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古代文化会要  图文修订本
中国古代文化会要  图文修订本

中国古代文化会要 图文修订本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金贵主编;汪少华副主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7308125718
  • 页数:111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将中国古代文化史和文化知识结合,能释名解物,认真质朴地介绍传统文化图书。书中以物质文化为主,结合黄金贵、翁士勋、关长龙、孔德明、张广飞、叶持跃、王宏理等等诸位老师在大学中教授中国古代文化课多年的教学实践,遴选出古代典籍中最常见而又重要的9类:天时、农事、礼俗、服饰、饮食、建筑、交通、什物、体育,分主题作详细的解说。书中配有多幅插图。
上一篇:史记 3下一篇:山西寺庙大全 第3卷
《中国古代文化会要 图文修订本》目录

天时篇 3

第一章 天及天说 3

第一节 天 3

第二节 天说 5

第二章 七政 8

第一节 日月 8

第二节 五行星 14

第三节 日、月、五星的状态及运行 16

第三章 三垣 21

第一节 紫微垣 21

第二节 太微垣 26

第三节 天市垣 28

第四章 二十八宿 30

第一节 二十八宿 30

第二节 演禽术 46

第三节 四象 47

第四节 十二次、分野、银河 49

第五章 杂星气 52

第一节 瑞星 53

第二节 妖星 54

第三节 客星、流星 58

第四节 瑞气、妖气 60

第六章 天文观测与天文仪器 62

第一节 天文观测史 62

第二节 天文仪器 64

第七章 星占学 76

第一节 星占学的产生和表现 76

第二节 星占学的政治和社会效应 79

第八章 历法原理及简史 83

第一节 历法原理 83

第二节 历法简史 86

第九章 纪时方法 88

第一节 纪年 88

第二节 纪月 92

第三节 纪日 95

第四节 纪时段 96

第十章 节日 100

农事篇 107

第一章 原始农事 107

第一节 采集和渔猎 107

第二节 刀耕火种 109

第三节 稻作起源 111

第二章 大田作物 116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16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23

