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孔庆华主编;潘瑞平,王晓琴,杜春花,薛颖,尹红,周瑞,任孟新,崔俊霞编委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18913008
- 页数:576 页
传染病防控篇 3
第一章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综合管理 3
第一节 疫情报告 3
一、常规疫情报告 3
二、暴发和重大疫情报告 5
三、灾区疫情报告 5
四、疫情报告资料管理、分析与应用 6
五、疫情报告检查指导 7
第二节 传染病监测 7
一、重点传染病监测 7
二、新发现传染病监测 8
第三节 传染病调查与控制 9
一、散发疫情的调查处理 9
二、暴发和重大疫情的调查处理 9
三、灾害疫情的调查与控制 10
第四节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综合管理 11
一、目的 11
二、内容与方法 11
三、结果与评价 11
第二章 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12
第一节 呼吸道传染病 12
一、流行性感冒 12
二、甲型H1N1流感 15
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6
四、肺结核 19
第二节 肠道传染病 22
一、霍乱 22
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 25
三、手足口病 28
四、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30
第三节 血源及性传播性疾病 31
一、艾滋病 31
二、其他性传播疾病 35
第四节 自然疫源性疾病 36
一、鼠疫 36
二、流行性出血热 40
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44
四、其他自然疫源性疾病 47
第五节 其他主要传染病 47
一、病毒性肝炎 47
二、埃博拉病毒病 54
三、登革热 57
四、狂犬病 60
第三章 传染病突发事件与应急措施 63
第一节 传染病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 63
一、构成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生物学基础 63
二、传染病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 63
第二节 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64
一、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64
二、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65
三、针对接触者和易感人群的措施 66
免疫预防篇 71
第一章 免疫预防基础知识 71
第一节 疫苗的管理 71
一、预防接种的概念与疫苗种类 71
二、疫苗的管理 73
三、冷链管理 75
第二节 预防接种服务的实施 77
一、预防接种机构 77
二、预防接种程序、方法及管理要求 78
三、预防接种的实施 81
四、疫苗接种禁忌与特殊人群免疫 83
五、安全接种 84
六、不安全接种的危害 85
七、知情同意书签订 85
第三节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置 86
一、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处置原则 86
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事故的报告及处理 87
三、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治 89
第四节 免疫成功率及免疫水平监测 98
一、接种率调查 98
二、免疫成功率监测 99
三、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99
四、免疫监测的统计学指标 100
第二章 常用成人免疫防病的疫苗 101
第一节 人用狂犬疫苗 101
一、用途 101
二、疫苗种类 101
三、用法 101
四、接种程序 101
五、接种反应和禁忌证 102
六、使用注意事项 102
七、暴露者的伤口处理 103
第二节 乙肝疫苗 104
一、用途 104
二、种类 104
三、规格、剂量和用法 104
四、接种程序与禁忌证 104
五、接种反应 105
六、注意事项 105
第三节 甲肝疫苗 105
一、用途 105
二、疫苗种类 106
三、用法 106
四、接种程序与禁忌证 106
五、接种反应 106
六、使用注意事项 106
第四节 甲型乙型肝炎联合疫苗 107
一、用途 107
二、种类 107
三、用法 107
四、接种程序与禁忌证 107
五、接种反应 107
六、使用注意事项 107
第五节 流行性感冒疫苗 108
一、用途 108
二、疫苗种类 108
三、规格、剂量和用法 109
四、免疫程序与禁忌证 109
五、接种反应 109
六、使用注意事项 109
第六节 甲型H1N1流感疫苗 110
一、用途 110
二、种类 110
三、用法 110
四、接种禁忌 110
五、接种反应 110
六、使用注意事项 110
第七节 肺炎菌苗 111
一、用途 111
二、种类 111
三、用法 111
四、接种程序与禁忌证 111
五、接种反应 112
六、使用注意事项 112
第八节 风疹减毒活疫苗 112
一、用途 112
二、种类 112
三、用法 112
四、接种程序和禁忌证 112
五、接种反应 113
六、使用注意事项 113
第九节 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113
一、用途 113
二、种类 113
三、用法 113
四、接种程序与禁忌证 113
五、接种反应 113
六、使用注意事项 113
第十节 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 114
一、用途 114
二、种类 114
三、用法 114
四、接种程序 114
五、接种反应 114
六、使用注意事项 114
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篇 117
第一章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与评价 117
第一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117
一、职业病危害的分类方法 117
二、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行业分布 118
第二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23
一、目的与意义 123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内容与方法 123
三、特殊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124
四、注意事项 126
第三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127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的内容 127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的方法 131
第四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131
一、基本概念 132
二、评价方法 132
第二章 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 135
第一节 概述 135
第二节 通风除尘 135
