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壮医基础理论  第10版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壮医基础理论  第10版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壮医基础理论 第10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章增加,王柏灿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3239271
  • 页数:146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供壮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使用。壮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壮医基础理论》作为壮医本科专业的教材,编写宗旨首先是弘扬壮族医学,继承发扬壮医学术特色。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壮医学的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理论,壮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壮医学的病因病机理论,壮医学的养生治则治法等四个部分。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壮医基础理论 第10版》目录

绪论 1

一、壮医学和壮医基础理论的概念 1

(一)壮医学的概念 1

(二)壮医基础理论的概念 1

二、壮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1

(一)壮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 2

(二)壮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依据 4

三、壮医学理论的特点 8

(一)融合多元文化 8

(二)重阴阳轻五行 9

(三)三气同步理论 9

(四)以三道两路理论为核心理论 9

(五)理论起源早但形成晚 9

(六)强调以辨病为主 9

四、壮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9

第一章 阴阳为本 11

一、壮族人民对阴阳的认识 11

二、阴阳为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12

(一)阴阳运动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根源 12

(二)阴阳相反 13

(三)阴阳相成 13

(四)阴阳的消长 14

(五)阴阳转化 15

(六)阴阳平衡协调 15

三、壮医对阴阳为本理论的应用 16

(一)对人体组织结构的属性进行归类 16

(二)解释人体生理机能 16

(三)解释病理变化 16

(四)区分症状、证候的阴阳属性 17

(五)指导确立治疗原则 18

(六)指导养生与临床用药 18

第二章 三气同步 20

一、三气同步的概念 21

二、三气同步理论的基本内容 21

(一)地气与天气的同步 22

(二)人与天气同步 22

(三)人与地气同步 24

三、人与天地同步的生命观 24

(一)人的生命活动受天地之气涵养和制约 24

(二)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为万物之灵 25

(三)天地之气为人类生存造就了一定“常度” 26

四、人体自身三气同步的整体观 26

(一)人体三部之气的划分 26

(二)人体三部之气的特点 26

(三)人体是一个小宇宙 27

五、三气同步理论的应用 28

(一)解释人体生理状态 28

(二)解释疾病发生机理 28

(三)指导确立治则 28

第三章 三道两路 30

第一节 三道理论 30

一、谷道(壮语:Loh haeux) 31

(一)谷道的概念 31

(二)谷道的生理功能 31

(三)消化吸收与谷道内脏调节 31

二、气道(壮语:Loh heiq) 32

(一)气道的概念 32

(二)气道的生理功能 32

(三)呼吸运动与气道内脏调节 33

三、水道(壮语:Loh raemx) 33

(一)水道的概念 33

(二)水道的生理功能 33

(三)水液输布与水道内脏调节 34

第二节 两路理论 34

一、龙路(壮语Loh longz) 35

(一)龙路的概念 35

(二)龙路的生理功能 35

(三)血液循行与龙路内脏调节 35

二、火路(壮语:Loh feiz) 36

(一)火路的概念 36

(二)火路的生理功能 36

(三)信息传感与火路调节 37

第三节 三道两路理论在壮医学中的应用 37

一、概括生理功能 37

(一)沟通内外 37

(二)联结全身,传感信息 38

(三)化生气血水液 38

(四)传输气血水液 38

(五)排毒御毒 38

二、解释病理变化 38

(一)说明病变部位及轻重 38

(二)说明病因病机 39

三、指导疾病归类 39

四、指导疾病防治 39

五、指导保健养生 39

第四章 内脏、骨肉、官窍 41

第一节 内脏 42

一、咪心头(心) 42

(一)咪心头的主要生理功能 42

(二)咪心头和骨肉、官窍的关系 43

二、咪钵(肺) 43

(一)咪钵的主要生理功能 44

(二)咪钵与体窍的关系 45

三、咪隆(脾)、咪曼(胰) 45

(一)咪隆的主要生理功能 45

(二)咪隆与体窍的关系 47

四、咪叠(肝) 47

(一)咪叠的主要生理功能 47

(二)咪叠与体窍的关系 49

五、咪腰(肾) 49

(一)咪腰的主要生理功能 49

(二)咪腰与体窍的关系 50

六、咪背(胆) 51

七、咪胴(胃) 51

(一)咪胴的主要功能 51

(二)咪胴的生理特点 51

八、咪虽(肠) 51

(一)虽叻的生理功能 51

(二)虽老的生理功能 52

九、咪小肚(膀胱) 52

十、巧坞(脑) 52

(一)巧坞为髓海 53

(二)巧坞的功能 53

十一、咪花肠(女子胞) 53

(一)咪花肠的功能 53

(二)咪花肠与咪腰和龙路等的关系 53

第二节 骨肉 54

一、能 54

(一)能的主要生理功能 54

(二)能和咪钵的关系 54

二、诺(肉) 55

(一)诺的主要生理功能 55

