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之乎者也非口语论
之乎者也非口语论

之乎者也非口语论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孟昭连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214200204
  • 页数:678 页
图书介绍:按照传统观念与语言学基本理论,“之乎者也”一类文言语气词是古代口语词汇。但本书通过对历代文献及有关论述的推理分析,却得出结论: “之乎者也”并非古代口语词汇,而是人为创造的一种书面语符号; 当唐宋之后的口语中出现白话语气词后,它才逐渐作为现代意义上的语气词使用于书面语。对传统语言学理论形成巨大挑战。
《之乎者也非口语论》目录
标签:口语

第一章 古代口语中有过“之乎者也”吗? 1

第一节 元明清 2

第二节 唐宋时期 20

第三节 汉魏六朝 38

一、魏晋南北朝 38

二、汉译佛经语体 46

三、汉代的口语中有无“之乎者也”? 59

第二章 文言虚词的“爆发”与迅速“消失” 66

第一节 文言虚词的“爆发” 66

一、甲骨文中的语气词 66

二、春秋战国虚词的大增长 69

第二节 先秦两汉虚词使用中的“乱象” 75

一、语气词的错乱 75

二、其他虚词的错乱 85

三、虚词运用的“个人化”特征 94

第三节《春秋》三传的语气词考察 102

一、《春秋》何以没有语气词? 103

二、一种奇怪的问答形式“……也?……也” 109

第四节“也”“邪”之别与语气词的连用 113

一、“也”与“邪”之别 113

二、同音语气词的连用 119

第五节 文言虚词的消失与遗留 128

一、虚词何以“消失”? 128

二、文言虚词的“遗留” 133

第三章“辞”的本质——非口语 140

第一节“辞”——“意内而言外” 140

一、“辞”非指虚词 140

二、何谓“意内而言外” 146

三、以名举实,以辞抒意 160

四、辞达而已 169

五、命题非“辞” 173

第二节从“辞”的异名看其非口语本质 178

一、语助、助语、助辞 178

二、语已辞、语终辞、绝语辞 181

三、虚字 185

四、发语、发端、句端、发声 190

五、余声与韵 197

第三节“声”与“貌”:摹写物状之词 210

一、拟声词 211

二、状貌词(形容语助) 218

第四章 文言“虚词”的产生 231

第一节 从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说起 231

一、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特点 231

二、是口语省略,还是书面语复杂? 238

三、汉语口语“退化”了吗? 241

第二节 语气的缺失与“辞”的产生 244

一、汉字能真实记录汉语吗? 244

二、语气与句末“辞” 250

三、停顿与“辞” 260

四、语气与关系词 274

第三节 假借与“虚化” 282

一、何谓“依声托事”? 283

二、句末“辞”的假借 287

三、句首、句中“辞”的假借 291

四、关于所谓“虚化”问题 302

第四节“辞”指书面语 312

一、“辞”为政教 313

二、“辞”为辞命 317

三、祝盟之辞 322

四、文体之词与“辞”的关系 326

五、许慎何以改“辞”为“词” 333

第五章“辞”的繁荣与“言外”观念之消亡 336

第一节 古代有普通话吗? 337

一、“雅言”“通语”不是普通话 337

二、“官话”也不是普通话 344

三、“雅言”是指书面语 347

第二节“书同名”与“书同文” 353

一、郁郁乎文 353

二、书同文始于何时? 356

三、正名与书同文 367

四、几个方言语气词 375

五、秦始皇“书同文”是统一字体吗? 380

第三节 词类活用之“辞” 387

一、词类活用与“辞” 387

二、读破问题 394

三、词类活用与口语的关系 401

第四节“言外”观念之消亡与一个假命题的诞生 408

一、清代以来“辞”观念之变迁 408

二、“言外”观念的遗响 420

三、一个假命题的诞生:“文言是古人口语” 425

第六章“辞”的加减与替换 437

第一节 同书中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438

第二节 不同版本的虚词异文 452

一、《尚书》虚词异文 452

二、《诗经》虚词异文 455

三、《周易》虚词异文 457

四、《论语》虚词异文 462

五、《老子》虚词异文 467

第三节 引文中的虚词异文 480

一、《孟子》》引 《论语》 481

二、《国语》引《尚书》 485

三、《史记》引文 487

四、《汉书》引《史记》 494

五、类书、注引中的虚词异文 505

第四节 经传注释中“辞”的加减 511

一、孔子为传注之祖 512

二、添加语气词 516

三、添加介词 526

四、添加连词 531

第七章 修辞:古人为文之法 539

第一节 语法与文法 539

一、古代为何没有语法学? 539

二、古代“文法”何以发达? 546

第二节 古人的修辞论 555

一、虚字之用 555

二、虚字难用 570

三、虚字难释 582

第三节 加字法与减字法 589

一、加字法 589

二、减字法 598

第四节 换字法与造字法 606

一、《世说新语》与《晋书》 607

二、《旧唐书》与《新唐书》 624

第五节 从加减换到全文翻译 640

第六节 王若虚论“辞”评析 645

一、《史记》辨惑 646

二、《新唐书》辨惑 655

三、韩欧文辨 659

参考文献 6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