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大科学家讲科学  天气的脾气
大科学家讲科学  天气的脾气

大科学家讲科学 天气的脾气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之光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56233328
  • 页数:246 页
图书介绍:作者以科学家的视野和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少年儿童讲述关于气象方面的相关知识,旨在开启他们对科学的热情,并为他们解读我国科学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种种壮举。主要内容包括:风云雷暴等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现代科学技术在气象学领域的运用、气象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
《大科学家讲科学 天气的脾气》目录

一、地球的大气 1

二、蓝天白云和海市蜃楼——天空美景(一) 7

三、彩虹晕华和峨眉宝光——天空美景(二) 13

四、大气是云雨、冰雹、雷电演出的大舞台 19

五、人类开始干预老天爷的工作——人工影响天气 29

六、隆冬盛夏两次印象深刻的旅行——气温与四季(一) 37

七、隆冬皮棉夏“赤膊”,早穿皮袄午穿纱——气温与四季(二) 45

八、冷湖、暖盆、大温室和垂直气候——气温与四季(三) 51

九、雨量、雨日、雨时和暴雨——降水和雨季(一) 61

十、主宰我国雨旱季节的夏季风——降水和雨季(二) 67

十一、地形制造的森林、荒漠和夜雨——降水和雨季(三) 77

十二、地球大气如何运动——大气环流和风(一) 83

十三、能自由移动的天气系统——大气环流和风(二) 91

十四、地形制造的形形色色的地方性奇风——大气环流和风(三) 99

十五、气象台如何预知天气 109

十六、如何利用气候资源 115

十七、地球气候在变化 123

(一)夏商时期的温暖气候(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 127

(二)西周时期的寒冷气候(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8世纪中叶) 128

(三)春秋时期的温暖气候(公元前8世纪中叶—公元前5世纪中叶) 129

(四)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寒冷气候(公元前5世纪中叶—公元前3世纪) 129

(五)西汉中叶至东汉末期的温暖气候(公元前2世纪中叶—公元2世纪末) 130

(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寒冷气候(公元3世纪初—公元6世纪中叶) 130

(七)隋至盛唐时期的温暖气候(公元6世纪中叶—公元8世纪初) 131

(八)中唐至五代初期的寒冷气候(公元8世纪中叶—公元10世纪初) 131

(九)五代至元前期的温暖气候(公元10世纪初—公元13世纪末) 132

(十)元后期至清末的寒冷气候(公元14世纪初—公元19世纪末) 133

十八、地球大气的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 135

十九、南单北棉、夏单冬棉,与早穿皮袄午穿纱——气候影响生活之一:衣着文化 143

(一)北着皮棉南穿单,特殊气候特殊衣 146

(二)冬着皮棉夏“赤膊”“早穿皮袄午穿纱” 148

二十、南稻北麦、南米北面、川湘爱辣——气候影响生活之二:饮食文化 153

(一)气候主要决定了当地食物的种类 155

(二)冬冷夏热气候影响饮食习惯 158

(三)特殊气候诞生了我国独特的食疗和饮食养生文化 160

(四)湖南、四川爱辣原因的气象学讨论 162

二十一、南床北炕、南敞北闭,春捂和阴暑——气候影响生活之三:居住文化 167

(一)从口袋房到竹楼——南暖北寒气候对民居的影响 169

(二)能移动的房屋——蒙古包和牦牛帐篷 170

(三)热带民居——傣族竹楼 173

(四)南通风、北密闭——冬冷夏热气候对民居的影响 174

(五)“春捂”和“阴暑”——房屋热惰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75

(六)北泥草、南砖瓦——降雨对我国古代民居的影响 177

(七)人虽居室,心向自然——盆景和“平面取景” 178

二十二、南船北马、风雨桥和“接风洗尘”——气候影响生活之四:交通文化 179

(一)“南船北马”,陆也多“舟”——气候对交通的主要影响 180

(二)古代交通运输的高速路——风雨无阻的古驿道 185

(三)“风雨桥”“骑楼”和“复廊”——南方避雨遮阳的特殊交通建筑物 187

(四)“一路顺风”和“接风洗尘”——古代行旅文化中的两个常用成语 190

二十三、“南龙舟北赛马”与“南拳北腿”——气候影响生活之五:民间竞技体育文化 193

(一)南赛龙舟北赛马 194

(二)冰嬉与水嬉 196

(三)南拳北腿 198

二十四、“雪罢枝即青,冰开水便绿”——古诗词中的中国春来速 201

(一)雪罢枝即青,冰开水便绿 203

(二)诗人爱早春 205

(三)古诗说春归 208

二十五、“万国如在洪炉中”与“如坐深甑遭蒸炊”——古诗词中的中国夏热 213

(一)“如坐深甑遭蒸炊”——古诗形容苦热的绝世妙句 214

(二)“阳侯海底愁波竭”——古诗形容苦热的丰富想象 216

(三)“大热去酷吏,清风来故人”——苦热形容社会人事 218

(四)“树荫亭午正风凉”——古人的“外因避暑法” 219

(五)“但能心静即身凉”——古人的“内因避暑法” 222

二十六、“万里悲秋常作客”与“霜叶红于二月花”——古诗词中的秋兴与秋悲 225

(一)“万里悲秋常作客”——秋愁和秋悲 226

(二)“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兴和赏秋 230

二十七、“寒暄”“寒舍”与“自恨不如鸡有毛”——古诗词中的中国冬寒 235

“寒士”“寒暄”——冬寒与古人的习俗和文化 240

后记 2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