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药学概论
中医药学概论

中医药学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翟华强,王燕平主编;商洪才,程卫东,姜瑞雪等副主编;郑虎占主审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3214506
  • 页数:6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专供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学、管理学及相关专业使用。力求在有限的学时内使相关专业学生掌握中医药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本书共四个部分,即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法概要、中药学及方剂学。
《中医药学概论》目录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3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8

第一节 阴阳学说 8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4

第三章 气血津液 24

第一节 气 24

第二节 血 33

第三节 津液 36

第四节 气血津液的关系 39

第四章 藏象 42

第一节 五脏 43

第二节 六腑 60

第三节 奇恒之府 67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71

第五章 经络 80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80

第二节 十二经脉 81

第三节 奇经八脉 83

第四节 经别、络脉、经筋、皮部 84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86

第六节 经络学说的应用 87

第六章 病因 89

第一节 外感病因 89

第二节 内伤病因 96

第三节 病理性因素 100

第四节 其他病因 103

第七章 发病 106

第八章 病机 113

第一节 基本病机 113

第二节 疾病的传变 123

第三节 疾病的转归 128

第九章 养生与治则 131

第一节 养生 131

第二节 预防 134

第三节 治则 136

第二部分 中医诊法概要 147

第一章 绪论 147

第二章 望诊 149

第一节 全身望诊 149

第二节 局部望诊 154

第三节 望舌 159

第四节 望排出物 168

第五节 望小儿食指络脉 170

第三章 闻诊 172

第一节 听声音 172

第二节 嗅气味 176

第四章 问诊 179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179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180

第三节 问现在症 182

第五章 切诊 197

第一节 脉诊 197

第二节 按诊 210

第六章 八纲辨证 216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 216

第二节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216

第七章 气血津液辨证 219

第一节 气病辨证 219

第二节 血病辨证 220

第三节 津液病辨证 221

第八章 脏腑辨证 223

第一节 肝与胆病辨证 223

第二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 225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227

第四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 229

第五节 肾与膀胱病辨证 231

第三部分 中药学 234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234

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 234

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 234

第二章 采集和贮藏 240

第一节 中药产地 240

第二节 采收时节和方法 240

第三节 贮藏保管 241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243

第一节 炮制的概念和目的 243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方法 244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246

第一节 四气五味 246

第二节 升降浮沉 248

第三节 归经 249

第四节 有毒无毒 250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251

第六章 用药禁忌 253

第七章 用药剂量与用法 255

第一节 中药的剂量 255

第二节 中药的煎服方法 256

第八章 解表药 259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259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267

第九章 清热药 274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274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278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282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293

第五节 清虚热药 296

第十章 泻下药 300

第一节 攻下药 300

第二节 润下药 302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303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307

第一节 祛风寒湿药 307

第二节 祛风湿热药 312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 316

第十二章 芳香化湿药 319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323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323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327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332

第十四章 温里药 336

第十五章 理气药 342

第十六章 消食药 351

第十七章 驱虫药 354

第十八章 止血药 358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358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363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366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368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371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371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375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380

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 383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386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386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390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397

第二十一章 安神药 405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405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408

第二十二章 平肝息风药 412

第一节 平抑肝阳药 412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 415

第二十三章 开窍药 421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425

第一节 补气药 425

第二节 补阳药 434

第三节 补血药 444

第四节 补阴药 448

第二十五章 收涩药 457

第一节 固表止汗药 457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458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463

第二十六章 涌吐药 467

第二十七章 杀虫止痒药 470

第二十八章 拔毒生肌药 475

第四部分 方剂学 478

第一章 方剂学的发展 478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481

第一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481

第二节 常用治法 481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484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486

第一节 组成原则 486

第二节 组成变化 487

第五章 剂型和用法 489

第一节 常用剂型 489

第二节 方剂的服法 491

第六章 解表剂 492

第一节 辛温解表剂 492

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 496

第三节 扶正解表剂 499

第七章 泻下剂 500

第一节 寒下剂 500

第二节 润下剂 501

第三节 逐水剂 502

第四节 攻补兼施剂 503

第八章 和解剂 506

第一节 和解少阳剂 506

第二节 调和肝脾剂 507

第三节 调和肠胃剂 509

第九章 清热剂 511

第一节 清气分热剂 511

第二节 清营凉血剂 512

第三节 清热解毒剂 514

第四节 清脏腑热剂 515

第五节 清虚热剂 517

第十章 祛暑剂 519

第一节 祛暑解表剂 519

第二节 清暑益气剂 520

第三节 祛暑利湿剂 520

第十一章 温里剂 522

第一节 温中祛寒剂 522

第二节 回阳救逆剂 524

第三节 温经散寒剂 525

第十二章 表里双解剂 527

第一节 解表清里剂 527

第二节 解表攻里剂 528

第十三章 补益剂 529

第一节 补气剂 529

第二节 补血剂 532

第三节 气血双补剂 534

第四节 补阴剂 535

第五节 补阳剂 537

第十四章 安神剂 539

第一节 重镇安神剂 539

第二节 滋养安神剂 540

第十五章 开窍剂 543

第一节 凉开剂 543

第二节 温开剂 546

第十六章 固涩剂 548

第一节 固表止汗剂 548

第二节 涩肠固脱剂 549

第三节 涩精止遗剂 551

第四节 固崩止带剂 553

第十七章 理气剂 555

第一节 行气剂 555

第二节 降气剂 558

第十八章 理血剂 562

第一节 活血祛瘀剂 562

第二节 止血剂 568

第十九章 治风剂 571

第一节 疏散外风剂 571

第二节 平息内风剂 573

第二十章 治燥剂 578

第一节 轻宣外燥剂 578

第二节 滋阴润燥剂 580

第二十一章 祛湿剂 583

第一节 燥湿和胃剂 583

第二节 清热祛湿剂 585

第三节 利水渗湿剂 587

第四节 温化水湿剂 589

第五节 祛风胜湿剂 591

第二十二章 祛痰剂 592

第一节 燥湿化痰剂 592

第二节 清热化痰剂 593

第三节 润燥化痰剂 595

第四节 温化寒痰剂 596

第五节 治风化痰剂 597

第二十三章 消导化积剂 599

第一节 消食导滞剂 599

第二节 健脾消积剂 601

第二十四章 驱虫剂 603

第二十五章 涌吐剂 605

第二十六章 痈疡剂 60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