第三章 耕作技术和园艺 131

第一节 从休闲耕作到连作 131

第二节 “火耕水耨”、代田和区田 132

第三节 间作、混作和套作 135

第四节 精耕细作 136

第五节 多熟种植 143

第六节 园艺 145

第四章 农具 153

第一节 原始农具 153

第二节 青铜农具 155

第三节 铁农具和畜力的初步使用 156

第四节 犁与牛耕及其他耕具 161

第五章 农田水利 166

第一节 大禹治水与农田沟洫 166

第二节 北方渠系灌溉 167

第三节 南方陂塘灌溉 169

第四节 梯田、架田和涂田 172

第五节 水利工具 174

第六章 畜牧、蚕桑和渔业 178

第一节 家畜的驯化和饲养 178

第二节 蚕桑 180

第三节 渔业 186

第七章 储藏和加工 189

第一节 窖储和仓储 189

第二节 豆类加工 194

第三节 酿造 195

第四节 制糖和榨油 198

第五节 农产品加工工具 201

第八章 农书 205

第一节 《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 205

第二节 《齐民要术》 206

第三节 《四时纂要》 207

第四节 《茶经》和《耒耜经》 207

第五节 《农书》和《农桑辑要》 208

第六节 《农政全书》、《授时通考》和《补农书》 209

礼俗篇 215

第一章 信仰礼俗 215

第一节 巫术 215

第二节 祭祀 222

第三节 知命 228

第四节 禁忌 232

第二章 人生礼俗 239

第一节 生育 239

第二节 成人 243

第三节 婚嫁 248

第四节 生日 254

第五节 丧葬 261

第三章 节日礼俗 268

第一节 生命节饰 269

第二节 生存节饰 276

第三节 合神节饰 279

第四章 生活礼俗 286

第一节 服饰 286

第二节 饮食 291

第三节 居住 295

第四节 行止 299

第五章 群体礼俗 306

第一节 家庭 306

第二节 结盟 313

第三节 庙会 316

第四节 行业 320

服饰篇 329

第一章 服饰的形成 329

第一节 服饰起源说 329

第二节 原始的服饰 332

第二章 纺织及面料 335

第一节 纺织原料及工具 335

第二节 面料及纹样 341

第三章 冠帽的制度 346

第一节 冠冕堂皇 347

第二节 幅巾与幞头 352

第三节 帽子与盖头 356

第四章 服装的演变 360

第一节 礼服 360

第二节 便服 366

第五章 妆容及配饰 376

第一节 发式 376

第二节 妆容 381

第三节 配饰 385

第六章 鞋子和袜子 392

第一节 礼服鞋 392

第二节 便服鞋 394

第三节 罗袜蹑蹀 397

第七章 古代的军服 399

第一节 甲胄的兴起 399

第二节 铠甲的发展 401

第三节 盔甲的衰亡 403

饮食篇 407

第一章 饮食原始 407

第一节 “茹毛饮血” 407

第二节 火与熟食 408

第三节 陶器与烹饪 411

第二章 主食 416

第一节 谷米 416

第二节 饭和粥 421

第三节 糕团与面点 424

第三章 副食(上) 431

第一节 肉食 431

第二节 素食 435

第三节 果食 446

第四节 干食 453

第四章 副食(下) 456

第一节 羹汤 456

第二节 饮料 458

第三节 调料 464

第四节 烹调方法 470

第五章 饮食器具 475

第一节 加工用具 475

第二节 炊具 477

第三节 食具 480

第四节 饮具 484

第五节 贮藏设施 487

第六章 饮食方式 492

第一节 餐制 492

第二节 分食与共食 495

第三节 筵宴 496

第七章 饮食差异与风味 502

第一节 宫廷贵族饮食 502

第二节 平民饮食 505

第三节 地方风味 506

第四节 节令风味 510

第五节 民族风味 520

第六节 宗教风味 522

第七节 药疗风味 525

第八章 饮食市场 527

第一节 业市 527

第二节 食肆饭庄 532

第三节 茶馆酒楼 534

第四节 流动摊贩 537

建筑篇 541

第一章 建筑特点 541

第一节 结构方式 541

第二节 组群布局 544

第三节 艺术造型 545

第四节 建筑色彩 548

第五节 雕塑装饰 549

第六节 建筑环境 551

第二章 住宅 553

第一节 原始聚落 553

第二节 北京四合院 556

第三节 西南干栏 558

第四节 闽西南土楼 559

第五节 青藏碉房 561

第六节 华北窑洞 562

第七节 蒙古包 564

第三章 城市 565

第一节 商、周都城 565

第二节 长安 567

第三节 洛阳 570

第四节 东京 573

第五节 南京 576

第六节 北京 579

第四章 宫殿 583

第一节 西亳宫殿 583

第二节 汉三宫 585

第三节 大明宫 588

第四节 北京故宫 590

第五节 沈阳故宫 595

第五章 陵园 598

第一节 小屯殷商贵族墓地 598

第二节 秦始皇陵 600

第三节 汉武帝茂陵 603

第四节 唐高宗乾陵 604

第五节 巩县八陵 607

