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新伦理学原理
新伦理学原理

新伦理学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海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00130424
  • 页数:81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潜心撰写22年的《新伦理学》之精粹。它的轴心是至今西方公认未能破解的“休谟难题”(“应该”能否从“事实”推导出来)之答案: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只能通过道德最终目的——增进每个人利益——而从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出来。作者将这个答案归结为一个道德价值公式,认为从这个破解休谟难题的道德价值推导公式,能够推导出伦理学的全部内容,因而可以称之为伦理学公理。本书就是从这个公理推演伦理学体系的力作。全书分三卷,上卷《元伦理学》就是确证这一伦理学公理的科学。中卷《规范伦理学》则是具体推演构成这一公理的四个命题的科学:首先,推演前提2,亦即道德概念、道德最终目的和道德终极标准;其次,推演前提1,亦即行为事实如何之16种和4规律;最后,推演结论,亦即运用道德终极标准衡量行为事实如何之善恶,从而推导出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总原则“善”和善待他人的道德原则——主要是国家治理和国家制度好坏的价值标准——“公正”、“平等”、“人道”、“自由”、“异化”以及善待自我的道德原则“幸福”,并从这七大道德原则推导出“诚实”、“贵生”、“自尊”、“谦虚”、“节制”、“勇敢”、“智慧”、“中庸”八大道德规则
《新伦理学原理》目录