(二)诺和咪隆的关系 55

三、寅 55

(一)寅的主要生理功能 55

(二)寅与咪叠的关系 55

四、夺(骨) 56

(一)夺的主要生理功能 56

(二)夺与咪腰的关系 56

第三节 官窍 56

一、惹(耳) 57

(一)惹与内脏的关系 57

(二)惹与两路的关系 57

二、勒答(眼) 57

(一)勒答的结构与主要生理功能 58

(二)勒答与内脏的关系 58

(三)勒答与两路的关系 58

三、楞(鼻) 58

(一)楞的结构与主要生理功能 58

(二)楞与内脏的关系 59

四、傍、豪、廪(口、牙、舌) 59

(一)傍、豪、廪的结构与功能 59

(二)傍、豪、廪与内脏的关系 59

五、仲货(咽喉) 59

(一)仲货的结构与主要生理功能 60

(二)仲货与脏腑的关系 60

六、亚阴(二阴) 60

(一)亚阴的结构与主要生理功能 60

(二)亚阴与脏腑的关系 60

七、肿嘿(肛门) 61

(一)肿嘿的主要生理功能 61

(二)肿嘿与内脏的关系 61

第五章嘘、勒、涊、精 63

第一节嘘(气) 63

一、嘘的概念 63

二、嘘的生成 64

三、嘘的生理功能 64

(一)中介作用 64

(二)推动作用 65

(三)温煦作用 65

(四)防御作用 65

(五)固摄作用 65

(六)气化作用 66

(七)营养作用 66

四、嘘的运动 66

第二节勒(血) 67

一、勒的概念 67

二、勒的生成 67

(一)营养物质和水化生为勒 67

(二)精勒相互转化 67

三、勒的生理功能 68

(一)营养滋润全身 68

(二)作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68

四、勒的运行 68

(一)相关脏腑对勒运行的作用 68

(二)影响勒运行的其他因素 69

第三节涊(水液) 69

一、涊的基本概念 69

二、涊的生成 69

三、涊的输布 70

四、涊的排泄 70

五、涊的生理功能 71

(一)滋润和濡养作用 71

(二)作为血液的组成部分 71

(三)协调机体的阴阳平衡 71

(四)运载作用 71

(五)排泄废物 72

第四节精 72

一、精的概念 72

二、精的分类 72

(一)广义之精 72

(二)狭义之精 72

(三)生殖之精 72

(四)脏腑之精 72

(五)先天之精 72

(六)后天之精 73

三、精的生成 73

(一)来源于父母 73

(二)化生于水谷 73

四、精的代谢 74

五、精的生理功能 74

(一)繁衍生殖 74

(二)促进生长发育 74

(三)生髓养巧坞、养骨、化血 75

(四)濡养脏腑组织 75

(五)抵御外邪 75

第五节嘘、勒、涊、精之间的相互关系 75

一、精与嘘、勒、涊的关系 76

(一)精、嘘互化 76

(二)精、勒互生 76

(三)精、涊互用互补 76

二、嘘与勒的关系 76

(一)嘘对勒的作用 76

(二)勒对嘘的作用 77

三、嘘与涊的关系 77

四、勒与涊的关系 78

(一)勒对涊的作用 78

(二)涊对勒的作用 78

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 80

第一节 病因 80

一、外感病因 81

(一)毒邪 81

(二)瘴毒 85

(三)痧毒 87

(四)蛊毒 88

(五)风毒 89

(六)寒毒 90

(七)湿毒 91

(八)暑、热(火)毒 92

(九)燥毒 93

二、内伤病因 93

(一)情志内伤 93

(二)饮食、劳逸 95

三、外伤病因 96

四、痰饮、瘀血 96

(一)痰饮 96

(二)瘀血 97

第二节 发病 99

一、发病原理 99

(一)发病的概念 99

(二)发病的基本原理 99

二、内外环境与发病 101

(一)外环境与发病 102

(二)内环境与发病 102

第七章 病机 104

一、毒虚致病 104

(一)毒邪损正 105

(二)正虚毒侵 105

二、天地人三气失调 106

三、三道两路不畅 106

四、毒正盛衰 106

(一)毒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06

(二)毒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08

五、阴阳失调 109

(一)阴阳偏盛 109

(二)阴阳偏衰 110

(三)阴盛阳盛 110

(四)阴阳两虚 111

(五)亡阴亡阳 111

六、嘘勒失常 113

(一)嘘的失常 113

(二)勒的失常 115

(三)嘘、勒失常的并存 117

七、水液输布失常 118

(一)水液不足 118

(二)水液的输布与排泄障碍 118

(三)水液失常与气血失常并存 119

第八章 治则 122

一、调气 122

二、解毒 123

三、补虚 123

四、疏通 124

五、固摄 124

六、平衡阴阳 124

(一)损其有余 124

(二)补其不足 125

七、调理嘘、勒、涊、精之间的关系 125

(一)调理嘘(气)与勒(血)的关系 125

(二)调理嘘(气)与涊(津液)的关系 125

(三)调理嘘(气)与精的关系 125

(四)调理精、勒(血)、涊(津液)的关系 125

八、病因与症状兼顾 125

(一)症状急重先缓解症状 126

(二)病缓时治病因为主 126

(三)病因与症状兼治 126

九、天地人三气制宜 126

(一)因天时制宜 127

(二)因地制宜 127

(三)因人制宜 127

第九章 预防与养生 129

一、预防养生思想 129

(一)人与万物和谐的预防养生观 129

(二)身心同治的心理养生理念 130

(三)运动调气的养生理念 130

二、预防养生方法 130

(一)饮食养生防病 130

(二)合理起居 132

(三)适当锻炼 132

(四)调畅情志 133

(五)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 133

附录一:壮医基础理论体系的现代研究进展 137

一、壮医史的研究进展 137

二、壮药理论的研究进展 138

三、壮医诊断理论的研究进展 139

四、壮医治疗理论的研究进展 139

五、壮医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 140

(一)指导临床实践 140

(二)支持壮药研发 140

(三)服务壮医教育 141

(四)服务壮医执业考试 141

(五)促进壮医条例出台 141

(六)促进壮医事业发展 141

附录二:壮医常见病名选录 1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