指的角色。徐世昌与袁交往很深,在小站练兵之际,徐已在新建陆军中任职,北洋三杰都是他的下属,故他在北洋中的地位仅次于袁世凯。 200

庚子之变,太后西逃,这成为徐世昌仕途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得袁、张保荐,官运亨通;东三省为清廷发祥地,正值日俄纷争之际,徐世昌被特命为东三省总督。 203

二、清朝宰相,民国相国 208

在官场倾轧、权势纷争中,徐世昌一直游刃有余,善于在夹缝中求生存,受到各派势力的信任,这与他中庸的性格不无关系,故有“水晶狐狸”之称。 208

袁世凯与徐世昌一直互为表里,袁对徐有提携之恩,徐也知恩图报。清廷寿终,徐归隐青岛,但经不住老友袁世凯的苦劝,最后出山助袁,任国务卿。 212

徐世昌极力劝阻复辟帝制。袁世凯死后,各派势力争做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这是徐世昌一手促成的,段祺瑞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好称:“我和相国的意见一致。” 216

三、文人总统,被迫辞职 219

北洋政府随着袁世凯的离世陷入动荡之中,府院之争此消彼长,北洋团体已土崩瓦解。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北洋精神领袖的徐世昌再次出山,成为四方拥戴的文人总统。 219

徐世昌以文临武,组织文人政府,施行“和平统一”政策,执行亲英美外交路线。但文人终抵不过武夫,徐在军阀间虚与委蛇,最终落下个16字罪状,辞职离京。 224

退出政坛后,徐世昌在天津居住,心静如止水,但也关心国家大事。1939年6月6日,徐世昌死于膀胱炎,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明令褒奖。 228

贿选总统曹锟 230

一、出身贫寒,左右逢源 230

曹锟出身贫寒,只念了四年私塾,却练了一身好功夫。整日里游手好闲,打架滋事,后贩布卖布,也经常闯祸。年轻时候,尽干些鸡鸣狗盗之事,不得已参加了淮军。 230

曹锟经徐世昌推荐跟随袁世凯,因会溜须拍马,甚得袁的欢心。曹锟对袁忠心耿耿,是袁帝制美梦的积极追随者。袁死后,他周旋于各派势力之间,直皖之争中持骑墙的态度。 234

曹锟是直系大帅,但不懂调兵遣将之术。他“至尊地位”的获得与保持,吴佩孚功不可没,二人可谓生死之交。曹锟常称:“子玉(吴佩孚字)是我最大的本钱。” 238

二、逼走他人,买来总统 241

曹锟主要仰仗吴佩孚,但吴功高震主,随着吴地位日高,以总统问题为核心,曹、吴之间矛盾横生,貌合神离,最终分裂为保、洛两派。两派斗法的结果是保派胜出,曹吴破镜重圆。 241

从阁员倒阁到逼黎出京,再到劫车索印,这些都是保派为曹锟当总统所采取的既定步骤,而背后的支持者正是曹锟自己,他还亲自导演了一出“逼宫夺印”的好戏。 245

为掩人耳目,诱骗离京议员返京,拥曹派摆下“先宪后选”的迷魂阵。为圆多年的大总统梦,曹公然贿赂国会议员,手段之卑劣在中外历史上堪称一绝。 249

三、贿选上位,难以服众 253

外有粤、皖、奉反直三角联盟,内有冯、王、齐反吴三角联盟,焦头烂额的曹大总统不但无法履行上台时许下的“统一全国”的诺言,就连直系内部也统一不起来。 253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直系主力全军覆没。奉系再度入关,直系政权倒台。冯败后,曹想重温总统梦,但吴佩孚坚决不同意,曹对吴甚是不满。 256

