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民族文化传播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丽芳,邱昊,谢晓霞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010160665
  • 页数:277 页
图书介绍:
《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目录

第一章 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基础理论与视点 1

第一节 “传播”的概念及其发展 1

一、关于“传播” 1

二、“传播”“交通”与“通讯” 3

三、“传播”的历史演进 3

四、传播与社会的发展 4

第二节 传播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5

一、关于传播学 5

二、传播学的建立 9

三、大众传播 14

第三节 民族文化传播 19

一、对“文化”的认识 19

二、对“民族”和“民族文化”的认识 20

三、民族文化传播的功能 22

第四节 民族文化中的符号与传播 23

一、对“符号”意义的探讨 23

二、符号与文化 25

三、符号与民族文化传播 27

第五节 民族文化传播学 31

一、民族文化传播学的学科价值 31

二、民族文化传播学的基本视角 32

三、民族文化传播学类型描述 32

四、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安全思考 37

第二章 民族建筑文化传播 39

第一节 建筑·文化·传播 39

第二节 少数民族建筑与空间生产 41

一、少数民族建筑的空间生产 44

二、少数民族建筑的空间语言 48

第三节 少数民族建筑作为一种传播介质 49

一、建筑作为传播介质 49

二、少数民族建筑作为传播介质的传播特征 51

三、少数民族建筑作为传播介质的建构功能 53

第三章 民族服饰文化传播 63

第一节 少数民族服饰符号传播介质元素 63

一、色彩介质元素 64

二、材料介质元素 65

第二节 少数民族服饰符号传播介质元素的编码与编码规则 66

一、少数民族服饰符号传播介质元素的编码 66

二、少数民族服饰符号传播介质元素的编码规则 67

三、神圣服饰与世俗服饰的编码 69

第三节 少数民族服饰符号传播介质元素编码的集合过程 72

一、介质元素、规则和工艺 72

二、传播介质元素的编码原则 73

三、服饰符号传播介质元素编码规则的价值 74

第四节 少数民族服饰符号传播介质元素编码规则的执行者 75

第五节 少数民族服饰符号传播介质元素的译码 76

一、少数民族服饰是一种表征族源、族群的识别符号 76

二、少数民族服饰是文化认同的基石 77

三、少数民族服饰体现民族精神 78

四、服饰符号的变异性问题 79

第四章 民族语言文化传播 80

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传播中的民族语言 80

一、关于“语言” 80

二、文化传播中的民族语言 83

三、语言承载的民族文化 87

第二节 少数民族的神话、史诗与传说 88

一、神话 88

二、史诗 90

三、传说 90

第三节 文字符号与民族文化传播 91

一、纳西族东巴图画文字的文化传播——一个个案 91

二、图画文字的表意系统和表意空间 97

第五章 民族艺术文化传播 102

第一节 民族艺术文化传播的要素 102

第二节 民族艺术文化传播介质描述 104

一、民族绘画艺术 104

二、剪纸艺术 107

三、民族乐舞艺术 108

第三节 民族乐舞符号意象 111

一、关于乐舞的起源 111

二、乐舞中的性意识 114

三、乐器符号与性暗示 116

四、乐舞文化的内在意象层——以纳西族乐舞为例的分析 121

第六章 民族宗教文化传播 126

第一节 宗教与传播——新兴的交叉学科 126

一、“宗教”和“民族宗教” 126

二、传播——宗教文化交流的新视角 132

第二节 宗教的传播——神圣向世俗的转换 137

一、部落的巫术与神秘图腾 137

二、城邦间的宗教对话 144

三、地球村中的众神狂欢 149

第三节 传播的宗教取向 154

第七章 民族手工艺文化传播 159

第一节 民族手工艺的文化传播意义 159

第二节 陶石工艺的文化传播 161

一、陶制品介质文化传播 161

二、石介质文化传播 165

第三节 民族木雕、造纸手工艺文化传播 167

一、木雕介质文化传播 167

二、手工造纸介质文化传播 169

第四节 民族金属制品手工艺文化传播 171

一、银器工艺介质文化传播 172

二、斑铜工艺介质文化传播 173

三、锡工艺介质文化传播 174

四、铁工艺介质文化传播 176

第五节 民族纺织工艺文化传播 178

第六节 对民族手工艺文化传播和发展的思考 181

一、在认知自我和调整自我中寻找生存与发展之路 182

二、在顺应发展规律的同时保有自身的工艺精髓及其符号 184

第八章 民族影视文化传播 186

第一节 民族影视文化传播的嬗变 186

一、“民族影视作品”概念界定 186

二、民族影视文化传播的历程描述 187

第二节 民族文化传播与民族影视发展的相互推动 193

一、民族文化:民族影视传播的灵魂 194

二、民族影视编码特质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197

第三节 民族影视对民族文化的传播 199

一、“十七年”时期民族影视对民族文化的传播 199

二、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民族影视对民族文化的传播 204

三、新世纪以来民族影视对民族文化的传播 209

第四节 民族影视在传播民族文化中面临的困境 213

一、民族影视制作和运行机制决定民族文化传播的内容 213

二、民族影视对民族文化的传播有局限性 213

三、民族影视传播的民族文化内容受多种因素制约 214

四、受众数量直接决定民族影视的传播效果 215

第九章 新媒体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217

第一节 何谓新媒体 217

一、“新媒体”概念界定 217

二、新媒体的特征 218

三、新媒体的传播特性 219

第二节 新媒体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运用 220

一、互联网新媒体 221

二、手机新媒体 228

三、电视新媒体 230

第三节 新媒体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价值思考 233

一、整和的传播力与“碎片化”效果 233

二、被激活的“网上民族文化”与被不当消费的“明信片” 234

三、虚拟社群的凝聚力与变异的网络地方民族主义 235

第十章 民族文化传播与文化安全 237

第一节 对“民族文化安全”的认识 237

一、文化安全及少数民族文化安全 237

二、民族认同与少数民族文化安全 240

三、民族文化生态与少数民族文化安全 244

四、民族文化软实力与少数民族文化安全 248

第二节 信息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化安全 251

一、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文化安全 251

二、隐性文化侵略与少数民族文化安全 256

第三节 维护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中文化安全的思考 259

一、从国家层面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安全预警系统 259

二、加大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度 260

三、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本土化传播 261

四、培养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创新民族文化 261

五、对少数民族文化遗存形态进行保护 262

六、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产业开发 263

参考文献 265

后记 2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