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中国法制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中国法制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中国法制史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法制史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040468915
  • 页数:476 页
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中国法制史》目录

绪论 1

一、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 1

二、中国法制史的特点 3

三、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与方法 8

第一章 中国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14

第一节 中国法律的起源 14

一、华夏部落联盟:国家的雏形 14

二、从部落联盟规范到国家法律 16

第二节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20

一、战争与法律 20

二、血缘与法律 22

三、祭祀与法律 22

四、裁判与法律 23

五、民族融合与法律 24

第二章 夏商法制 26

第一节 夏朝法制 26

一、夏朝法律的基本内容 26

二、夏朝法律特点 28

第二节 商朝法制 30

一、商朝法律的基本内容 30

二、商朝法律特点 34

第三章 西周法制 36

第一节 立法活动 36

一、家国一体与宗法原则 36

二、《九刑》与《吕刑》 37

三、周礼与礼刑关系 38

第二节 刑事法律制度 39

一、刑事法律的主要内容 39

二、刑事法律的特点 41

第三节 民事法律制度 44

一、民事法律的主要内容 44

二、民事法律的特点 49

第四节 司法制度 50

一、司法机构 50

二、诉讼制度 50

三、审判制度 51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 53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立法活动 53

一、社会转型与法律变革 53

二、立法原则 55

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法律制度 56

一、“礼崩乐坏”与成文法公布 56

二、诸侯国法律的主要内容 59

第三节 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62

一、诸侯国的法律变革 62

二、《法经》 62

三、商鞅变法 65

第五章 秦朝法制 68

第一节 立法活动 68

一、立法原则 68

二、法律形式 69

三、律令简牍出土 70

第二节 行政法律制度 72

一、官吏管理 72

二、监察制度 73

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 73

一、刑法原则 73

二、主要罪名 74

三、刑种 76

第四节 民事法律制度 77

一、所有权 77

二、债 77

第五节 经济法律制度 78

一、土地制度 78

二、赋税制度 79

三、市场管理 80

第六节 司法制度 80

一、司法机构 80

二、诉讼制度 81

三、审判制度 82

四、秦朝法律制度的特点 83

第六章 汉朝法制 86

第一节 立法活动 86

一、从“黄老无为”到“独尊儒术” 86

二、法律形式 88

第二节 行政法律制度 90

一、官吏管理 90

二、监察制度 92

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 93

一、刑法原则 93

二、主要罪名 95

三、刑种 97

第四节 民事法律制度 99

一、物权 99

二、债法 100

三、婚姻、家庭与继承 101

第五节 经济法律制度 102

一、土地制度 102

二、赋税制度 103

三、抑商政策与禁榷制度 104

第六节 司法制度 105

一、司法机构 105

二、诉讼制度 106

三、审判制度 107

四、“春秋决狱”与司法制度的特点 108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制 111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法律制度 111

