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明清时期关中士人生存境遇与文学生态
明清时期关中士人生存境遇与文学生态

明清时期关中士人生存境遇与文学生态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常新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04832
  • 页数:3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项目编号11XZW008,对明清关中文学进行了一次“长途跋涉”的考察,试图全景展现明清关中士人生活境遇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丰富关中明清文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围绕士人生活的场景和生活的方式展开,突破时间主线,跨时空进行研究。
《明清时期关中士人生存境遇与文学生态》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文学实力的消长与文学的地域性 11

第一节 明清关中文学版图 11

一 明清关中的经济与文运 12

二 文学力量的倾斜 16

三 文学流派中的关中诗派 23

第二节 地域性与文学风格 27

一 文学地域性的文化学考察 27

二 关中士人文学的地域意识 31

三 汉唐气象的遗韵 35

第三节 明清关中文学生态 40

一 本地文学环境的封闭性 40

二 文学的风气与接受 43

三 文学体裁的传统性 47

四 “秦风”与“婉丽清雅” 50

第四节 “西北之音”与“东南之音” 54

一 复古运动中的“南”“北”问题 54

二 东南文人的地域优越感 57

三 服膺“西北之音”的东南文人 62

四 “西北之音”与东南文学的论争 65

第五节 “西北之文”与河洛文学的互动 69

一 明清关中与河洛文学的同质性 70

二 复古运动中的关中士人与河洛士人 73

三 李梦阳与何景明的论争 76

四 李梦阳家居时与河洛的文学团体 78

第二章 地域文学发展的文化土壤 82

第一节 科举与文学风气 82

一 科举与士人的身份 82

二 关中士人的科举状态 86

三 八股文与文学 93

第二节 基层书院与文学 98

一 明清关中地区书院的复兴 98

二 书院的学术 102

三 书院与科举 105

四 书院与文人之风气 109

第三节 刻书、藏书与文学 112

一 经济、阅读与刻书的宏观考察 112

二 明清关中的刻书状况 114

三 官宦士人与民间士人作品的刊刻形式 121

四 刻书与文学作品的传播 126

第四节 商业活动与文学 129

一 明清关中的商业与民俗状况 129

二 士人对待商业的态度 136

三 士人与商人的交往 139

四 作品的种类、风格与商业的关系 141

第五节 文学领袖对士人的奖掖 144

一 明清与关中士人相关的文学领袖 145

二 关中士人与文学领袖的交往 149

三 文学领袖对关中文人的延誉与奖掖 152

第六节 地方官员与文学 156

一 振兴文学的自觉意识 156

二 文学人才的发掘与培养 160

三 地方官员与地方士人的交往 164

第三章 士人活动的空间与文学 169

第一节 结社与文学 169

一 明清的文学结社 170

二 关中士人京城结社与文学活动 173

三 明清关中的结社考察 177

四 寓居江南关中士人的结社 181

第二节 宴集与文学 184

一 士人宴集的社会背景 184

二 宴集与文学创作的契机 186

三 宴集与文学创作形式 189

四 宴集文学作品的内容与价值 191

第三节 流寓与文学 194

一 关中士人的流寓类型 194

二 关中士人流寓的心境 197

三 流寓过程的文学活动 200

第四节 逆旅与文学 203

一 逆旅中的经济与居住问题 203

二 逆旅中的孤寂与贫病 206

三 逆旅中的文学意象 208

四 逆旅中的现实主义文学 211

第四章 士人的身份与文学 215

第一节 明清关中士人家世与文学 215

一 明清关中文学家家世分布 216

二 明清关中的文学家族 223

三 境遇的变迁与文学 230

第二节 致仕之后的境况与文学 233

一 致仕后的文学活动 233

二 黜落官员的心态与诗文 237

三 致仕后的山水与村居文学 240

四 归田文人的交游 243

第三节 游幕与文学 248

一 清初关中文人游幕的背景 249

二 游幕文人的境遇 254

三 幕府中的文学活动 257

第四节 遗民与文学 261

一 易代之际关中遗民的出处 261

二 遗民文学作品的历史意识 264

三 遗民文学作品的逃世思想 269

四 遗民与山水田园文学 276

第五章 公共事件与文学 279

第一节 历史的际会与文学力量的崛起 279

一 文学复古运动前夕的文学 280

二 关中士人的性格与担当意识 284

三“复古运动”中关中士人及其后继者 287

第二节 “刘瑾事件”与关中文学的命运 290

一 刘瑾与李东阳的关系 291

二 关中士人与刘瑾的关系 293

三 “刘瑾事件”的实质 296

四 政治生命与文学生命 300

第三节 博学鸿词科与文学 302

一 清初的文治政策与士风、文风的转变 302

二 被征召中的关中士人及其态度 304

三 士人在京城的文学活动 309

四 对关中士风、文学声誉的影响 311

第六章 与文学相关的其他文化形式 314

第一节 关中理学与文学 314

一 传统关学学者的文学态度 315

二 亦理亦文的士人传统 318

三 文与道、文与情 320

四 对士风与文风的批判与反思 326

第二节 明代关中修志与文学 328

一 明清关中的修史之风 328

二 地方志的文学色彩 332

三 地方志中的人物志与艺文志 334

四 明代关中士人修志的社会影响 336

第三节 明清关中的戏曲与演剧 339

一 演剧的土壤与条件 339

二 明代关中演剧的地位 342

三 关中演剧的形式 344

四 关中曲家与南派曲家的比较 348

参考文献 352

后记 37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