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植物生物学  第3版
植物生物学  第3版

植物生物学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世杰;汪矛;张志翔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040465358
  • 页数:361 页
图书介绍:本书遵循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在当今科学发展新的高度上,以分子细胞生物学内容充实传统的植物学,综合植物科学各分支学科的成果,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科学的全貌,将细胞、结构、生理、遗传分类、系统演化、以及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基础知识有机地融汇结合。内容编排上注意从现象和实验推导事物的内涵和基本概念,使刚刚踏入生物学大门的学生能全面、系统、综合地了解植物科学,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植物界各大类群及演化,共20章。以彩色版出版,图片新颖精美,科学性强,绝大部分图片系作者原创。本书可作为各类大专院校植物生物学和植物学教材,也可供中学生物学教师和其他生物学工作者参考。
《植物生物学 第3版》目录

绪论 1

一、植物界 1

二、植物——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 2

三、植物体和植物的生活 3

四、植物科学 4

五、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5

第一部分 细胞 8

第一章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8

第一节 细胞(质)膜和细胞壁 8

一、细胞(质)膜 8

二、细胞壁 11

第二节 细胞质和细胞器 19

一、细胞质基质 19

二、线粒体 19

三、质体 20

四、内质网 23

五、高尔基体 23

六、液泡系 24

七、核糖体 26

八、细胞骨架 26

第三节 细胞核 28

第四节 后含物 29

一、储藏的营养物质 30

二、晶体 31

三、植物次生物质 31

第五节 胞间连丝 32

一、胞间连丝的超微结构 32

二、胞间连丝的次生变化和次生形成 33

三、胞间连丝的通透性能 33

第二章 细胞代谢 37

第一节 细胞与能量 37

一、能量守恒与细胞内能量转换 37

二、氧化还原反应——细胞内的能量流 38

三、酶 39

四、生物能与ATP 40

第二节 细胞呼吸 41

一、糖酵解 41

二、有氧途径 41

三、无氧途径 42

第三节 细胞内外的物质转移 43

一、水分出入细胞 43

二、物质出入细胞 44

第四节 细胞内各种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 46

第三章 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 48

第一节 细胞分裂 48

一、细胞周期 48

二、有丝分裂 50

三、无丝分裂 52

第二节 细胞分化 52

一、细胞分化及其实质 52

二、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 53

三、脱分化 54

第三节 细胞死亡 54

一、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 55

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生物学意义 56

第二部分 植物体的发育、结构与生理功能 60

第四章 植物组织 60

第一节 分生组织 60

第二节 薄壁组织 62

第三节 机械组织 63

一、厚角组织 63

二、厚壁组织 64

第四节 保护组织 65

一、表皮 65

二、周皮 65

第五节 输导组织 67

一、管状分子 67

二、筛分子 68

第六节 分泌组织 69

一、外分泌结构 69

二、内分泌结构 70

第七节 组织的发生与演化 71

第五章 根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 73

第一节 根的形态 74

第二节 根的发育和结构 75

一、根尖的结构及生长动态 75

二、根的初生结构 78

三、根的分支 81

四、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的形成 82

五、根的三生生长和三生结构的形成 84

第三节 根系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 85

一、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85

二、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87

第六章 叶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 92

第一节 叶的形态 93

第二节 叶的发生和结构 94

一、叶的发生 94

二、叶的结构 95

第三节 光合作用 99

一、光合色素 99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与机制 101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04