一、曹魏法律制度 111

二、晋朝法律制度 117

第二节 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 122

一、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 122

二、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 126

三、南北朝时期法制发展特点 133

第八章 隋唐法制 137

第一节 隋朝法律制度 137

一、隋朝立法概况 137

二、隋朝法律内容 138

三、隋朝司法制度 141

第二节 唐朝立法活动 142

一、立法原则 142

二、法律形式 143

三、《唐律疏议》的内容及其影响 144

第三节 唐朝行政法律制度 147

一、职官管理 147

二、监察制度 149

第四节 唐朝刑事法律制度 150

一、刑法原则 150

二、主要罪名 154

三、刑种 157

第五节 唐朝民事法律制度 158

一、身份 159

二、物权 160

三、契约 160

四、婚姻、家庭与继承 161

第六节 唐朝经济法律制度 165

一、土地制度 165

二、赋税制度 165

三、市场管理 166

第七节 唐朝司法制度 167

一、司法机构 167

二、诉讼制度 168

三、审判制度 170

第九章 宋朝法制 173

第一节 立法活动 173

一、立法原则 173

二、法律形式 175

三、《宋刑统》 178

第二节 行政法律制度 179

一、官吏管理制度 179

二、监察制度 183

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 183

一、刑法原则 184

二、主要罪名 184

三、刑种 187

第四节 民事法律制度 188

一、物权 189

二、契约 190

三、婚姻、家庭与继承 191

第五节 经济法律制度 193

一、土地制度 193

二、赋税制度 194

三、市场管理 195

第六节 司法制度 196

一、司法机构 196

二、诉讼制度 197

三、审判制度 198

第十章 辽夏金元法制 201

第一节 辽夏金法律制度 201

一、辽朝法律制度 201

二、西夏法律制度 203

三、金朝法律制度 205

第二节 元朝立法活动 207

一、蒙元政权及其立法原则 207

二、《大元通制》与《至正条格》 208

第三节 元朝法律基本内容 210

一、行政法律 210

二、刑事法律 211

三、民商法律 212

四、司法制度 213

第四节 元朝法律的特点 214

一、民族融合与法制汉化 214

二、因俗而治与保留习惯法 216

三、身份不平等与僧侣特权 217

四、高压控制与刑罚残酷 219

第十一章 明朝法制 223

第一节 立法活动 223

一、立法原则 223

二、法律形式 224

第二节 行政法律制度 229

一、官吏管理 229

二、监察制度 230

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 231

一、刑法原则 231

二、主要罪名 233

三、刑种 235

第四节 民事法律制度 237

一、物权 237

二、契约 237

三、婚姻、家庭与继承 238

第五节 经济法律制度 240

一、土地制度 240

二、赋税制度 241

三、市场管理 242

第六节 司法制度 242

一、司法机构 242

二、诉讼制度 246

三、审判制度 247

第十二章 清朝法制 250

第一节 立法活动 250

一、立法原则 250

二、法律形式 251

三、《大清律例》 252

第二节 行政法律制度 253

一、行政体制 253

二、官吏管理 254

三、监察制度 255

四、民族管理 256

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 257

一、刑法原则 257

二、主要罪名 263

三、刑种 265

第四节 民事法律制度 266

一、民法渊源 266

二、物权 266

三、契约 267

四、婚姻、家庭与继承 268

第五节 经济法律制度 270

一、土地制度 270

二、赋税制度 272

三、市场管理 273

第六节 司法制度 273

一、司法机构 273

二、诉讼制度 275

三、审判制度 276

第十三章 清末法制改革 279

第一节 清末社会与法律 279

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 279

二、国家主权与不平等条约 280

三、社会危机与法律变革 281

第二节 预备立宪 283

一、戊戌变法 283

二、“仿行宪政”与立宪方案 285

三、资政院与谘议局 287

四、《钦定宪法大纲》 289

五、《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与“预备立宪”的终结 290

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 291

一、《大清现行刑律》 291

二、《大清刑律》 292

三、礼法之争与刑事法律变革 293

第四节 民商法律制度 297

一、《大清民律草案》 297

二、财产与身份:民事法律变革双轨制 297

三、商事法规 298

第五节 司法制度与领事裁判权 299

一、诉讼立法 299

二、司法机构改革 301

三、领事裁判权与会审公廨 303

第十四章 民国前期(1912—1927)的法制 306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法制 306

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306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07

三、南京临时政府的其他法令 309

第二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法制 311

一、从“天坛宪草”到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311

二、刑事法律 315

三、民事法律 318

四、司法制度 320

第十五章 民国后期(1928—1949)的法制 323

第一节 宪法 323

一、《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323

二、“五五宪草” 325

三、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 327

第二节 行政法律制度 329

一、行政立法概况 329

二、行政法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332

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 334

一、1928年《中华民国刑法》 334

二、1935年《中华民国刑法》 335

三、刑事特别法 336

四、刑事法律的特点 336

第四节 民商事法律制度 338

一、《中华民国民法》 338

二、商事法律 339

三、民商事法律的特点 340

第五节 经济法律制度 342

一、经济立法概况 342

二、经济法律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343

第六节 司法制度 345

一、《中华民国法院组织法》与司法体制 346

二、《中华民国刑事诉讼法》 348

三、《中华民国民事诉讼法》 349

四、司法制度的特点 350

第十六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政权法制 353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政权的法制发展概况 353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制 353

二、抗日民主政权法制 354

三、解放区民主政府法制 355

第二节 宪法 356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性文件 356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宪法性文件 358

三、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宪法性文件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 359

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 361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刑事法律 361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刑事法规 361

三、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刑事法律 362

第四节 民事经济法律制度 363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民事经济法律 363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民事经济法律 364

三、解放区民主政权的民事经济法律 365

第五节 司法制度 366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司法制度 366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 366

三、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 366

第十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的发展与挫折(1949—1976) 369

第一节 宪法 369

一、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69

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70

第二节 行政法律制度 372

一、行政立法概述 372

二、行政法律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373

第三节 刑事法律制度 375

一、刑事法律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375

二、刑事政策与刑事法规的适用 376

第四节 民事法律制度 378

一、民事法律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378

二、民事政策与民事法规的适用 379

第五节 司法制度 380

一、司法机构 380

二、诉讼制度 382

三、审判制度 383

四、司法制度的特点 384

第六节 国际法 385

一、国际公约与条约 385

二、涉外法制 386

第七节 1966—1976年法制发展的挫折 386

一、1966—1976年法制基本状况 386

二、1966—1976年法制挫折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388

第十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1977—2010) 391

第一节 宪法 391

一、从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91

二、宪法修正案与宪法性法律 394

三、宪法与“依法治国” 394

第二节 民商事法律制度 39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396

二、民事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398

三、商事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405

四、民商事法律的特点 408

第三节 行政法律制度 409

一、行政立法概述 409

二、行政法律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411

第四节 经济法律制度 412

一、经济立法概述 412

二、经济法律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414

第五节 社会法律制度 415

一、社会立法概述 415

二、社会法律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416

第六节 刑事法律制度 417

一、从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到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17

二、刑事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419

三、刑事法律的特点 420

第七节 司法制度 421

一、诉讼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421

二、组织体系 422

三、审判制度 423

四、律师制度 424

五、非诉讼程序 425

六、司法制度的特点 427

第八节 国际法 428

一、国际公约与条约 428

二、涉外法制 429

第十九章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制 431

第一节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431

一、香港澳门法制的历史演变 431

二、“一国两制”体制下的法律制度 436

第二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制 439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与宪法相关法 439

二、民商事法律制度 443

三、刑事法律制度 445

四、司法制度 447

第三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制 45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与宪法相关法 451

二、民商事法律制度 455

三、刑事法律制度 456

四、司法制度 456

附录 中国法制史大事年表 461

阅读文献 473

后记 47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