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学科教学详解  初中物理
学科教学详解  初中物理

学科教学详解 初中物理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文军,陆建隆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53919621
  • 页数:279 页
图书介绍:
《学科教学详解 初中物理》目录

上篇 核心能力、核心观点与基本思想 2

1 物理能力 2

1.1 物理学习能力的基本概念 2

1.2 物理学科的认知能力 3

1.2.1 认知能力 3

1.2.2 认知能力中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 5

1.2.3 认知能力中的物理观察与物理观察能力 7

1.3 操作能力:物理实验及物理实验能力 12

1.3.1 物理实验的内容 12

1.3.2 物理实验的一般程序 13

1.3.3 物理仪器的一般调试和操作方法 15

1.3.4 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 15

1.4 学习策略 18

1.4.1 认知方式 18

1.4.2 物理学习方法 21

2 物理思想 25

2.1 等效思想 25

2.1.1 组合等效 25

2.1.2 叠加等效 26

2.1.3 整体等效 26

2.1.4 运动等效 26

2.1.5 过程等效 27

2.1.6 其他等效思想 27

2.2 守恒思想 27

2.2.1 质量守恒 28

2.2.2 能量守恒 28

2.2.3 电荷守恒 29

2.3 模型思想(理想化思想) 29

2.3.1 研究对象的理想化 30

2.3.2 研究过程的理想化 30

2.3.3 研究条件的理想化 30

2.4 对称思想 31

2.4.1 空间对称 31

2.4.2 时间对称 31

2.4.3 旋转对称 32

2.4.4 镜像对称 32

3 物理科学方法 33

3.1 物理观察方法 33

3.1.1 什么是物理观察方法 33

3.1.2 物理观察方法的特点 34

3.1.3 物理观察的方式、步骤与方法 35

3.2 物理实验方法 38

3.2.1 比较法 38

3.2.2 替代法 39

3.2.3 累积法 39

3.2.4 控制法 39

3.2.5 留迹法 40

3.2.6 放大法 42

3.2.7 补偿法 42

3.2.8 转换法 43

3.3 物理调查方法 43

3.3.1 问题和回答方式 43

3.3.2 编码 43

3.3.3 其他资料 44

3.3.4 问题的种类 44

3.3.5 设计问题的原则 44

3.4 物理比较方法 44

3.4.1 比较应遵循的原则 45

3.4.2 比较的分类 45

3.4.3 比较方法对物理学研究的作用 45

3.5 物理分析与综合方法 47

3.5.1 分析法 47

3.5.2 分析法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47

3.5.3 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48

3.6 物理归纳与演绎方法 49

3.6.1 归纳法分类 49

3.6.2 演绎法 52

3.6.3 演绎法分类 52

中篇 基础知识篇 55

4 物质 55

4.1 物质的形态变化 55

4.1.1 物质三态 55

4.1.2 温度计 56

4.1.3 熔化和熔点 58

4.1.4 凝固和凝固点 59

4.1.5 汽化、蒸发、沸腾与沸点 60

4.1.6 液化 62

4.1.7 升华与凝华 64

4.1.8 晶体与非晶体 65

4.1.9 温室效应 66

4.1.10 热岛效应 67

4.1.11 物理图象 68

4.2 物质属性 70

4.2.1 质量 70

4.2.2 天平及其使用 72

4.2.3 密度 73

4.2.4 物质属性 75

4.2.5 科学探究 76

4.3 物质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78

4.3.1 分子 78

4.3.2 原子 79

4.3.3 原子核 81

4.3.4 宇宙探索 81

4.4 新材料及应用 83

4.4.1 半导体 83

4.4.2 超导体 84

4.4.3 纳米材料 85

5 运动和相互作用 87

5.1 多种多样的运动 87

5.1.1 机械运动 87

5.1.2 参照物 88

5.1.3 运动的相对性 89

5.1.4 分子热运动 90

5.1.5 扩散现象 91

5.2 机械运动和力 92

5.2.1 长度及其测量 92

5.2.2 时间及其测量 94

5.2.3 国际单位制 94

5.2.4 误差 95

5.2.5 速度 96

5.2.6 匀速直线运动 97

5.2.7 频闪摄影技术 98

5.2.8 力 98

5.2.9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00

5.2.10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100

5.2.11 重力 101

5.2.12 弹力 102

5.2.13 弹簧测力计 103

5.2.14 摩擦力 104

5.2.15 二力平衡 105

