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超越套路的剧作法
超越套路的剧作法

超越套路的剧作法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肯·丹西格(Ken Dancyger),(美)杰夫·拉什(Jeff Rush)著
  • 出 版 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50285446
  • 页数:2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电影编剧专业的必读教材。作者采取了欲破先立的讲授方式,详尽剖析了好莱坞传统三幕剧式结构、类型、角色、基调和叙事手法,再以极具针对性的方式逐一加以改良和革新,层层打破古典主义的围困。值得注意的是,在面对当今如潮的商业类型片时,本书提供的方法,例如在三幕剧式结构中减少一幕、给你的角色来点致命的缺陷、将科幻片混合恐怖片元素、在黑色电影里加入反讽的调料等,非常行之有效。只需要稍稍逆那些一成不变的万用套路,便可发现在剧本创作的重重迷宫中,随时都能找到全新的视角。
上一篇:霜天暮雨下一篇:黄孟文文集
《超越套路的剧作法》目录
标签:套路 作法

第一章 规则之外 1

1.1 传统方法 2

结构 2

前提 3

冲突的作用 4

人物 4

对白 5

氛围 5

动作线 6

上进式动作 6

潜文本 7

意外 7

逆转 7

转折点 7

1.2 超越结构 7

1.3 人物替换 9

1.4 对白替换 10

1.5 氛围替换 11

1.6 前景故事及背景故事替换 12

1.7 上进式动作替换 13

1.8 发展叙事策略 14

1.9 结论 15

第二章 结构 17

2.1 复原型三幕剧式结构 19

人物的变化 22

中心人物 22

内在冲突和外在冲突的关联 23

第一幕的特征 24

第二幕的特征 25

第三幕的特征 26

2.2 写作复原型三幕剧式结构时需要注意的细节 27

三幕式架构 27

建立及焦点 28

人物与动作合一 28

第一幕和第三幕的关系 29

方向性 29

2.3 结论 30

第三章 对复原型三幕剧式结构的批评 31

3.1 故事重于肌理 32

3.2 基调的一致 33

3.3 决策空间 34

3.4 了解动机 34

3.5 角色心理二元论 35

3.6 历史只是背景 36

3.7 动机比事件重要 37

3.8 隐没的叙述者 38

3.9 结论 39

第四章 反传统结构 41

4.1 明显的结构 42

反讽型三幕剧式结构 42

夸张的反讽型三幕剧式结构 44

创作者就是反面角色 45

4.2 纪录片式的随机 45

抽离型三幕剧式结构 46

反讽型两幕剧式结构 47

一幕剧式结构 48

4.3 混合形式 49

4.4 结论 50

第五章 跟着类型走 53

5.1 类型与观众 53

5.2 类型电影 55

西部片 55

强盗片 56

黑色电影 58

神经喜剧 59

情节剧 60

情境喜剧 61

恐怖片 62

科幻片 63

战争片 64

惊险片 65

史诗片 66

体育片 68

传记片 69

讽刺剧 69

5.3 结论 70

第六章 反类型而行 71

6.1 改变母题 72

西部片 72

强盗片 74

黑色电影 76

战争片 78

6.2 混合类型 78

相反类型混合的个案研究:《月落大地》 79

相似类型混合的个案研究:《银翼杀手》 79

神经喜剧混合黑色电影的个案研究:《散弹露露》 81

讽刺剧混合惊险片的个案研究:《抚养亚利桑纳》 82

改变母题与混合类型的个案研究:《罪与错》 83

6.3 结论 86

第七章 重新设定主动和被动角色的差异 87

7.1 约定俗成的角色观念 88

主动的角色 88

活力充沛的角色 88

有企图的角色 89

7.2 现实生活与戏剧生活 89

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89

电影化的人物 90

戏剧化的人物 90

7.3 人生如戏 90

叙事推力 91

叙事动力 92

7.4 被动人物的问题 92

被动主角的个案研究:《性·谎言·录像带》 93

主角作为催化剂的个案研究:《谁能让雨停住》 94

主角作为旁观者的个案研究:《真正朋友》 94

主角作为局外人的个案研究:《四个朋友》 95

