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社会力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社会力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社会力量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兆林,齐如林,束华娜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00216
  • 页数:289 页
图书介绍:该书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量的社会力量予以系统研究,尤其对于参与其中的高等教育、专家学者、民间资本、新闻媒体、行业组织等进行详尽研究,并对大数据时代、融媒时代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所涉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学界现有的研究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社会力量研究》目录

绪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及保护的意义 1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1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4

附录 8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量的功能与角色 23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导力量:政府 23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脑力量:专家学者 26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体力量:传承人 28

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参与力量:其他力量 30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力量 33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社会力量的界定 35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社会力量研究的必要性 38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社会力量与政府力量的关系 41

附录 58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民间资本 63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民间资本的若干问题 65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间资本角色与作用分析 68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民间资本的适度规约 70

附录 73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高等教育 74

一 高等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角色分析 74

二 高等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角色实现的途径分析 76

三 与其他保护力量的联动 78

附录 80

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学者作用的发挥 82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概说 82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学者的角色定位 84

三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学者具体作用的发挥 91

四 科学提升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学者影响力的思考 96

五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学者诉求与权利的反思 103

附录 106

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媒介传播力量 107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必要性 107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形态的演变 109

三 前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力量 112

四 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力量 118

附录 130

第七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行业协会 131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行业协会概念及社会定位 132

二 国内外关于行业协会的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 134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行业协会存在的问题及建设的方向 136

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行业协会评价 142

第八章 大数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44

一 大数据及相关问题 144

二 大数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 146

三 利用大数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 148

四 政府保护角色的调适 150

附录 154

第九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56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156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价值 161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163

附录 168

第十章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透视 169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国际法与国内法并行 169

二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的缺陷 174

三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完善 177

第十一章 融媒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优化策略 183

一 前提与基础: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融媒时代传播的土壤 184

二 原则与方向:融媒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185

三 方法与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融媒体的优化提升 191

附录 212

第十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 213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适用范围 215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目的 217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实践的要点 219

附录 226

第十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产业化实践 237

一 产业化是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之一 237

二 产业化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全部,更不是唯一 240

三 产业化实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规制 241

附录 243

第十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博弈现象 246

一 精英主导下的保护与传承主体的本色传承之间的博弈 247

二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周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间的博弈 248

三 项目传承人的原味传承与追求创新之间的博弈 250

四 保护工作的有力推进与项目自身演化之间的博弈 251

五 具体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利益的博弈 252

第十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文化创造 255

一 基于民族文化演进的视角 255

二 基于农村文化的视角 260

第十六章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变迁及其面临的现实问题 264

一 以人为本的保护理念 265

二 整体性保护的理念 267

三 生产性保护的理念 270

四 依法保护的理念 272

五 原真性保护的理念 274

六 可持续性发展的保护理念 277

七 多元化保护的理念 279

八 信息化、数字化保护的理念 280

九 传承主体相关权益保护的理念 282

主要参考文献 284

后记 28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