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养生与食疗  中医特色
中医养生与食疗  中医特色

中医养生与食疗 中医特色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睿,姚新主编;聂宏,宋阳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7117243551
  • 页数:336 页
图书介绍:
《中医养生与食疗 中医特色》目录

上篇 中医养生 1

第一章 中医养生概述 3

第一节 养生的概念及特点 5

一、中医养生的概念 5

二、中医养生的特点 5

第二节 养生的历史变革 6

一、起源——上古时期 7

二、奠基——春秋战国时期 7

三、形成——秦汉时期 8

四、充实——晋隋唐时期 9

五、发展——宋金元时期 10

六、鼎盛——明清时期 11

七、弘扬——近现代时期 13

第二章 中医养生观念及基本原则 15

第一节 养生观念 17

一、生命观 17

二、寿天观 18

三、健康观 20

四、预防观 21

五、和谐观 22

六、权衡观 22

第二节 养生基本原则 23

一、重视正气 23

二、天人相应 24

三、形神并养 25

四、辨因施养 26

五、动静调养 27

六、综合调养 28

第三节 中医养生学对健康的认识 28

一、形体健康 28

二、心理健康 29

三、道德健康 29

四、社会适应性健康 30

第四节 中医养生学对疾病的认识 30

一、疾病是阴阳动态平衡的失调 30

二、疾病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30

三、疾病可知可防,防重于治 31

第三章 常用中医养生方法 33

第一节 情志养生 35

一、情志与健康 35

二、情志养生的方法 36

第二节 起居养生 38

一、起居与健康 39

二、起居养生的方法 39

第三节 饮食养生 45

一、饮食与健康 45

二、饮食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45

第四节 运动养生 49

一、运动与健康 49

二、运动养生的方法 50

三、运动养生的原则 56

第五节 传统养生技术 57

一、灸法养生 57

二、推拿养生 58

三、刮痧养生 59

四、拔罐养生 60

五、整脊养生 61

六、敷贴养生 62

第六节 其他养生技术 63

一、娱乐养生 63

二、房事养生 64

三、沐浴养生 64

第四章 辨因施养 67

第一节 因人养生 69

一、不同年龄的养生 69

二、不同性别养生 77

三、不同职业的养生 80

第二节 因时养生 83

一、季节与养生的关系 83

二、四时养生 84

第三节 因地养生 88

一、地域环境与养生 89

二、居住环境与养生 93

三、气候环境与养生 94

第五章 体质养生 97

第一节 中医体质学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99

一、中医体质的概念 99

二、中医体质学发展史 99

第二节 体质的形成因素及生理特点 101

一、体质的形成因素 101

二、体质的生理特点 102

第三节 体质分型及特征 104

一、平和体质 104

二、气虚体质 104

三、阳虚体质 104

四、血虚体质 105

五、阴虚体质 105

六、痰湿体质 105

七、湿热体质 105

八、气郁体质 106

九、血瘀体质 106

十、特禀体质(过敏体质) 106

第四节 不同体质的养生 107

一、平和体质的养生 107

二、气虚体质的调养 109

三、阳虚体质的调养 110

四、血虚体质的调养 111

五、阴虚体质的调养 112

六、痰湿体质的调养 113

七、湿热体质的调养 114

八、气郁体质的调养 115

九、血瘀体质的调养 116

十、特禀体质(过敏体质)的调养 117

下篇 中医食疗 121

第六章 中医食疗概述 123

第一节 中医食疗的概念及特点 125

一、食疗的概念 125

二、食疗的特点 126

第二节 中医食疗的历史沿革 129

一、中医食疗的古代发展史 129

二、中医食疗的近现代发展史 136

第七章 中医食疗的基础知识 137

第一节 食物的性能 139

一、食物的“性” 139

二、食物的味 139

三、食物的归经 141

四、升降浮沉 141

第二节 饮食的作用 142

一、强身健体,预防疾病 142

二、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143

三、滋养人体,治疗疾病 144

第三节 饮食宜忌 145

一、食药配伍禁忌 145

二、妊娠、产后饮食禁忌 146

三、病中饮食禁忌 147

四、饮食卫生禁忌 147

第八章 食物的应用 149

第一节 食物的配伍 151

一、单行 151

二、相须 151

三、相使 151

四、相畏 151

五、相杀 151

六、相恶 151

七、相反 152

第二节 食疗常用剂型 152

一、粥 152

二、羹 153

三、饮 153

四、菜肴 153

五、酒、醴、醪 153

六、鲜汁 154

七、蜜膏 154

八、其他类 154

第三节 常用食疗方制作 154

一、炖 155

二、煮 155

三、熬 155

四、焗 155

五、煨 155

六、蒸 156

七、炒 156

八、炸 156

九、卤 157

十、烧 157

第九章 常用食物 159

第一节 谷物类 161

第二节 蔬菜类 164

第三节 果品类 171

第四节 肉蛋奶类 178

第五节 水产类 182

第六节 调味品类及其他 184

第十章 常用食疗方 189

第一节 解表类 191

第二节 泻下类 193

第三节 清热类 195

第四节 祛风除湿类 200

第五节 温里类 203

第六节 补虚类 206

第七节 固涩类 224

第八节 安神类 226

第九节 理气类 228

第十节 理血类 229

第十一节 平肝类 231

第十二节 化痰止咳平喘类 232

第十三节 消食类 235

第十一章 食疗的应用 237

第一节 体质与食疗 239

一、阳虚体质人群的食疗 239

二、阴虚体质人群的食疗 239

三、气虚体质人群的食疗 240

四、血虚体质人群的食疗 241

五、痰湿体质人群的食疗 241

六、瘀血体质人群的食疗 242

七、气郁体质人群的食疗 242

八、湿热体质人群的食疗 243

第二节 因人食疗 243

一、一般人群食养 244

二、老年人食疗 244

三、孕妇和乳母食疗 245

四、儿童食疗 246

五、特殊环境人群食疗 247

第三节 因时食疗 248

第四节 因地食疗 249

第十二章 常见病的食疗 251

第一节 内科病的食疗 253

一、感冒 253

二、咳嗽 255

三、哮证 258

四、肺结核 260

五、心悸 262

六、胸痹 264

七、不寐 267

八、呕吐 269

九、胃痛 271

十、泄泻 274

十一、痢疾 277

十二、便秘 279

十三、黄疸 280

十四、胁痛 282

十五、鼓胀 284

十六、眩晕 285

十七、中风 287

十八、头痛 288

十九、淋证 290

二十、水肿 292

二十一、消渴 295

二十二、痹证 298

二十三、郁证 299

二十四、血证 301

二十五、瘿病 305

二十六、肥胖 306

二十七、阳痿 308

二十八、自汗和盗汗 309

二十九、虚劳 310

第二节 外科病的食疗 313

一、疮疡 313

二、乳癖 314

三、湿疹 315

第三节 儿科病的食疗 317

一、水痘 317

二、厌食 318

三、食积 320

四、疳证 322

五、遗尿 323

六、五迟和五软 324

第四节 五官科病症的饮食 325

一、雀盲 325

二、咽喉痛 326

三、口疮 327

索引 329

参考文献 33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