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论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论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章留,习谏等著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15060217
  • 页数:25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深入分析了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内在构成要素、外在制度条件及区际要素、流动和区域经济合作的互动机理。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论》目录

第一章 区域经济理论述要 1

一、经济区位理论 2

(一)古典区位论(成本决定论) 2

(二)近代区位论(利润决定论) 3

(三)现代区位论(综合决定论) 4

二、新经济地理理论及新区域主义 9

(一)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区位理论 9

(二)新经济地理理论的贸易理论 11

(三)新区域主义 13

(一)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14

三、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14

(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16

(三)经济增长极理论 20

(四)有时间变量的威廉姆森倒“U”型理论 24

四、区域经济理论在中国 25

(一)点轴开发理论的运用 25

(二)经济梯度转移理论的创新 26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26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缘起 28

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8

第二章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8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29

(三)可持续发展不同学科的理解 32

(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4

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36

(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6

(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38

(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的建构 40

(四)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现状 42

(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45

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45

(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7

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50

(一)地区分割与地区封锁进一步加大了区际经济协调的难度 50

(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不断得到强化 50

(三)区域分工不断拉大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 51

(四)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劳动力市场亟须规范 52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 53

一、区域自然条件 53

二、区域人口及劳动力要素 56

三、科学技术要素、资本要素、区域市场要素 58

(一)科学技术要素 58

(二)资本要素 61

(三)区域市场要素 63

四、区域政策要素、交通运输要素、历史基础要素 66

(一)区域政策要素 66

(二)交通运输要素 69

(三)历史基础要素 70

一、制度的一般理论 72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 72

(一)正式约束 73

(二)非正式约束 74

(三)实施机制 75

(四)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76

二、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 77

(一)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78

(二)不同的制度安排导致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绩效 79

(三)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 80

(四)非正式约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83

(五)法治与区域经济发展 84

三、影响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 88

(一)现行制度对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89

(二)区域经济发展制度环境的构建 91

第五章 区际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合作 96

一、区际要素流动 96

(一)区际要素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97

(二)人口和劳动力要素的区际流动 98

(三)资本要素的区际流动 99

(四)科学技术要素的区际流动 101

二、区域经济合作 102

(一)区域合作与区域分工 103

(二)区域合作的原则 104

(三)区域合作的类型 105

三、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实证考察 107

(一)区际合作推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107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际合作目标的选择 108

(三)我国区际合作政策的变迁 110

(四)推进我国区际经济合作的策略选择 111

(一)区域经济赖以存在的生态环境 114

一、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 114

第六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环境 114

(二)区域经济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 117

(三)自然资源结构对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 119

二、区域经济比较优势、资源创新与科技进步 120

(一)区域经济比较优势 120

(二)科技进步与资源创新 123

三、高科技条件下的系统整体性哲学思维方式与深层生态意识的建立 125

(一)高科技条件下,哲学思维方式向“整体性”思维的“复归” 125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生态危机 128

(三)生态意识的建立,以及从浅层向深层发展 132

第七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人文环境 134

一、精神动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34

(一)人文环境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支持系统 134

(二)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撑系统 138

(三)人的现代化意义凸显 140

二、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42

(一)区域文化,构成了人文环境的重要内容 142

(二)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 145

三、欠发达地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精神文化与现代人文环境的构建 148

(一)欠发达地区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及文化贫困的形成 149

(二)欠发达地区传统文化的转变及人的现代化 154

第八章 区域经济运行机制 159

一、区域经济运行机制 159

(一)区域经济活动的动力机制 160

(二)区域经济活动的信息传递机制 164

(三)区域经济活动的决策机制 167

(四)区域经济活动的激励、约束机制 169

二、区域经济运行机制与社会资源配置 172

三、区域经济运行机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75

四、区域经济运行机制与区域经济子系统协调发展 177

第九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的历史演进 179

一、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开始,倾斜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建设模式 180

(一)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时期,中西部倾斜模式的初步确立 180

(二)“大跃进”至国民经济调整,中西部倾斜模式的紊乱与调整 182

(三)“文革”时期的“三线”建设,向中西部倾斜的发展模式 184

二、自改革开放之始至1992年,东南沿海倾斜模式的逐步确立 186

(一)东南沿海倾斜模式形成的国内外条件 186

(二)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实行改革开放 187

(三)向东南沿海倾斜的国家基建投资及其效果考察 190

三、自1992年以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的形成 192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193

(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 195

(三)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197

第十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199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 199

(一)东部大发展 200

(二)中部崛起 201

(三)西部大开发 202

(四)东北振兴 203

二、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负面影响 205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206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部所存在的问题 209

(三)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211

三、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态势评析 213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策略创新 213

(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吸纳产业转移优势分析 214

(三)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过程所面临的困境 215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 218

(一)区域均衡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反思 218

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策略设计 218

(二)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 220

(三)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223

二、指导我国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 225

(一)“效率优先”,这一原则曾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显而易见的积极效应,因而需要继续坚持下去 226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就迫切要求社会高度重视区际间的经济公平 227

(三)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有效结合的基础在于科学 227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228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 228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特征 232

(三)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状况的理性判断 235

四、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策略设计 236

(一)不断增强中央政府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 236

(二)区域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机结合,构建区际合理分工 238

(三)科学地规划经济区域,充分发挥各具特色区域的经济优势 239

(四)灵活运用点轴开发策略,优化生产力整体布局 239

(五)进一步优化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243

(六)不断优化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人文环境 245

参考书目 247

后记 25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