第四节 蒸腾作用 106

一、气孔运动和蒸腾作用 107

二、环境条件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108

第五节 叶对不同生态条件的适应 108

一、C4植物 108

二、CAM植物 110

三、旱生植物与水生植物 110

四、阳地植物与阴地植物 111

第六节 叶的衰老与脱落 112

第七章 茎的发育、结构与生理功能 115

第一节 茎的形态 115

第二节 茎的发育和结构 117

一、茎尖的结构及生长动态 117

二、茎的初生结构 118

三、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的形成 119

四、茎加粗生长方式的多样性 124

第三节 植物体内水分和溶质的运输 125

一、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126

二、同化物运输 128

第八章 植物的生殖 132

第一节 植物繁殖的类型 132

第二节 花的形态 133

一、花的一般形态 133

二、花序 134

第三节 花的发生与演化 135

一、花的发生 135

二、花的演化 136

第四节 成花调节 138

一、低温与成花 138

二、光周期与成花 139

第五节 雄蕊的发育及花粉粒的形成 141

一、花药的发育 141

二、单核花粉粒的发生 143

三、花粉粒的发育与成熟 145

四、成熟花粉粒的结构 146

五、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 148

第六节 雌蕊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149

一、胚珠的发育 149

二、胚囊的发育 150

三、成熟胚囊的结构及功能 151

第七节 开花、传粉与受精 153

一、开花 153

二、传粉 153

三、受精 154

四、无融合生殖与多胚现象 156

第八节 种子的发育与结构 158

一、种子的发育 158

二、种子的结构与类型 161

第九节 果实的发育与基本类型 162

一、果实的发育 162

二、果实的基本类型 162

第十节 被子植物生活周期 164

第九章 器官间的相互联络和相关性 167

第一节 器官发生的同源性 167

第二节 各器官结构的统一及联系 168

第三节 各器官生命活动的整体和相关性 169

一、代谢物在体内循环流动、加工改造和利用 169

二、植物体内物质再分配和再利用 170

三、器官间的信息传递 170

四、各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171

第三部分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174

第十章 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 174

第一节 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简介 175

第二节 种子萌发的激素调节 176

一、打破种子休眠,促进萌发 176

二、赤霉素诱导水解酶的生成 176

三、细胞分裂、伸长和扩大 177

第三节 植物营养生长的激素调节 178

一、茎的伸长 178

二、顶端优势 178

三、维管组织的分化 179

四、根和芽的分化 180

第四节 植物生殖生长的激素调节 180

一、植物激素与开花的关系 180

二、植物激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 181

三、乙烯对果实成熟的调节 181

第五节 衰老及其激素调节 182

第六节 激素作用的分子机制 183

第十一章 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185

第一节 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185

第二节 光形态建成 186

第三节 温度、水分、空气和机械刺激对生长的影响 187

一、温度 187

二、水分 188

三、空气 188

四、机械刺激 190

第四节 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191

一、生长的昼夜周期性 191

二、生长的季节周期性 191

三、生物钟 192

第十二章 植物的运动 194

第一节 器官的运动 194

一、向性运动 194

二、感性运动 198

三、阳光跟踪 199

四、自动运动 200

第二节 细胞内的运动 200

一、细胞质流动 201

二、细胞器运动 201

第四部分 植物界各大类群及演化 204

第十三章 植物分类概述 204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意义与发展历史 204

一、植物分类的意义 204

二、植物分类的历史 205

三、我国植物分类研究概况 206

第二节 植物分类等级与命名 207

一、植物分类等级 207

二、种的概念 208

三、植物命名 209

第三节 植物分类研究方法 210

一、植物结构与形态研究方法 210

二、植物化学研究方法 212

三、数量分类研究方法 214

四、系统发育研究方法 215

五、分子系统学研究方法 216

六、花程式、花图式和检索表 217

第十四章 藻类植物 220

第一节 原核藻类——蓝藻门 220

一、概论 220

二、蓝藻的多样性 222

三、蓝藻的生态分布及价值 222

第二节 真核藻类 223

一、绿藻门 224

二、轮藻门 228

三、硅藻门 229

四、红藻门 230

五、褐藻门 232

第十五章 苔藓植物 236

第一节 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 236

一、配子体 236

二、繁殖 237

三、孢子体 238

四、原丝体和芽体 238

五、生活史 238

第二节 苔藓植物的类群 238

一、苔纲 238

二、角苔纲 240

三、藓纲 241

第三节 苔藓植物的生态作用及其经济价值 244

第十六章 蕨类植物 246

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特征与分类 246

一、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246

二、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 248

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主要类群 249

第二节 蕨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54

第十七章 裸子植物 256

第一节 裸子植物特征与生活史 256

一、裸子植物的特征 256

二、裸子植物生活史 257

第二节 裸子植物分类系统与主要类群 262

一、裸子植物分类系统 262

二、裸子植物主要类群 262

第十八章 被子植物 272

第一节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概述 272

一、真花学说与假花学说 272

二、主要分类系统 273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特征 277

第三节 被子植物主要类群 277

一、双子叶植物纲 278

二、单子叶植物纲 319

第十九章 植物各大类群的起源与演化 332

第一节 藻类的起源与演化 332

第二节 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333

第三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334

第四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及演化 336

第五节 被子植物起源及演化 340

一、起源时间 340

二、起源地 341

三、祖先类群 342

第二十章 植物物种及遗传变异和演化 346

第一节 物种的概念 346

一、分类学种 347

二、生物学种 348

第二节 物种形成的方式 348

第三节 植物遗传变异 350

一、植物遗传变异的基本概念 350

二、植物变异类型 350

第四节 植物变异与自然选择 353

第五节 植物类群演化的规律 355

一、植物类群演化的规律 355

二、系统发育规律 356

三、单元起源和多元起源 356

四、性状的原始与演化 356

五、植物演化的速率 358

参考文献及索引 36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