一、通风除尘系统的组成 135
二、吸尘罩 136
三、通风除尘系统风道的设计 137
四、除尘器 139
第三节 通风排毒 140
一、全面通风 140
二、局部排风 142
第四节 噪声控制 143
一、噪声控制的三个环节 143
二、噪声控制的基本方法 144
三、吸声措施 144
四、隔声措施 145
五、消声措施 147
第五节 防暑降温措施 147
一、隔热措施 148
二、通风降温措施 149
第三章 职业卫生管理 151
第一节 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151
一、资料收集目的 151
二、资料收集的内容方法 151
第二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151
一、采样方式及原则 152
二、现场采样 152
第三节 放射防护监测 156
一、工业探伤X线探伤室防护的测定 156
二、医用诊断X线防护的测定 157
三、监测记录 157
四、监测仪器 158
第四章 职业健康监护 159
第一节 概述 159
一、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及意义 159
二、健康监护工作的程序 159
三、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界定原则 160
四、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 161
五、用人单位的义务 161
第二节 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及周期 161
一、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161
二、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 161
三、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162
四、应急健康检查 162
五、离岗后医学随访检查 162
第三节 职业健康检查内容 163
一、常规医学检查 163
二、特殊检查内容 164
第四节 职业病诊断及保障 164
一、概述 164
二、职业病诊断与鉴定 165
三、功能能力评价的类型 166
四、职业病与工伤致残程度的鉴定 167
第五章 职业中毒的调查处理 168
第一节 职业中毒调查的原则、组织及检测 168
一、工作原则 168
二、分级原则 168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 168
四、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监测 168
第二节 职业中毒事件的报告 168
一、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69
二、报告内容 169
三、接报和上报 169
四、报告时限及程序 169
五、紧急报告范围和方式 169
第三节 职业中毒现场应急处理 170
一、现场调查 170
二、现场救援工作遵循的原则 170
三、事件评估 171
四、应急响应的终止 171
五、急性职业中毒应急处置的保障 171
第六章 职业卫生档案 172
第一节 概述 172
一、职业卫生档案的法律地位 172
二、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档案的意义 172
三、文件材料的形成和归档 173
四、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173
第二节 职业卫生档案内容 173
一、综合档案 173
二、质量管理档案 174
三、人员技术管理档案 174
四、仪器设备管理档案 174
五、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档案 174
六、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档案 175
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档案 175
卫生监测篇 179
第一章 食源性疾病的监测 179
第一节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179
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的定义 179
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目的 179
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制定 179
四、监测计划的实施 180
第二节 食源性疾病的监测 180
一、食源性疾病的定义 180
二、食源性疾病的病因 180
三、食源性疾病的基本特征 180
四、食源性疾病的分类 181
五、食源性疾病的监测 181
六、食源性疾病的预警系统 182
第三节 食品污染的监测 182
一、食品污染的定义 182
二、造成食品污染物的原因 182
三、食品中有害因素 183
四、食品污染物的监测和预警 184
第四节 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 184
一、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分类及定义 184
二、常规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184
第五节 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187
一、食物中毒调查与处理的目的 187
二、赴现场前的准备 187
三、对患者采取的紧急救治处理 188
四、现场调查 188
第二章 生活饮用水危害因素监测 190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90
一、饮用水、水源污染的定义 190
二、集中式给水的定义、水源选择的原则及水质处理 190
三、二次供水 193
第二节 水质监测 193
一、采样点的选择、监测频率、监测项目 193
二、水质采样 194
第三节 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196
一、饮用水污染事件的现场调查和处置 196
二、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善后处置 197
第三章 公共场所危害因素的监测 198
第一节 公共场所定义和卫生学特征 198
一、基本概念 198
二、卫生学特征 198
第二节 公共场所的卫生学要求 198
第三节 公共场所卫生学监测 199
一、空气质量卫生监测 199
二、公共场所微小气候、噪声、采光照明的监测 200
三、公共用具的采样 200
第四节 公共场所危害事故的应急处置 201
一、定义 201
二、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件的分级 201
三、现场卫生学调查 201
第四章 室内环境的监测 203
第一节 室内环境的定义 203
第二节 室内环境的内容 203
一、热环境 203
二、室内空气环境 203
三、光环境 204
四、声环境 204
第三节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学要求 204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特点 205
二、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的种类以及危害 206
第四节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监测 210
一、检测依据标准 210
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 210
消毒和病媒生物防控篇 215