绪论 1

一、伦理学界说:关于道德好坏的价值科学 1

二、伦理学公理:伦理学全部研究对象之推演 4

三、伦理学意义:价值最大的科学 11

上卷 元伦理学 17

第一章 元伦理范畴:伦理学初始概念 17

引言 17

一、价值 20

1.主体与客体:主体性亦即自主性 20

2.价值:客体事实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效用 23

3.效用论价值定义的困境:商品价值不是商品的效用 26

二、善 28

1.善:内在善与手段善 28

2.恶:纯粹恶与必要恶 30

3.善与恶定义之确证 33

三、应该与正当 36

1.应该:行为的善 36

2.正当:行为的道德善 38

3.正当、应该和善:道德应该的可普遍化性 43

四、事实与是 45

1.事实:广义事实概念 45

2.是:狭义事实概念 47

3.结论:两种事实概念 50

第二章 元伦理确证:伦理学公理和公设 52

一、伦理学存在公理与公设 53

1.价值的存在本质:客体的属性 54

2.价值的存在本质:客体的关系属性和第三性质 57

3.结论:伦理学的价值存在公理和道德价值存在公设 63

二、关于伦理学存在公理和公设的理论 65

1.客观论和实在论 65

2.实在论的几种类型 68

3.主观论 72

4.关系论 74

三、伦理学推导公理和公设 77

1.伦理学的价值推导公理和道德价值推导公设 77

2.伦理学的价值判断推导公理和道德价值判断推导公设 82

3.伦理学的价值判断真理性推导公理和道德价值判断真理性推导公设 86

4.伦理学的优良规范推导公理和优良道德规范推导公设 88

四、关于伦理学推导公理和公设的理论 94

1.自然主义 94

2.元伦理直觉主义 97

3.情感主义 101

4.规定主义 105

5.描述主义 106

中卷 规范伦理学 115

第一篇 道德价值标准:社会为何制定道德 115

第三章 道德概念 115

一、道德界说 116

1.道德与伦理 116

2.道德与应该 118

3.道德与法 120

二、道德结构 121

1.道德基本结构 121

2.道德完整结构 123

3.道德深层结构 124

三、道德类型 126

1.道德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普遍道德与特殊道德 126

2.道德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绝对道德与相对道德 129

3.道德的主客观性与优劣性:优良道德与恶劣道德 131

四、关于道德概念的理论 134

1.伦理相对主义 134

2.伦理绝对主义:境遇伦理学 137

3.道德主观主义与道德怀疑论 139

4.道德客观主义与道德实在论 142

第四章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 145

一、道德起源和目的:从道德共同体看 146

1.道德共同体概念:道德代理者与道德顾客 146

2.道德共同体的界限:有利于人类的一切生物 148

3.道德起源和目的:保障利益共同体与增进人类利益 149

二、道德起源和目的:从社会的道德需要看 152

1.社会的道德需要:道德的起源和目的 152

2.道德的全部源泉和目的 156

3.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之社会本性 160

三、道德起源和目的:从个人的道德需要看 165

1.个人的道德需要:道德实现的途径和手段 165

2.道德和美德:一种必要的恶 168

3.道德起源和目的之他律本性 173

四、道德起源和目的之理论 177

1.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177

2.道德他律论与道德自律论 181

第五章 道德终极标准:国家制度好坏的终极价值标准 186

一、道德终极标准体系 186

1.增减每个人利益总量:道德终极总标准和国家制度价值终极总标准 186

2.最大利益净余额:利益冲突的终极标准 189

3.最大多数人最大利益:优先于最大利益净余额标准 192

4.无害一人地增进利益总量:利益不相冲突条件下的终极标准 195

二、道德终极标准理论 199

1.义务论与功利主义 199

2.功利主义与义务论之是非 201

3.以往功利主义的缺憾与诘难 204

第二篇 道德价值实体:伦理行为事实如何 211

第六章 人性 211

一、人性概念 212

1.人性界说: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 212

2.人性结构:人性的体与用 214

3.人性类型:人的特性与人的动物性 217

二、伦理行为概念:伦理学的人性概念 218

1.伦理行为界说 220

2.伦理行为结构 222

3.伦理行为类型 224

三、伦理行为原动力:人性定质分析 227

1.爱与恨:一切伦理行为之原动力 227

2.爱人之心与恨人之心:目的利人与目的害人行为之原动力 232

3.自恨心与自爱心:目的害己与目的利己行为之原动力 242

4.结论: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 249

四、伦理行为目的与手段:人性定量分析 251

1.爱有差等:伦理行为目的之相对数量规律 251

2.伦理行为手段相对数量规律 256

3.伦理行为类型相对数量规律 261

第三篇 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与道德价值相符之优良道德 267

第七章 善:道德总原则 267

一、善与恶 268

1.善恶总原则:抽象人性之善恶 268

2.具体人性之善恶:16种伦理行为之道德价值 272

3.善恶六原则之确立 277

4.善恶六原则的适用范围 280

二、人性善恶学说 287

1.性无善恶论 288

2.性善论 289

3.性恶论 290

4.性有善有恶论 292

三、道德总原则理论 295

1.利他主义 296

2.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以及心理利己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 299