5.2.16 牛顿第一定律 106

5.2.17 惯性 107

5.2.18 杠杆 108

5.2.19 滑轮 109

5.2.20 简单机械 111

5.2.21 万有引力 113

5.2.22 压强 115

5.2.23 大气压强 116

5.2.24 托里拆利实验 120

5.2.25 液体压强 122

5.2.26 连通器原理 123

5.2.27 浮力 125

5.2.28 阿基米德原理 126

5.2.29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128

5.2.30 飞机的升力 129

5.2.31 物体的浮沉条件与应用 130

5.2.32 潜水艇 132

5.3 声和光 133

5.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34

5.3.2 声波 135

5.3.3 声速 135

5.3.4 乐音的特性 137

5.3.5 噪声 138

5.3.6 超声波和次声波 139

5.3.7 光线 140

5.3.8 光速及其测量 141

5.3.9 光的反射 142

5.3.10 光的反射定律 145

5.3.11 全反射 146

5.3.12 光的折射 148

5.3.13 像、虚像与实像 151

5.3.14 平面镜成像 153

5.3.15 透镜 155

5.3.16 凸透镜及其成像 158

5.3.17 凹透镜及其成像 160

5.3.18 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160

5.3.19 海市蜃楼现象 164

5.3.20 近视与远视 166

5.3.21 显微镜 168

5.3.22 望远镜 169

5.3.23 光的三原色(不同色光的混合) 170

5.3.24 光的色散 170

5.3.25 光谱 172

5.3.26 红外线与紫外线 173

5.3.27 光的散射 175

5.3.28 光的波长、频率与波速 176

5.4 电与磁 177

5.4.1 磁体与磁性 177

5.4.2 磁场 180

5.4.3 地磁场 182

5.4.4 电流的磁效应 183

5.4.5 安培定则 186

5.4.6 磁单极子 187

5.4.7 电磁铁 188

5.4.8 磁悬浮列车 189

5.4.9 电磁继电器 191

5.4.10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92

5.4.11 动圈式扬声器 195

5.4.12 电磁感应现象 195

5.4.13 电磁波 197

5.4.14 卫星通信 199

5.4.15 移动电话 200

5.4.16 光纤通信 201

5.4.17 交变电流 203

6 能量 205

6.1 能量、能量的转化与转换 205

6.1.1 能量及其形式 205

6.1.2 太阳能及其转化 205

6.2 机械能 206

6.2.1 动能 206

6.2.2 势能 208

6.2.3 机械能 209

6.2.4 机械功 210

6.2.5 机械效率 212

6.3 内能 215

6.3.1 分子力 215

6.3.2 内能 216

6.3.3 热量 217

6.3.4 比热容 219

6.3.5 热值 221

6.3.6 热机 223

6.4 电磁能 227

6.4.1 电源 227

6.4.2 用电器 228

6.4.3 电压 229

6.4.4 电流 231

6.4.5 干电池 232

6.4.6 电阻 234

6.4.7 串联与并联 236

6.4.8 电流表与电压表 237

6.4.9 导体、绝缘体 238

6.4.10 电阻率 239

6.4.11 变阻器 240

6.4.12 欧姆定律 242

6.4.13 断路与短路 245

6.4.14 电能 246

6.4.15 电能表 电功 247

6.4.16 电功率 249

6.4.17 额定功率 251

6.4.18 电流的热效应 焦耳定律 252

6.4.19 安全用电 253

6.5 能量守恒 255

6.5.1 能量的转化与转换 255

6.5.2 能量守恒定律 256

6.5.3 效率 258

6.5.4 不可能制成永动机 259

6.5.5 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260

6.6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261

6.6.1 能源 261

6.6.2 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261

6.6.3 核能 262

6.6.4 核废料处理 262

6.6.5 新能源 263

6.6.6 大气污染 263

6.6.7 酸雨 264

6.6.8 生物能源 264

下篇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266

7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266

7.1 讲授法 266

7.2 实验探究法 269

7.3 启发式教学法 273

7.4 自主学习法 275

7.5 实验演示法 27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