第一章 消毒 215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意义 215
一、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 215
二、消毒的意义 217
三、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217
第二节 消毒的分类与使用方法 217
一、消毒方法分类 217
二、常用化学消毒剂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220
三、化学消毒剂浓度计算及应用实例 228
第三节 疫源地的消毒 230
一、疫源地消毒的种类 230
二、疫源地消毒的原则 230
三、消毒要求 230
四、常用消毒方法 232
五、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 233
六、疫源地消毒效果监测 234
七、疫源地消灭的基本条件 237
第四节 灾区的消毒处理与疫源地饮用水的消毒管理 237
一、灾区消毒处理 237
二、疫源地饮水的消毒与管理 239
第二章 病媒生物防治 241
第一节 病媒生物概述 241
一、病媒生物的危害 241
二、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241
三、病媒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241
四、气候变化对传染病的影响 241
五、病媒生物性疾病 242
六、我国病媒生物性疾病发病情况 242
第二节 鼠类防治 244
一、鼠的一般习性 244
二、我国常见有害鼠种及分布 245
三、鼠害防治 245
第三节 蟑螂防治 247
一、形态特征 247
二、常见种类 248
三、生活习性 248
四、栖息习性 248
五、季节消长规律 248
六、蟑螂的危害 248
七、蟑螂的防治 248
八、蟑密度国家控制标准 249
第四节 臭虫的防治 250
一、形态特征 250
二、生活史和生态习性 250
三、主要种类 250
四、生活习性 250
五、与疾病的关系 251
六、防治方法 251
第五节 蜱的防治 252
一、形态特征 252
二、主要种类 252
三、生态习性 252
四、与疾病关系 253
五、预防及治疗 253
六、防治方法 253
健康体检篇 257
第一章 健康体检 257
第一节 健康体检的基本内容 257
一、健康体检的定义 257
二、健康体检的原则 257
三、健康体检的主要框架和内容 257
四、体检基本项目 258
五、体检流程 260
第二节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 260
一、依据 260
二、目的 261
三、内容与方法 261
四、工作程序 261
五、职责分工 262
六、结果与评价 262
第二章 职业健康检查 263
第一节 总则 263
一、职业健康检查的种类 263
二、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及检查指标的确定 263
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与评价 264
四、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汇总和报告 264
第二节 职业健康监护常规医学检查 265
一、劳动者个人基本信息 265
二、症状询问 265
三、内科常规检查 265
四、神经系统常规检查 266
五、其他专科的常规检查 266
六、实验室常规检查 266
第三节 接触化学有害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266
一、接触铅及其无机化合物作业人员 266
二、接触一氧化碳作业人员 267
三、接触苯作业人员 268
四、接触甲醛作业人员 269
第四节 粉尘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 270
一、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270
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270
三、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271
四、离岗后健康检查(推荐性) 271
第五节 接触有害物理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271
一、接触噪声作业人员 271
二、接触高温作业人员 273
三、接触高气压作业人员 273
四、接触紫外辐射(紫外线)作业人员 276
第六节 接触有害生物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277
一、接触布鲁菌属作业人员 277
二、接触炭疽芽孢杆菌(简称炭疽杆菌)作业人员 278
第七节 特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279
一、接触压力容器作业人员 279
二、接触结核病防治工作 280
三、肝炎病防治工作 280
四、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人员 281
五、高原作业人员 282
六、高处作业人员 283
微生物检验篇 287
第一章 微生物检验基础 287
第一节 细菌的培养和分离鉴定 287
一、细菌学基础知识 287
二、细菌的染色方法 290
三、细菌培养 291
四、细菌接种、分离及结果观察 292
五、生化反应 293
六、病原菌的快速检测 293
第二节 血清学检测方法 294
一、血清学基础知识 294
二、主要血清学试验 295
第三节 培养基的分类、配制、存放及使用方法 298
一、培养基的分类 298
二、培养基的配制及存放 299
三、培养基的使用方法 300
第四节 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的管理 300
一、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管理职责 300
二、日常管理工作程序 300
第五节 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01
一、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防护 301
二、微生物检验在生物安全的分级 301
三、微生物实验室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 302
四、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保证 302
第二章 卫生微生物的检测 304
第一节 食品的微生物检测 304
一、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 304
二、食品中常规微生物检测 305
第二节 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 313
一、水中常见微生物 313
二、水的微生物检验 314
第三节 公共场所的微生物检测 316
一、公共场所微生物检验 316
二、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检测 317
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 318
四、游泳池水微生物 319
第三章 临床检验常用检验技术 320
第一节 常用仪器的使用 320
一、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320
二、尿液分析仪 321
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321
第二节 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方法 322
