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 第3卷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白寿彝主编;瞿林东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08065241
- 页数:459 页
第一节 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形势 1
一 朝代频繁更迭和隋唐的统一 1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历史形势与史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
二 民族、门阀、中外交流 2
第二节 史学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8
一 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8
二 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16
三 直书与曲笔的斗争 27
四 转折与创新 33
第一节 撰写皇朝史的高潮 36
第二章 “正史”撰述的兴盛 36
第二节 《续汉书》和《后汉纪》的思想特点 43
一 司马彪与《续汉书》 43
二 袁宏与《后汉纪》 45
第三节 范晔《后汉书》的成就 47
一 范晔撰《后汉书》 47
二 范晔的历史形势观和社会伦理观 49
三 《后汉书》的社会视野和历史视野 61
四 《后汉书》史论的境界 71
五 《后汉书》在史学思想上的两个特点 81
六 范晔历史思想的局限性 89
第四节 陈寿《三国志》的特点 91
一 《三国志》在历史编纂上的特点 91
二 陈寿的历史思想 95
三 裴松之的《三国志注》 100
第五节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朝史撰述 106
一 沈约和《宋书》 106
二 《宋书》志的成就 107
三 萧子显和《南齐书》 111
四 魏收《魏书》及其特点 113
五 魏收《魏书》与门阀势力 115
六 魏收《魏书》的历史地位 118
第三章 “正史”撰述的进一步发展 121
第一节 史学发展的重大变局 121
一 关于私人撰写国史的禁令和隋朝修史的失误 121
二 “《汉书》学”的兴起 125
第二节 历史意识的增强和史馆的设立 128
一 关于撰写前朝史的认识 128
二 历史意识的增强和皇家史馆的设立 130
三 令狐德棻和唐初史学的兴盛 132
一 五代史纪传的成书 137
第三节 五代史纪传和《五代史志》 137
二 《隋书》的历史思想 138
三 《五代史志》的历史价值 145
第四节 唐修《晋书》及其历史意义 147
一 唐太宗的《修晋书诏》及其对诸家晋史的评论 147
二 唐修《晋书》是一部完整的晋朝史 149
第五节 《南史》和《北史》 151
一 李大师的南北史观念 151
二 李延寿撰《南史》、《北史》 154
三 《南史》、《北史》的历史编纂思想 157
四 《南史》、《北史》的历史影响 163
第六节 “正史”撰述的成就及其局限 167
第四章 通史、地方史和民族史 170
第一节 通史撰述不断增多的趋势 170
一 南北朝时期的通史撰述——《科录》和《通史》 170
二 唐代史家的纪传体通史和传记体通史撰述 172
三 唐代史家的编年体通史撰述 174
四 唐代史家的典制体通史和文征体通史撰述 178
五 通史撰述复兴的意义 181
一 地方史撰述 184
第二节 地方史和民族史撰述 184
二 民族史撰述及其历史价值 187
第三节 地理书和关于域外情况的记述 189
一 《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志》 189
二 关于域外情况的记述 195
第五章 谱牒之学的显要地位 200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谱牒之学 200
一 门阀重谱牒之书 200
二 贾氏谱学与王氏谱学 201
一 谱学在唐代的兴替 204
三 谱学之弊 204
第二节 唐代的谱牒之学 204
二 唐代谱学与士庶斗争及社会风气 211
三 家史与别传 219
第三节 礼书的纂修 221
第六章 起居注、实录、国史及会要 226
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起居注的撰写 226
第二节 唐修实录的成就 228
一 唐修实录的几个特点 228
二 韩愈《顺宗实录》的历史价值 231
一 唐国史的修撰 236
第三节 唐代的国史 236
二 吴兢和唐国史 238
三 韦述、柳芳与唐国史 240
第四节 会要体史书 242
一 苏冕撰《会要》 242
二 《会要》的面貌 245
三 苏冕的史识 249
第七章 划时代的史学批评著作——《史通》 257
第一节 魏晋至唐初史学批评的演进 257
一 刘知幾的史学批评意识 259
第二节 刘知幾的史学批评意识和《史通》的史学批评理论 259
二 《史通》的史学批评理论 261
第三节 刘知幾的“史才三长”思想和史学功用论 266
一 史才、史学、史识 266
二 史学的审美要求 268
三 史之为用 其利甚博 271
第四节 刘知幾史学思想的局限 273
一 《六家》、《二体》未能包举百代史学 273
二 三志并非“为志者所宜先” 275
三 名实、体例和史识 277
一 杜佑所处的历史时代 281
第八章 第一部宏伟的典章制度史——《通典》 281
第一节 杜佑所处的时代和《通典》的宗旨 281
二 《通典》的撰述宗旨 284
三 《通典》的社会历史思想 290
第二节 《通典》在历史编撰上的创新 295
一 关于立分门 296
二 关于主会通 299
三 重视前人的论议得失 300
第三节 《通典》撰述的逻辑方法 305
一 《通典》之宏观考察的逻辑方法 305
二 《通典》之微观考察的逻辑方法 310
第四节 杜佑史论的特色及理论价值 312
一 序和论 313
二 说、议、评的区别 314
三 “不可将后事以酌前旨”的方法论原则 317
四 史学批评 318
五 人物评价及其他 321
第五节 《通典》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局限 323
第九章 历史文献学的成长 325
第一节 史书部类趋于定型 325
第二节 史注的突出成就 327
第三节 文献整理,总集、类书和历史笔记 332
第四节 历史文献学思想的不断丰富 338
一 关于历史文献价值的认识 338
二 关于文献学史的思想 342
三 关于史注的见解 345
四 唐代君臣对整理历史文献的重视 350
第十章 历史思想的特点及主要成就 353
第一节 历史思想发展大势 353
第二节 关于天人关系之认识上的突出进步 359
一 历史形势与历史人物 361
第三节 历史人物评价和《人物志》的理论价值 361
二 《人物志》的理论价值 362
第四节 关于君主的评价及其理论上的探讨 365
一 关于君主的评价 365
二 虞世南与《帝王略论》 367
三 唐太宗与《帝范》 371
第五节 历史认识与治国论的丰富 377
第六节 兴亡之辩中的方法论 388
第七节 民族观及朴素的历史进化思想的发展 395
第八节 关于国家起源和历史进程的新认识 398
一 发展大势及主要问题 405
第十一章 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 405
第一节 史学思想的重大发展 405
二 史传通议和史学通论 406
三 史学家主体意识的增强 411
第二节 关于史学与经世致用及政治决策的认识 415
一 史学家对政治的关注 415
二 史学与经世致用 418
三 政治家的史学自觉 421
四 史学自觉对政治实践的意义 423
一 关于对修史制度的审视 429
第三节 史学批评意识的提升 429
二 关于史学批评之理论价值与社会意义的认识 431
第四节 体裁、求真、良史相统一的思想 441
一 重视体裁的优良传统 441
二 体裁、求真和良史的统一 442
第五节 历史比较方法的运用 447
一 史家多用比较之法 447
二 《帝王略论》的历史比较方法 448
三 历史比较的意识和历史比较的标准 456
后记 458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版》刘万伦主编;王文秀,甘卫群,刘万伦编写人员 2019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研究论稿》雷恩海主编 2018
- 《高校转型发展系列教材 素描基础与设计》施猛责任编辑;(中国)魏伏一,徐红 2019
-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刘尚希著 2019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