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穿越时空的对话  英汉文学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研究
穿越时空的对话  英汉文学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研究

穿越时空的对话 英汉文学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司永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307189607
  • 页数:312 页
图书介绍:本研究以史为线,系统地梳理西方传统互文思想和现代西方互文理论资源,分类归纳其文学和语言学研究成果,借以引入文学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研究视域,并针对国内外文学文本翻译互文研究现状,进而阐明英汉文学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之价值。从英汉文学文本翻译的理解和表达的两个阶段,即从文本理解的阐释学角度和文本创作的语言学、文艺学、美学、文化学视域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展开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研究,采用跨学科、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系统化研究方法,在英汉文学文本翻译的领域内,梳理和统一学科范畴,尝试性地构建英汉文学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理论。
《穿越时空的对话 英汉文学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研究》目录

第一章 互文性视角与文学文本翻译的关联 1

第一节 西方传统互文观念与现代互文性理论 1

一、西方传统互文性观念:模仿互文观 2

二、西方现代互文性理论:对话、互涉、颠覆、重构 10

第二节 翻译研究与文学文本互文性研究的现状 39

一、翻译研究与互文性的关联 39

二、文学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研究现状 41

第二章 文学文本翻译的互文性分类 45

第一节 文本互文性的类型 45

一、文本含义的扩大:基本性质与新的意义 45

二、文本与互文、互文性:前文本与后文本 48

三、内互文性、外互文性、跨文本性:互文性含义的细化 52

第二节 文学文本英汉互文性翻译的分类 56

一、翻译概念的延伸:语内、语际与语符翻译 56

二、文学文本互文性翻译的英译汉、汉译英的不同取向 59

第三章 文学文本翻译的阐释学互文性 66

第一节 阐释学翻译思想的演进模式 66

一、西方阐释学翻译观的演进:创生、发展到多元 67

二、中国阐释学翻译思想的演进:从译介到阐发 72

三、阐释学翻译观的局限性 74

第二节 文学文本翻译的生产性与二度创作 76

一、从现象文本到生产文本 77

二、互文性隐喻的二度创作 83

第三节 文学文本翻译主体间的互动性 85

一、文学文本原文本的作者:互文记忆性写作 86

二、文学文本翻译的读者:互文识别与阐释 89

三、文学文本翻译的译者:互文二度创作 92

第四节 经典文学文本复译的互文对话及未完成性 95

一、经典文学文本复译的必然性:时代的需要 96

二、经典文学文本复译的异质性:诗学的制约 99

三、经典文学文本复译的未完成性:科学的发展 103

第四章 文学文本翻译的语言学互文性 109

第一节 文学文本翻译的语言形式互文性 109

一、文学文本翻译的语音互文:听音见意 109

二、文学文本翻译的语词互文:文化会意 116

三、文学文本翻译的语法互文:句法限意 119

第二节 文学文本翻译的语义互文性 121

一、文学文本翻译的语义之关联:准确认知 121

二、文学文本翻译的语义之表达:经济简约 125

三、文学文本翻译的语义形态:协调统一 127

第三节 文学文本翻译的语用场域互文性 129

一、文学文本翻译的语境互文:自律语境与他律语境的重构 137

二、文学文本翻译的语篇互文:形合与意合的协同 142

第五章 文学文本翻译的文艺学互文性 152

第一节 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学主题互文性 152

一、文学典籍文本主题渊源:典故之源 152

二、文学典籍文本主题翻译的内涵外化:变隐为显 156

第二节 文学文本翻译的创作互文性 160

一、文学文本的翻译与文学文本的创作之间:互动生成 160

二、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学创作互文手段:互文借用 163

第三节 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学体裁互文性 180

一、体裁互文性的索源及关联因素:混合交融性 180

二、文学文本翻译的体裁互文性:意识形态性 181

三、文学文本翻译的体裁互文性:对话性 183

四、文学文本翻译的体裁互文性:语境性 186

第六章 文学文本翻译的美学互文性 190

第一节 中西美学翻译思想的互文比照 191

一、文学翻译中国美学之源及内涵:直觉性体验 191

二、文学翻译西方美学之源及内涵:逻辑性推理 199

第二节 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化意象审美的互文对话 211

一、文学文本中文化意象的含义及互文性 212

二、文学文本中文化意象和翻译审美互文性的关联 215

三、文学文本翻译中文化意象审美的互文性策略 217

第三节 文学文本翻译风格审美的互文对话 220

一、文学文本中风格含义的演绎比照 222

二、文学文本风格翻译的互文关联性 224

三、文学文本风格翻译的互文策略 236

第七章 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化学互文性 247

第一节 中西文学文本文化翻译策略的互文比照 247

一、西方文化翻译策略的演进历程 247

二、中国文学翻译文化策略研究的踪迹 250

第二节 文学文本文化翻译场社会历史文化的互动性 252

一、文化翻译的真实含义 253

二、文学翻译社会历史文化互文性:超越理解的蔽障 254

三、文学翻译意识形态文化互文性:遭遇权力话语的制约 256

第三节 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化适应互文性 257

一、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化特性 258

二、文化的自我定位 259

三、文化的认同机制 261

第四节 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化译者的主体性 262

一、文学文本翻译的不同文化系统的交流:多重文化身份 263

二、文学文本翻译的不同文化文学系统之交流:文学视域的融合 267

三、文学文本翻译的译者主体性:个性化的文化交流 269

第五节 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化互文性策略 276

一、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化归化倾向:译语化 276

二、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化异化倾向:原语化 279

三、文学文本翻译的文化互文糅杂:集合语化 283

结语 文学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理论建构 290

主要参考文献 294

后记 3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