一、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检测 322
二、戊型肝炎抗抗体-IgM定性检测 323
三、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 323
第四节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的检测方法 327
一、方法原理 327
二、操作步骤 327
理化检验篇 331
第一章 卫生理化检验综合知识 331
第一节 实验室计量认证 331
一、计量认证基本知识 331
二、计量认证的评审内容 331
第二节 卫生理化分析的质量保证 332
一、标准物质和标准方法 332
二、检验误差 333
三、准确度 333
四、数据处理 334
五、控制影响分析数据准确性的因素 334
六、实验室质量控制 335
第三节 常用仪器及分析 337
一、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要求 337
二、电子天平 337
三、PHS—3C型pH计 338
四、分光光度法 338
五、高效液相色谱法 339
六、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339
七、气相色谱法 340
八、荧光分析法 342
第四节 理化实验室的安全常识 342
一、中毒的防止 342
二、燃烧和爆炸的防止 343
三、腐蚀、化学灼伤、烫伤的防止 343
四、气瓶(钢瓶)及高压气体的安全使用 343
五、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 343
六、伤害事故的急救与处理 344
第二章 常用卫生理化检验 345
第一节 食品理化检验与营养成分分析 345
一、食品理化检验相关标准 345
二、食品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345
三、食品中一般成分的分析 346
四、金属及微量元素的分析 348
五、农药残留的分析 354
六、食品中污染物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分析 355
七、食品中霉菌毒素的分析 358
八、食品中营养素的分析 359
九、部分常见食品的检测 360
第二节 水质检验 362
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标准检验方法 362
二、水样采集和保存 362
三、水质常规指标的检测 363
四、部分水质非常规指标检测 374
第三节 职业卫生检测 377
一、卫生标准和标准检验方法 377
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特征及存在状态 377
三、气态和蒸气态毒物的采样方法 378
四、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检测 379
五、工作场所部分有毒化学物质的检测 380
第四节 环境空气理化检验 384
一、卫生标准和标准检验方法 384
二、采集空气样品的基本要求 385
三、空气中常见气体污染物测定 385
四、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388
五、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测定 388
六、多环芳烃测定 389
七、金属元素的测定 38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应急处置篇 393
第一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应急处置概述 393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 393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393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害因素 394
一、生物性有害因素 394
二、化学性有害因素 394
三、物理性有害因素 394
第四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原则 395
第五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工作要点 397
一、领导重视,措施落实 397
二、加强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 397
第二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及评估 399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原则及程序 399
一、报告原则 399
二、报告程序 399
第二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400
一、调查准备 400
二、现场调查 401
第三节 样本采集与检测 401
一、采样准备 401
二、现场采样及检测 401
第四节 现场处置 402
一、突发传染病疫情的现场控制措施 402
二、食物中毒事故的现场控制措施 402
三、职业中毒事件的现场控制措施 402
四、核和辐射事件的现场医学救援措施 402
第五节 调查报告的撰写 402
一、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 403
二、现场调查不同阶段的调查报告 403
三、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 404
四、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步骤 406
五、调查报告撰写的注意事项 406
第六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后的评估 407
一、制订评估计划及实施方案 407
二、评估培训 407
三、评估实施 407
四、评估总结 407
第三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管理 408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界定与判定 408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原则与内容 408
一、应急准备的原则 408
二、应急准备的内容 408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409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409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 410
三、质量控制 410
四、工作流程 41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篇 415
第一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415
第一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 415
一、广义慢病概念 415
二、狭义慢病概念 416
第二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分类 416
一、国际疾病系统分类法(ICD-10)标准分类 416
二、防治机构的职能分类 416
三、疾病影响与进展的程度分类 417
第三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 417
一、慢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417
二、疾病负担 417