第六节 成吉思汗陵 608

第七节 明十三陵 610

第八节 清东陵、西陵与慈禧陵 613

第六章 寺庙祠坛 616

第一节 洛阳白马寺 617

第二节 五台佛光寺大殿 618

第三节 西藏布达拉宫 620

第四节 青海塔尔寺 622

第五节 山西芮城永乐宫 623

第六节 泉州圣友寺 625

第七节 太原晋祠 626

第八节 北京天坛 628

第七章 古塔 632

第一节 历城四门塔 633

第二节 登封嵩岳寺塔 634

第三节 西安大雁塔 635

第四节 应县木塔 637

第五节 北京妙应寺白塔 638

第六节 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639

第八章 园林 641

第一节 沙丘之囿 641

第二节 上林苑 643

第三节 华清池 645

第四节 北海公园 646

第五节 避暑山庄 648

第六节 颐和园 651

第七节 北邙园 654

第八节 豫园 654

第九节 拙政园 656

第九章 桥梁 659

第一节 早期桥梁 659

第二节 西安古灞桥 661

第三节 泉州洛阳桥 662

第四节 晋江安平桥 664

第五节 河北赵州桥 665

第六节 苏州宝带桥 668

第七节 北京卢沟桥 670

第八节 四川泸定桥 672

第九节 潮州广济桥 674

交通篇 679

第一章 舟车起源 679

第一节 起源传说 679

第二节 早期发展 680

第三节 中外比较 683

第二章 舟车制作 687

第一节 制车 687

第二节 作舟 695

第三节 其他运输工具 700

第三章 道路 704

第一节 道路的开辟 704

第二节 水上交通 707

第三节 陆路交通 711

第四节 桥梁 715

第四章 商业运输 718

第一节 早期商运 718

第二节 商运的发展 722

第五章 漕运 726

第一节 漕运制度 726

第二节 历代漕运 729

第六章 邮驿 735

第一节 邮驿起源 735

第二节 历代邮驿 736

第七章 兵车与战舰 743

第一节 先秦战车 743

第二节 战车的衰落 745

第三节 早期战船 747

第四节 战船的发展 748

第八章 对外交通 752

第一节 早期对外交通 753

第二节 陆上丝绸之路 758

第三节 海上丝绸之路 767

第九章 近代交通的形成 775

第一节 新式交通工具与交通组织 775

第二节 思想论争与民众文化生活变化 781

第三节 现代交通事业的兴起 788

余论 792

什物篇 797

第一章 钱币 797

第一节 早期的货币形式——贝 797

第二节 货币的主要形式——铜币 798

第三节 其他金属币与纸币 803

第二章 度量衡器 809

第一节 度量衡的取法标准 809

第二节 度器 811

第三节 量器 814

第四节 衡器 820

第三章 陶瓷 826

第一节 陶瓷的发明与制作 826

第二节 早期陶系与后世品类 829

第三节 瓷器的类别与工艺 832

第四章 铜镜 837

第一节 中国铜镜的起源 837

第二节 铜镜的形制与工艺 839

第三节 铜镜的纹饰与铭文 843

第五章 文房四宝 848

第一节 纸 849

第二节 笔 853

第三节 墨与砚 855

第六章 印章 858

第一节 印章的溯源 858

第二节 官印制度与体例 860

第三节 姓名印等其他印章 863

第七章 灯烛 867

第一节 火烛 867

第二节 灯具 872

第三节 宫灯和灯彩 880

第八章 扇子 883

第一节 扇子溯源 883

第二节 扇子形制和材料 887

第三节 扇子的功用 891

体育篇 899

第一章 球戏 899

第一节 蹴鞠 899

第二节 击鞠与驴鞠 910

第三节 步打毬与捶丸 914

第四节 木射 916

第二章 武术 917

第一节 角力 918

第二节 技击 924

第三节 角抵 930

第四节 剑术 933

第五节 扛鼎 937

第三章 射与礼射 939

第一节 射 939

第二节 投石 945

第三节 礼射 946

第四节 射柳及其他 950

第五节 投壶 953

第四章 传统养生 958

第一节 以和养生 959

第二节 儒佛道养生十六字诀 964

第三节 硬气功与外气 972

第五章 百戏 976

第一节 寻橦 976

第二节 走索(高縆、履索、绳技) 980

第三节 冲狭燕濯与叠案 981

第四节 弄丸与蹋毬 984

第五节 乐舞 986

第六章 时令活动 993

第一节 放风筝 993

第二节 踏青与登高 996

第三节 打秋千 1000

第四节 竞渡 1003

第五节 拔河 1006

第七章 博弈 1009

第一节 围棋 1009

第二节 象棋 1015

第三节 博戏 1019

第八章 其他娱乐活动 1025

每一节 击壤 1025

第二节 跑与跳 1027

第三节 游泳、弄潮与冰嬉 1030

第四节 钓鱼 1036

第五节 弹棋 1042

第六节 斗鸡 1046

主要参考文献 1049

本书释名辑表 1069

后记 1112

修订版后记 11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