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现代性与中国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现代性与中国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现代性与中国启蒙主义文学思潮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朝霞著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61557259
  • 页数:381 页
图书介绍:本文共分三编。上编以“现代性”为理论支撑,纠正创作方法论的长期误导,透析现代性与文学思潮的内在关系,梳理西方从古典主义至现代主义的发展脉络,并着重分析西方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发生背景、思想倾向、具体特征、主要类型、流变过程等,作为研究中国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参照系。中编以五四新文学作为研究对象,辩驳五四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论,从现代性角度确定五四文学的性质,提出五四文学开启中国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追溯它的历史背景,描摹它的发展脉络,对比它与西方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差异,并评判它的历史意义。下编将新时期文学纳入研究视野,从历史任务、思想倾向、内容主题等方面研究它与五四启蒙主义文学的渊源关系,并详细考察它的演变过程、风格特征,从而确认它继承和发展了五四启蒙主义文学,属于中国新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现代性与中国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目录

导论:去蔽与还原 1

上编 现代性和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13

第一章 现代性和文学思潮 13

第一节 三位一体:现代性透视 13

第二节 文学思潮:文学对现代性的反应 22

第二章 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32

第一节 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正名” 32

第二节 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特征 44

第三节 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三种类型 64

第四节 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世界性 75

中编 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83

第三章 中国五四文学发生的历史背景 83

第一节 现代性与文化转型 83

第二节 现代知识分子的诞生及其自我意识的觉醒 86

第三节 知识分子文化圈的形成:同人杂志和同人社团的出现 90

第四节 西方文学的传播和清末民初的文学积淀 94

第四章 五四文学的启蒙主义性质 99

第一节 五四文学性质的认定 99

第二节 五四文学现实主义的缺席 120

第三节 五四文学浪漫主义的缺席 138

第五章 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历程 158

第一节 发端:向旧文学宣战 158

第二节 发展:新文学的涌现(1917—1921) 168

第三节 高潮:新文学的繁盛(1921—1927) 176

第四节 尾声:启蒙主义的退潮 200

第六章 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227

第一节 个性化写作的出现 227

第二节 文学独立与启蒙的二律背反 235

第三节 平民主义的高歌与贵族精神的低吟 238

第四节 知识分子代言人的出现 242

第五节 忧愤感伤、焦虑彷徨的时代精神 245

第六节 拿来主义和艺术风格的杂糅性 248

第七章 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历史意义 253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世界化 253

第二节 启蒙主义文学传统的开创 255

下编 新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259

第八章 重建现代性与启蒙主义的回归 259

第一节 现代性任务的重新提出 259

第二节 国家意识形态的转轨 260

第三节 民间意识的崛起和知识分子的觉醒 263

第九章 新时期文学的启蒙主义性质 269

第一节 关于新时期文学性质的论辩 269

第二节 新时期文学的历史任务和思想倾向 271

第三节 新时期文学的启蒙主题 273

第十章 新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历程 276

第一节 潜流:地下文学的萌动 276

第二节 发生与发展:反叛革命古典主义 295

第三节 转折:启蒙的吊诡 326

第四节 尾声:众声喧哗结束启蒙时代 339

第十一章 新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342

第一节 反革命古典主义与个性化写作的复苏 342

第二节 文学制度与被规训的文学 347

第三节 平民精神与文学轰动效应 352

第四节 乐观精神与国民性批判的弱化 354

第五节 世界风潮与多元开放的品格 356

第十二章 新启蒙主义文学的历史意义 359

第一节 革命古典主义的终结 359

第二节 启蒙主义文学传统的恢复 360

结论 363

参考文献 365

出版后记 3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