北伐军起,曹锟去河南,又回天津。晚景凄凉,夫人们都各自谋生,与四夫人同住后生活略有改善。抗战爆发,曾有人邀曹出山,被严辞拒绝。不当汉奸,可谓善终。 259

独裁总统蒋介石 263

一、发奋努力,投身革命 263

蒋介石生性顽劣,“瑞元无赖”的诨号传遍溪口。幼年时,接受了系统的传统教育。结识陈其美,对其一生具有重要影响。考入保定军校,并获得赴日留学的机会。 263

蒋介石参加了辛亥革命,对杭州光复起了一定的作用。刺杀陶成章后,流亡日本。二次革命时,参与了上海的讨袁斗争。陈其美被刺后,蒋陷入迷茫。 266

在张静江的资助和指点下,蒋介石开始从事证券交易活动,开始了一段混迹上海滩的生涯。永丰舰事件后,蒋介石得到孙中山的信任。赴苏考察后,蒋对苏联政治制度心生厌恶。 270

二、入主黄埔,出征北伐 273

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开始培植自己的嫡系力量,成为以后发迹的基础。廖仲恺案发生后,蒋借机排除异己,之后又任国民党中常委主席、国民革命军总监等要职。 273

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是蒋介石反共的开始,他一方面通过事件排斥共产党,另一方面又加重了自己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中的地位,成为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的首脑。 277

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开始北伐,并获得节节胜利。与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矛盾加深。在财阀、列强和帮会的支持下,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实行全面“清党”。 280

三、主政南京,反共独裁 284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宁汉合流后,第一次下野。亲赴日本寻求支持,并与宋美龄喜结连理。荡平地方军阀和东北易帜后,他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284

面对以汪精卫为首的政治反对派和以胡汉民为首的国民党元老派的挑战,蒋介石采取各种手段,与汪、胡斗法,并最终解除了来自他们的威胁,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288

国民党训政时期,蒋介石在内政和外交上苦心经营:一方面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和加强意识形态控制,尽力扩大自己的权力和巩固统治;另一方面在建设上也有一定成就。 292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开始全面“清党”,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民主人士。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先后五次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围剿”。 296

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扣,被迫停止内战,同意抗日。七七事变后,发表庐山谈话,明确表示抗战到底,起到了振奋人心、团结抗战之作用。 299

四、全面抗日,指挥抗战 303

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大会战,抗击日军,虽伤亡惨重,却粉碎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是英勇顽强的。 303

为坚持持久抗战,蒋介石将国民政府西迁,对难民进行疏导和救济,帮助沿海工厂内迁,为抗战保存了人力和物力。在抗战的同时,也与日本进行着秘密接触和谈判。 306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的抗战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国民党军队的抗战是比较积极的,作战成果也较好;后一阶段,国民党军队的抗战日趋消极。 310

蒋介石抗战不忘反共,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达成国共合作。抗战期间,蒋介石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但国共关系在抗战时期并未完全破裂。 314

随着战事的发展,美苏改变了与中国的关系,并给予一定的武器和物资援助,中国抗战获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派军远征缅甸,成为世界级领袖。 317

抗战期间,蒋介石在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及内政建设方面作出了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就。1945年,中国军队开始战略反攻。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320

五、重启内战,兵败大陆 324

1945年8月14日至8月23日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渝和谈,经过紧张的谈判,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正式签订停战协定,1月10日~31日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6月26日,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新的全面内战爆发。 324

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中共全力予以回击。战场态势逆转,中共军队先后粉碎其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转入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给国民党军队以毁灭性的打击。 327

内战不得人心,反蒋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制宪国大和行宪国大的召开,加深了其统治危机。四大家族的巧取豪夺,巨大的军费开支以及恶性的通货膨胀,使国统区的经济走向总崩溃。 330

蒋介石于1949年1月再次宣布下野,隐居溪口。李宗仁出任代总统后,与中共展开和谈,妄图划江而治,未果。渡江战役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蒋介石不得不败退台湾。 332

六、偏安台湾,悬棺未葬 336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插手台湾事务,使台湾问题被搁置起来。“反共”和“反攻大陆”是蒋退台后的工作重心,宣传造势、军事侵犯、电台蛊惑等手段,无所不用。 336

