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西南“三江”多岛弧造山过程成矿系统与资源评价
西南“三江”多岛弧造山过程成矿系统与资源评价

西南“三江”多岛弧造山过程成矿系统与资源评价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潘桂棠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116038728
  • 页数:42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运用新理论、新思路对该区铜、金、银、铅、锌等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提出了新的认识,并依据洋-陆构造体制的演化特征及成矿环境类型、成矿系统的主控要素与成矿作用过程、矿床化学组合与矿床成因类型,首次对三江地区进行了成矿系统分类,初步划分出4个成矿区系统和12个成矿系统。
上一篇:下一篇:矿石中砷和锑的测定
《西南“三江”多岛弧造山过程成矿系统与资源评价》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三江”造山带的时空结构与演化过程 11

第一节 多岛弧-盆系理论及其机制 11

一、多岛弧-盆系的基本观点 11

二、“三江”特提斯多弧-盆系统的时空结构 14

第二节 “三江”多岛弧-盆系地质 20

一、义敦多岛弧-盆系的时空结构及其演化 20

二、金沙江多岛弧-盆系的时空结构及其演化 30

三、中咱-中甸地块的时空结构及其演化 40

四、昌都盆地的时空结构及其演化 43

五、兰坪盆地的时空结构及其演化 54

一、大陆造山带类型 59

第三节 “三江”陆内造山系统 59

二、“三江”地区造山带的类型和时空结构 62

三、横断山式造山带的首次厘定 69

四、“三江”地区大陆造山带形成机制探讨 74

第三章 “三江”造山带的成矿系统及成矿作用 80

第一节 “三江”造山带的成矿系统 80

一、“三江”造山带的成矿系统类型 80

二、陆缘汇聚成矿巨系统 82

三、陆内汇聚成矿巨系统 93

第二节 “三江”造山带的重大成矿作用分析 103

一、主要成矿期与主要成矿类型 104

二、关键成矿地质作用过程分析 106

三、重要成矿环境与成矿作用分析 116

第四章 “三江”地区金属矿产分布的区域地球化学制约 130

第一节 “三江”中段区域地球化学分区 130

一、概述 130

二、元素地球化学分区的原则与方法 132

三、地层-火山岩地球化学分区及各区(子区)地球化学特征 134

四、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分区及各区(子区)地球化学特征 138

五、地球化学分区对该区矿产分布及成矿规律的启示 140

第二节 “三江”中段新特提斯阶段区域流体性质、状态及对区域成矿的制约 141

一、区域流体与成矿流体的基本性质和状态 142

二、区域流体状态及与金属矿化的关系 155

三、以兰坪盆地为例探讨新生代区域成矿的地球化学约束 157

第五章 “三江”巨型构造成矿带超大型矿床、矿集区与区域成矿模型 168

第一节 超大型矿床与矿集区 168

一、超大型矿床与矿集区的概念 168

二、超大型矿床与矿集区的特征 169

三、矿集区概况 171

第二节 大型矿集区的区域成矿模型 171

一、羊拉铜、金矿集区 171

二、徐中-鲁春-红坡牛场铜多金属矿集区 192

三、呷村银-铅-锌多金属矿矿集区 212

四、夏塞-连龙锡多金属矿集区 224

五、兰坪-白秧坪铅、锌、银多金属矿集区 239

六、南仁-南佐与火山岩有关的铜、金矿集区 251

七、赵卡隆-加多岭铁(铜)、银多金属矿集区 254

八、阿中-秀格山金银多金属矿化区 273

九、各贡弄-马牧普金银多金属矿化区 282

第三节 矿集区的典型矿床模型 294

一、矿集区与大型矿床聚矿构造 294

二、典型矿床模型 296

第六章 “三江”巨型构造成矿带的成矿条件和远景评价 300

第一节 矿产资源远景评价的方法、依据和原则 300

一、矿产资源远景评价的基本思路——多岛弧-盆系统成矿理论 300

二、矿产资源远景评价的理论依据 301

三、“三江”地区的工作准则 303

一、金沙江结合带铜、金矿成矿条件 305

第二节 金沙江结合带铜、金矿成矿条件和资源远景评价 305

二、资源远景预测 307

三、成矿预测 310

第三节 义敦岛弧带GIS评价体系 313

第四节 昌都盆地铜、金、铅、锌矿成矿条件与资源远景评价 322

一、成矿带与区域构造控矿模型 322

二、主要成矿规律 324

第七章 巨型构造成矿带找矿靶区的圈定与矿床定位预测 336

第一节 找矿靶区圈定的原则和方法 336

一、找矿靶区圈定的原则 336

二、找矿靶区圈定的方法技术 336

一、Pb-Zn-Cu-Ag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综合找矿模型 338

第二节 典型矿床的综合找矿模型 338

二、斑岩型Cu-Mo-Au-Ag多金属矿床的综合找矿模型 339

三、接触交代型Fe-Cu-Sn-Bi-Mo-Au-Ag-Pb-Zn多金属矿床的综合找矿模型 341

四、热液脉型Cu-Pb-Zn-Au-Ag多金属矿床的综合找矿模型 343

第三节 找矿靶区 344

一、呷村外围有热沟Pb-Zn-Cu-Ag矿靶区 344

二、农都柯Ag多金属矿靶区 344

三、鲁春Zn-Cu-Pb(Ag)多金属矿靶区 347

四、红坡牛场Cu-Au(Pb、Zn)矿靶区 347

五、王大龙Au矿靶区 347

六、足那Pb-Zn(Ag)矿靶区 350

七、丁钦弄Ag-Cu多金属矿靶区 351

八、各贡弄Au-Ag多金属矿靶区 352

九、阿中Au矿靶区 352

十、三山-白秧坪Ag多金属矿靶区 354

第四节 重要靶区矿床(体)定位预测 356

一、鲁春Zn-Cu-Pb(Ag)多金属矿靶区的矿床(体)定位预测 356

二、呷村外围有热沟Pb-Zn-Cu-Ag多金属矿靶区的矿床(体)定位预测 368

三、农都柯Ag多金属矿靶区的矿床(体)定位预测 373

四、青麦Pb-Zn-Cu-Ag矿靶区的矿床(体)定位预测 378

结语 388

参考文献 400

英文摘要 40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