三、危险因素水平 417
第四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 418
一、概念 418
二、慢病的病因 418
第五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影响因素 421
一、年龄 421
二、性别 421
三、职业 421
四、婚育状况 421
五、种族、地区与气候因素 421
六、社会因素 422
第六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 422
一、地区分布特点 422
二、人群分布特点 423
三、时间 423
第二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干预 425
第一节 控烟 425
一、吸烟现状 425
二、烟草及其烟雾的主要成分 425
三、吸烟与慢病的关系 426
四、控烟策略与措施 428
第二节 限酒 431
一、酒的药理性质 431
二、饮酒与慢病 431
三、酒依赖形成的有关因素 432
四、限酒策略与措施 433
五、酒依赖的控制措施 434
第三节 体育锻炼 435
一、体育锻炼和各系统的生理反应 435
二、缺乏锻炼和慢病的关系 435
三、缺乏锻炼的干预策略 436
四、个人运动技能指导 437
第四节 心理健康 438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439
二、心理卫生与慢病 439
三、加强心理卫生工作的策略 440
四、防治措施 440
五、主要心理障碍的调节 441
第五节 合理营养 443
一、合理营养的概念 443
二、合理营养的基本原则 444
三、营养与疾病 446
四、营养状况的评价 449
第三章 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 450
第一节 概述 450
第二节 病因学 451
一、致病因素 451
二、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452
第三节 流行病学 453
一、地区分布 453
二、人群分布 453
三、时间分布 454
第四节 预防与控制措施 454
一、防治策略 454
二、防治措施 455
三、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 456
第五节 治疗原则 458
第四章 冠心病 460
第一节 概述 460
第二节 病因学 460
一、遗传因素 460
二、环境因素 461
第三节 流行病学 464
一、地区分布 464
二、时间分布 464
三、人群分布 464
第四节 预防与控制措施 465
一、一级预防 465
二、二级预防 467
三、三级预防 468
第五节 治疗原则 468
一、隐匿型或无症状冠心病 468
二、心绞痛 468
三、心肌梗死 468
四、缺血性心肌病 468
第五章 脑卒中 469
第一节 概述 469
第二节 病因学 469
一、脑卒中的常见病因 470
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470
第三节 流行病学 472
一、地区分布 472
二、时间变动趋势 472
三、人群分布 473
四、类型分布 473
第四节 预防与控制措施 474
一、全人群策略(一级预防) 474
二、高危人群策略(二级预防) 475
三、患者策略(三级预防) 475
第五节 治疗原则 476
一、急性期的治疗原则 476
二、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原则 476
第六章 糖尿病 478
第一节 概述 478
第二节 病因学 478
一、1型糖尿病 478
二、2型糖尿病 479
第三节 流行病学 480
一、糖尿病的三间分布 480
二、糖尿病流行的危险因素 481
第四节 预防与控制措施 482
一、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482
二、管理模式 483
第五节 治疗原则 485
一、目的 485
二、治疗原则 485
三、口服降糖药 485
四、胰岛素 486
第七章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488
第一节 概述 488
第二节 病因学 488
一、吸烟 489
二、环境污染 489
三、职业暴露 489
四、感染因素 490
五、肺功能降低 490
六、气候因素 490
七、个体易感性 490
八、其他 490
第三节 流行病学 490
一、地区分布 490
二、人群分布 491
三、时间分布 491
第四节 预防与控制措施 491
一、一级预防 492
二、二级预防 492
三、三级预防 492
第五节 治疗原则 493
一、治疗目的 493
二、主要治疗方法 493
三、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和处理原则 494
四、缓解期(稳定期)的治疗与处理原则 495
卫生防病工作用法律、法规及规范篇 499
第一部分卫生防病常用法律、法规及规范 499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499
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517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519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 521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523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525
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 528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5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540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542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544
职业性健康检查管理规定 549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55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554
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 56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563
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 568
消毒管理办法 570
第二部分其他卫生所用法律、法规及规范 573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BBC人体如何工作》(英)爱丽丝.罗伯茨 2019
- 《Maya 2018完全实战技术手册》来阳编著 2019
- 《高等教育双机械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高等学校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第5版》吴宗泽,罗圣国,高志,李威 2018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战略情报 情报人员、管理者和用户手册》(澳)唐·麦克道尔(Don McDowell)著 2019
- 《实用内科手册》黄清,阮浩航主编 2016
- 《掌控工作》邵文瀚著 2020
- 《社会工作专业英语》俞炎燊 2019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