蒋介石初上台湾岛,治乱世用重典,特务满天飞,颁布“戒严令”,打击“台独”势力。改造国民党,肃清异己势力,稳住了阵脚,并将其子蒋经国扶持起来。 340

蒋介石吸取在大陆失败的教训,在台湾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改善民生的措施,开展土地改革,整顿金融业,平衡财政收支,大力发展工业,台湾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343

蒋介石获得美国这把“保护伞”后,积极谋求与各反共国家组建“反共同盟”,未获成功。随着形势的改变,许多国家纷纷与台湾断交,台湾“外交部”成了“断交部”。 347

阳明山车祸后,蒋介石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长期住院。1975年清明节,他在台湾去世。棺材悬于台岛,以后如何安葬仍不得而知。 350

末代总统李宗仁 352

一、投笔从戎,统一广西 352

李宗仁少年时学文不精,学艺未成,便投笔从戎,走上习武之路。作为一名职业军人,李宗仁作战时异常骁勇,得了个“李铁牛”的诨名,在军中渐渐有了些名气。 352

李宗仁乘两次粤桂战争之际,自立门户,与黄、白结成新桂系,倒陆、驱沈,与各路枭雄斗智斗勇。经过4年艰苦奋斗,终于实现了统一广西的志向。 357

1926年,李宗仁与蒋介石结为兄弟,这是共同利益驱使的结果。在北伐进行中尚能维持,但当他们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就反目成仇了。 360

二、智斗老蒋,分分合合 363

李宗仁与蒋介石之间分分合合,打了又好,好了又打,兄弟情深只是幌子,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因此,蒋桂战争也就在所难免。 363

1934年,李宗仁闪开大路让红军入湘,虽然是他为了自身的利益,但可看出在“剿共”中蒋李二人各存异志,蒋介石干着急,也没有办法。 367

当日本对中国大举蚕食的时候,蒋介石借“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消除异己,两广打起“抗日反蒋”的旗帜与蒋相对抗,最终导致了两广事变。 371

三、坚持抗战,屡立战功 374

为了迎接全国抗日局面的到来,李宗仁在广西积极进行准备工作,一切准备就绪后,李宗仁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之职,奔向了抗日战场。 374

淞沪战事结束后,日军夹攻津浦线。在第五战区守御范围大而兵力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李宗仁调动各方力量,台儿庄战役终以中国守军的胜利而告终。 378

在抗战中,李宗仁从民族利益出发,坚决主张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他自始至终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前途充满信心,对妥协和投降的行为表现出强烈的憎恶。 381

四、竞选风波,一场闹剧 385

李宗仁宣布竞选副总统,他的这一决定遭到蒋介石的强烈反对,白崇禧、程思远等桂系人物也劝他三思,但李宗仁执意参加,因为他有自己的打算。 385

选举开始,李宗仁一直位居榜首。蒋介石公开劝他弃选,并帮孙科竞选副总统,李只好罢选。结果却当选了,但在就职庆典上却遭蒋氏戏弄。 388

蒋介石、李宗仁之争,几乎覆盖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全过程。1949年1月,蒋介石宣布下野,李宗仁为代总统,但蒋并不给李实权,于是李开始实施索权逼蒋的计划。 392

五、热爱祖国,叶落归根 395

4月23日,李宗仁离开南京,直飞桂林。白崇禧劝他去台湾,李宗仁勃然大怒说,以身有疾病为由,赴美就医。以病体尚需休养,迟迟不回台湾,被台湾国民党当局罢免“代总统”职务。 395

晚年的李宗仁冲破重重阻碍,冒着生命危险,于1965年7月间偕同夫人郭德洁毅然从美国回归大陆。消息传来,轰动世界,毛泽东等中共主要领导人都接见了他。 399

李宗仁回国后,各种活动十分频繁,后娶的夫人胡友松对其进行了悉心的照顾。1969年1月,中华民国最后一任代总统李宗仁去世,骨灰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404

后记 40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