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文化传播与族群整合  宋明时期赣闽粤边区的儒学实践与客家族群的形成
文化传播与族群整合  宋明时期赣闽粤边区的儒学实践与客家族群的形成

文化传播与族群整合 宋明时期赣闽粤边区的儒学实践与客家族群的形成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邹春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52928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文化传播学的视野,以历史文献为主,结合考古资料和田野调查,考察了9~18世纪中原王朝政权和儒家主流文化对赣闽粤边区的渗透和传播的历史轨迹,揭示了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与客家族群文化形成的内在逻辑;阐述了国家权力在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引用文化学的理论,对客家族群的汉民族属性作了学理上的分析。本书认为,随着唐宋以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大庾岭—赣江通道的开凿,使赣闽粤边区的经济和交通地位日益上升。
《文化传播与族群整合 宋明时期赣闽粤边区的儒学实践与客家族群的形成》目录

第一章 赣闽粤边区的地理与人文环境 1

第一节 赣闽粤边区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区域开发的影响 1

第二节 隋唐以前赣闽粤边区的族群结构和社会发展 6

一 隋唐以前赣闽粤边区的族群结构 6

二 隋唐以前赣闽粤边区的经济开发 21

三 酋豪持政——隋唐以前中央政权在赣闽粤边区的脆弱统治 26

第三节 唐宋以来赣闽粤边区战略地位的骤升 28

一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与赣闽粤边区经济地位的提高 29

二 赣江—大庾岭通道的开凿与赣闽粤边区战略地位的提高 33

第二章 军事征略与文化传播——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动乱与中央政府的应对措施 42

第一节 唐末至明清时期赣闽粤边区的移民运动与社会动乱 42

一 唐末至明清时期赣闽粤边区的移民运动 42

二 宋至明清时期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动乱 56

第二节 官方对赣闽粤边区社会动乱的军事应对措施 70

一 加强军事防御 70

二 实行招抚 78

三 军事征剿 81

第三节 中央政府的军事征略对赣闽粤边区族群融合和文化传播的意义 84

一 战争促进了赣闽粤边区的人口迁移和族群融合 85

二 军事征抚促进了赣闽粤边区的文化传播 93

第三章 政治实践与文化传播——中央政府强化对赣闽粤边区基层社会的控制 101

第一节 增设行政区划 101

一 唐宋至明清时期赣闽粤边区增设行政区划的概况 101

二 关于赣闽粤边区不同时期增设县治的方式及其原因之探讨 105

第二节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15

一 建立乡里制度 116

二 推行保甲制度 123

第三节 政治实践对赣闽粤边区文化传播的意义 142

第四章 文化实践与文化传播——儒家文化在赣闽粤边区的广泛传播 152

第一节 由“重治”到“重教”:宋明儒学的学术转变及其对重建社会秩序的意义 152

一 宋明儒学复兴的历史背景 152

二 宋明理学发展的简要脉络 154

三 由“重治”到“重教”:宋明儒学的学术转变及其对重建社会秩序的意义 158

第二节 学校与科举:儒家文化在赣闽粤边区的直接传播 165

一 学校与科举:赣闽粤边区推行学校教育的概况 165

二 “养士”与“化民”:赣闽粤边区推行学校教育的旨趣 176

三 赣闽粤边区推行学校教育的意义 185

第三节 义举与旌奖:儒家道德价值观念在赣闽粤边区的构建 194

一 我国古代旌奖制度的发展 195

二 赣闽粤边区的旌奖实践 199

三 旌表制度与赣闽粤边区儒家伦理秩序的构建:以明清时期赣闽粤边区地方政府对“五世同堂”的旌奖为例 207

第四节 “以神道设教”:“国家”对赣闽粤边区民间信仰的控制 220

一 儒家思想的神道观和赣闽粤边区的神灵祀典化 220

二 “国家”对赣闽粤边区民间神灵信仰的控制 232

三 儒家文化传播对赣闽粤边区民间信仰的影响:以南康刘氏女由人入神的事迹为例 243

第五章 文化传播与族群整合——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与客家民系的形成 253

第一节 从“化外”到“化内”:唐宋以来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中原王朝统治在赣闽粤边区的深化 254

一 唐宋以来赣闽粤边区社会经济的变迁 254

二 唐宋以来中原王朝统治在赣闽粤边区的深化 259

第二节 宋元以来儒家文化在赣闽粤边区的传播与接受 266

第三节 宋元以来赣闽粤边区客家民系的形成 276

一 赣闽粤边区多元族群之间的人群融合 277

二 赣闽粤边区多元族群之间的文化融合 282

三 赣闽粤边区客家民系形成的时间 287

结语 296

一 地域·移民·国家:赣闽粤边区儒学文化传播和客家民系形成的内在逻辑 296

二 文化认同:客家民系族属性质的判断依据 307

参考文献 315

后记 34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