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从康德到马克思  千年之交的哲学沉思
从康德到马克思  千年之交的哲学沉思

从康德到马克思 千年之交的哲学沉思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俞吾金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303209934
  • 页数:624 页
图书介绍:当代西方哲学的在当代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近代西方哲学遗留下来的重大问题的思考而成长并发展起来的。本书多数论文围绕着对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思想的反思而展开。这些思考旨在表明,不应该把近代西方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简单地割裂开来,也不应该将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和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抽象地对立起来。此即“从康德到马克思”这一标题的意义所在。
《从康德到马克思 千年之交的哲学沉思》目录

代前言 究竟什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遗产 1

一、“德国古典哲学”范围的界定 2

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解读 6

三、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解读 17

四、重新理解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意义 36

第一篇 康德哲学研究 41

康德批判哲学的研究起点和形成过程 41

一、康德批判哲学的研究起点 42

二、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过程 53

三、海德格尔评论康德批判哲学的启示 64

一个被遮蔽了的“康德问题” 69

一、“两种实践”的由来和含义 70

二、被遮蔽了的“道德地实践的”维度 76

三、“康德问题”的当代复兴 83

四、康德实践概念的启示 86

康德:自然辩证法概念的创制者 90

一、问题的提出 90

二、作为自然界辩证运动的自然辩证法 92

三、作为理性自然倾向的自然辩证法 99

四、简短的结论 104

康德的两种因果性概念 106

一、康德对“休谟提示”的回应 107

二、康德两种因果性概念的含义 113

三、黑格尔和叔本华对康德两种因果性概念的解读 121

四、马克思对康德两种因果性概念的破译 127

实践观和自由观:康德vs.马克思 133

一、一个被遮蔽了的问题 134

二、被误解了的实践概念和自由概念 138

三、康德对实践概念和自由概念的理解 142

四、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自由概念 146

马克思对康德哲学革命的扬弃 150

一、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的贡献和局限 151

二、实践活动对“心”的直观的扬弃 156

三、“社会关系”对“自在之物”概念的扬弃 159

四、“否定性的辩证法”对“先验幻象”的扬弃 164

第二篇 黑格尔哲学研究 169

黑格尔哲学史叙事中的三个神话 169

一、单线性神话 171

二、客观性神话 181

三、内在逻辑神话 198

黑格尔哲学史方法:系统方法探要 210

一、问题的提出 211

二、黑格尔系统方法的主要原则 214

三、黑格尔系统方法的地位和作用 219

作为哲学史纲要和最终归宿的《小逻辑》 224

一、作为哲学史纲要的《小逻辑》 226

二、作为哲学史最终归宿的《小逻辑》 233

三、黑格尔哲学史观的历史命运 238

青年黑格尔对现代性的反思 245

一、对“实证的宗教”的反思 246

二、对“劳动的机械性”的反思 249

三、对“启蒙的另一面”的反思 252

走向黑格尔的马克思 256

一、问题的提出 256

二、答案的选择 293

三、比喻的退场 303

四、阐释的更新 317

重思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 331

一、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的阐释路径 332

二、马克思手稿、遗著和笔记中蕴含的阐释路径 337

三、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新认识 343

四、黑格尔:一个再批判 357

第三篇 马克思哲学研究 401

马克思本体论研究中的基本概念 401

一、形而上学,还是知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401

二、本体论,还是世界观 405

三、存在,还是存在者 407

四、“自在之物”,还是“为我之物” 409

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差异 412

一、从实践出发,还是从自然界出发 414

二、从本体论维度理解实践,还是从认识论维度理解实践 420

三、从人的问题着眼,还是从纯粹思想的问题着眼 425

马克思从何时何处开始批判“抽象的人”的学说 431

一、问题的提出 431

二、事实的澄清 433

三、我们的看法 436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439

一、两种不同的实践概念 440

二、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本真含义 444

三、被误解了的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448

四、马克思实践概念与人文关怀的内在联系 455

为马克思的“个人全面发展”理论正名 460

一、“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 460

二、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464

三、理想状态中的全面发展和现实状态中的片面发展 466

马克思唯物主义学说的基本特征 470

一、马克思唯物主义学说的历史性 471

二、马克思唯物主义学说的实践性 476

三、马克思唯物主义学说的人文性 480

四、马克思唯物主义学说的辩证性 485

作为全面生产理论的马克思哲学 488

一、概念含义的澄清 489

二、全面生产的主要内容 493

三、全面生产的结构分析 498

四、对马克思哲学的新阐释 502

马克思的权力诠释学及其当代意义 506

一、马克思权力诠释学的理论基础 507

二、马克思权力诠释学的基本内容 511

三、马克思的权力诠释学的当代意义 516

后现代视野中的马克思 519

一、肯定性的叙事与否定性的叙事 521

二、权力化的话语与反权力化的话语 526

三、确定性的偶像化与对偶像化的确定性的消解 531

附录一 康德是通向马克思的桥梁 535

附录二 飞出“主奴关系”的“捕蝇瓶” 564

附录三 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570

附录四 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中的视角转换 573

索引 601

参考文献 610

后记 62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