3.己他两利主义: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之统一 305

4.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以及己他两利主义的真谬之比较 306

5.集体主义: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之超越 307

第八章 公正与平等:国家制度好坏的根本价值标准 311

一、等利害交换:公正总原则 312

1.公正界说:等利害交换 312

2.公正类型:根本公正、社会公正和制度公正 314

3.公正类型: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以及程序工具主义与程序本位主义 318

4.公正效用:国家制度好坏的根本价值标准 326

二、权利与义务相等:公正根本原则 329

1.权利与义务界说 329

2.权利与义务类型:道德权利义务、法定权利义务和自然权利义务 332

3.权利与义务类型:人类的权利义务与非人类存在物的权利义务 336

4.权利与义务关系:公正根本原则 342

三、平等:最重要的公正 347

1.平等概念 347

2.平等总原则:基本权利完全平等与非基本权利比例平等 349

3.平等总原则理论:罗尔斯正义论之缺憾 359

4.政治平等原则 370

5.经济平等原则 375

6.机会平等原则 380

7.结论:平等是国家制度好坏根本价值标准 385

四、社会公正理论 387

1.贡献论 387

2.需要论 389

3.自由公正论 390

4.平等主义 395

第九章 人道与自由:国家制度好坏的最高价值标准 398

一、人道 398

1.人道主义:关于人是最高价值的思想体系 399

2.人道主义:关于人的自我实现是最高价值的思想体系 403

3.人道总原则:国家制度好坏的最高价值标准 405

二、自由:最根本的人道 410

1.自由概念:自由与利用自由的能力 410

2.所谓两种自由概念:利用自由的能力与自由自身之等同 416

3.自由价值:创造性潜能实现和社会进步最根本的必要条件 418

4.自由原则:自由的法治原则、自由的平等原则和自由的限度原则 427

5.自由原则:政治自由原则与经济自由原则以及思想自由原则 434

6.自由主义:关于自由社会的理论 448

三、异化:最根本的不人道 459

1.异化概念 459

2.异化价值 467

3.经济异化 470

4.政治异化 474

5.社会异化 478

6.宗教异化 486

四、国家制度好坏价值标准体系 496

1.25条价值标准:国家制度价值标准体系 496

2.国家制度价值标准发生冲突的取舍原则 501

3.专制主义实质:一种将不平等与不自由以及不公正与非人道奉为国家制度价值标准的理论 510

第十章 幸福:善待自我的道德原则 517

一、幸福概念 518

1.幸福界说 518

2.幸福结构 523

3.幸福类型 526

4.两种幸福概念:快乐论与完全论 531

二、幸福价值 535

1.快乐:善 535

2.幸福:至善 539

3.人生目的 541

4.人生价值与人生意义 547

5.快乐主义 550

三、幸福性质 555

1.幸福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555

2.幸福的真实性与虚幻性 557

3.幸福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559

4.幸福性质的两种理论:主观论与客观论 562

四、幸福规律 565

1.事实律 565

2.价值律 572

3.实现律 577

五、幸福原则 595

1.认识原则:对幸福的认识与幸福的客观本性相符 595

2.选择原则:对幸福的选择与自己的才、力、命、德一致 597

3.行动原则:求幸福的努力与修自己品德相结合 600

第十一章 道德规则体系 602

一、诚实 603

1.诚实概念 603

2.诚实的道德价值 605

3.诚实的适用范围 607

二、贵生 610

1.贵生概念 610

2.贵生价值 611

3.贵生之道 614

三、自尊 621

1.自尊概念 621

2.自尊价值 623

3.自尊原则 625

四、谦虚 626

1.谦虚定义 626

2.谦虚价值 628

3.谦虚修养 629

五、智慧 631

1.智慧概念 631

2.智慧规律 633

3.智慧取得 635

六、节制 637

1.节制概念 637

2.节制价值 639

3.节制原则 640

七、勇敢 643

1.勇敢定义 643

2.勇敢分类 644

3.勇敢价值 645

八、中庸 647

1.中庸概念 647

2.中庸价值 649

3.中庸方法 650

下卷 美德伦理学 655

第十二章 良心与名誉:优良道德实现途径 655

一、良心与名誉概念 655

1.良心:界说、结构与类型 655

2.名誉:界说、结构与类型 660

二、良心和名誉的客观本性 663

1.良心起源:良心的目的与原动力 663

2.名誉起源:外在根源与内在根源 667

3.良心作用 672

4.名誉作用:名誉与良心作用之比较 677

三、良心与名誉的主观评价 681

1.动机与效果概念 682

2.行为本身与行为者品德 684

3.良心与名誉评价依据的理论:动机论、效果论和动机效果统一论 687

四、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 693

1.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之概念 693

2.良心与名誉真假对错之证明 697

3.良心与名誉真假对错之意义 699

第十三章 品德:优良道德之实现 703

一、品德概念 704

1.品德定义 704

2.品德结构 706

3.品德类型 712

二、品德本性 725

1.品德价值 725

2.品德原因 728

3.品德境界 731

三、品德规律 734

1.德富律:国民品德与经济的内在联系 735

2.德福律:国民品德与政治的内在联系 738

3.德识律:国民品德与文化的内在联系 741

4.德道律:国民品德与道德的内在联系 744

四、品德培养 748

1.品德培养目标 748

2.制度建设:国民总体品德培养方法 751

3.道德教育:国民个体品德培养外在方法 762

4.道德修养:国民个体品德培养内在方法 770

5.两种品德培养方法——道德教养与制度建设——之关系 782

本书所引证的主要书目 7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