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宪法起信论  宪法文定集成
宪法起信论  宪法文定集成

宪法起信论 宪法文定集成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云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68820
  • 页数:5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录论文30余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围绕一九八二年宪法的制定与宣传所写的短文,多发表在报纸、期刊上。二类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中国的宪法修改、宪法实施、宪政和法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所作的广泛研究,学术视野广阔,很多专论具有较深的理论力度,如“权利相对论”、“宪法监督的组织保障”等都在宪法和法律学术界形成了较大的影响。这类学术论文对当前思考和解决重大的宪法理论和实践问题,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宪法起信论 宪法文定集成》目录
标签:宪法 集成

第一篇 论宪法实施的组织保障 1

一 宪法实施的组织保障在宪法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 1

二 加强宪法实施的组织保障是现代宪制发展的基本趋势 3

三 新宪法对我国监督宪法实施机关的新调整及其意义 11

四 大力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对宪法实施的监督 16

第二篇 权利相对论——权利和(或)义务价值模式的历史建构及现代选择 22

一 对权利和(或)义务的价值态度及模式的形成 22

二 权利和(或)义务价值模式的历史建构 24

三 当代西方法哲学关于权利和(或)义务价值的多元评价及选择 49

四 评价和启迪 56

第三篇 关于反腐败的几点思考 74

一 反腐败面临的严峻形势 74

二 应当更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政治性 78

三 反腐败是一项社会工程 81

第四篇 当前亚太地区和各国宪法发展的基本态势及未来展望 85

一 导言 85

二 当前亚太地区和各国宪法发展的基本态势 86

三 亚太地区和各国宪法发展的未来展望 90

第五篇 被告人的权利和反酷刑 96

上篇:被告人的权利 96

一 签署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为反对一切形式的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的行为和现象而斗争 97

二 加强国内立法,强调保护人权和禁止酷刑 97

三 加强执法监督,查处了一大批有关酷刑的案件 102

四 加强社会公众特别是社会舆论的监督 103

下篇:反酷刑 103

一 应当首先实现在酷刑概念上的观念转变 104

二 正确认识中国反酷刑斗争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07

三 加大反酷刑斗争的力度 109

四 加强对国家司法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 110

第六篇 “宪法人类学”的创意与构想 114

一 对宪法和宪政以个人权利为本位的哲学基础的反思 114

二 “宪法人类学”创立的必要性 119

三 “宪法人类学”创立的可能性 124

四 关于“宪法人类学”的学科构想 135

第七篇 大赦研究——重识一项被遗忘60年的宪政制度 140

引言 140

一 “大赦”的概念与性质 141

二 “大赦”的价值与功能 152

三 当代续存或重构“大赦”制度的现实基础 156

四 将“大赦”形塑为宪政更始的机制 167

第八篇 民族文化自治历史命运的转折与引进设想 170

一 文化之于民族的意义 170

二 民族文化自治的历史命运转折 173

三 “民族文化自治”的价值蕴含 179

四 民族文化自治在中国的引进及其构想 196

第九篇 法律监督的价值与功能 204

前言 204

一 现时法律监督理论研究中方法论检视及相应分析 205

二 现时法律监督理论研究中学科基点的审视与反思 210

三 价值哲学和作为方法论的价值方法 212

四 功能的意义和作为方法论的功能方法 218

五 法律监督的积极价值 221

六 法律监督的积极功能(职能) 229

七 在检察学中引进和建构价值——功能方法论 240

八 法律监督的价值预期和功能实现 242

第十篇 宪法为什么是重要的——基于西方“二元政治”的立宪主义原理的解读 246

一 西方传统的和现代的政府理念 247

二 “二元政治”体制的设计 249

三 “二元政治”的司法保障机制 253

第十一篇 再论宪法为什么是重要的——基于从高级法到宪法至上的知识背景和历史经验的解读 256

一 从“先有罗马法,后有宪法”说起 256

二 宪法的高级法知识背景和成长经验 259

三 宪法至上地位的实体确认 264

四 反思性体悟 265

第十二篇 中国宪法价值目标的阶段性转变与终极价值目标的确定——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宪法的历史性进步 267

一 宪法作为多价值的文件载体 267

二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宪法的阶段性价值目标和终极价值目标 269

三 实现和谐社会的终极价值目标必须重视利用宪法手段和宪政安排 276

第十三篇 反宪法规则决定的法律效力问题之由来:理论与实践 278

一 西方宪政、宪治发达国家创造出来的成熟的宪法发展机制 278

二 新兴国家宪政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历史的、社会环境的局限性 280

三 政治权力限制与反限制的悖论 283

四 强国论和决策论影响下的政治权力运作 284

五 理性的政治决策也会导致“反宪法规则的决定” 288

六 心理上非理性导致宪政行为中的“反宪法规则决定” 290

七 结论 291

第十四篇 宪法文化的启蒙、自觉与超越——感怀现行宪法颁行三十周年述作 294

一 宪法文化的启蒙 295

二 宪法文化的自觉 301

三 东西方宪法文化的超越 318

第十五篇 宪法、法治理论与实践 324

一 检察理论应当重视吸纳宪法理论和宪政学说的学养元素 324

二 农业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355

三 宪法和宪政视阈下的诉讼监督——试析省级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相关《决议》、《决定》 381

四 回归司法理性,稳妥推进改革——地方检察调研报告 393

第十六篇 宪法学作为整体新型智库的创意与构想 414

一 宪法学作为整体新型智库的价值预估 415

二 宪法学作为整体新型智库的哲理意义上的“场域”题设及其意义分析 420

三 宪法学作为整体新型智库的学科、学理优势 425

四 宪法学作为整体新型智库研究的彰往及其过往经验总结 427

五 宪法学作为整体新型智库“场域”的察来路线图和现实路经选择 433

第十七篇 民族区域自治的远古史影及其价值蕴含——基于优秀民族文化的探源研究 438

一 探源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439

二 民族区域自治的远古史影及其意义分析 442

三 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加强民族理论研究,坚持和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76

第十八篇 宪法学“时空转向”与“时空宪法学”的建构期待 481

一 宪法学“时空转向”的理论背景 482

二 现实的社会科学的“时空转向”的一般趋势和成就 488

三 宪法学“时空转向”的学理意义和科学价值 498

四 宪法学具体的“时间转向”和“空间转向” 511

五 “时空宪法学”的建构期待 518

编后感言 52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