主角作为媒介的个案研究:《梦幻球场》 96

瓜分主角的个案研究:《现代灰姑娘》 97

反面角色弥补主角的个案研究:《小狐狸》 97

7.5 结论 98

第八章 延伸角色认同的限制 99

8.1 同情、感同身受和反感 99

8.2 认同与偷窥主义 101

8.3 自我表白 102

8.4 英雄主义 104

8.5 魅力 105

8.6 悲剧性的缺点 106

魅力和悲剧性缺点的个案研究:《愤怒的公牛》 107

自我表白与英雄主义的个案研究:《满洲候选人》 108

认同与偷窥主义的个案研究:《蓝丝绒》 109

8.7 结论 110

第九章 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 111

9.1 经典案例 111

戏剧民主化的个案研究:《陌生人之恋》 113

多个主要角色的个案研究:《现代灰姑娘》 114

平衡关系的个案研究:《谁能让雨停住》 115

主角作为旁观者的个案研究:《全金属外壳》 116

内在主要角色与外在次要角色的个案研究:《德州巴黎》 117

角色对调的个案研究:《散弹露露》 118

9.2 结论 119

第十章 潜文本、动作及角色 121

10.1 前景与背景 121

10.2 前景与背景之间的平衡 125

以前景故事为主的个案研究:《父女情》 126

加强背景故事的个案研究:《铁案风云》 127

背景故事的个案研究:《月色撩人》 129

10.3 “特殊时刻”及潜文本 130

“特殊时刻”的个案研究:《我美丽的洗衣店》 131

10.4 结论 132

第十一章 剧本的文字及其指涉 133

11.1 一个镜头与一场戏 133

11.2 分镜头剧本与剧本 134

11.3 剧本形式的基本认识 139

11.4 连续的几场戏及转场 142

11.5 语言 143

11.6 是谁在看? 146

11.7 戏剧化的动作 147

11.8 另类的剧本形式 152

11.9 结论 153

第十二章 角色、历史和政治 155

12.1 经典案例 156

形式研究:《助选员》与《候选人》 156

12.2 补白、节奏与个人化 158

12.3 保持叙事距离以达历史的客观性 171

12.4 结论 177

第十三章 基调:无法避免的“反讽” 179

13.1 人物 180

13.2 对白 180

13.3 氛围 181

13.4 叙事结构 182

13.5 反讽的笔触 183

13.6 反讽的人物 184

13.7 反讽与对白 187

13.8 反讽与氛围 193

13.9 反讽与类型 194

13.10 三幕剧式结构 195

13.11 讽刺剧 196

13.12 结论 197

第十四章 戏剧的声音和叙述的声音 199

14.1 声音与结构 202

14.2 结论 206

第十五章 叙述声音的写作 207

15.1 剧本的开始 207

主流剧本的铺陈 207

另类剧本的铺陈 209

冲突的位置 210

15.2 发展 211

焦点的集中和建立 211

意义与动作 212

15.3 收尾 213

我们如何知道电影已经结束了? 213

冲突的移位 214

15.4 结论 216

第十六章 修改 217

16.1 接受建议 219

16.2 练习 220

卷入其中:拟写潜文本 220

保持距离:改变视点人物 221

保持更远的距离:写场“不老实的”戏 221

简化铺陈戏:把剧本中前面的场景根据后面的场景重写 221

重整:改变故事架构 222

视觉化:不靠对白写剧本 222

让戏有呼吸的空间:以相反的结局改写 222

破解诅咒:写明显的理由,而不要解释 223

放宽心胸:要求一群人帮你改写 223

16.3 结论 223

第十七章 个人式写作 225

17.1 你的故事 226

17.2 你的结构 227

17.3 你的人物 229

真实的戏剧和虚构的生命 230

困境的任务 230

角色的魅力 231

卓尔不群的传统 231

17.4 人物vs.剧情 232

17.5 人物的种类 232

边缘人物 232

疯狂人物 233

受害者 233

英雄人物 234

17.6 对待人物的态度 234

17.7 如何把剧本个人化 235

17.8 编剧和其他艺术形式 235

17.9 编剧和电影市场 236

出版后记 2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