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温病学·案例版  供五年制、七年制中医药学各专业使用
温病学·案例版  供五年制、七年制中医药学各专业使用

温病学·案例版 供五年制、七年制中医药学各专业使用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钟嘉熙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030185412
  • 页数:2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全国中医药院校案例式教材之一。通过案例式教学方法示范辨证思维程序,着力培养学生中医辨证思维能力,提高医学生临床证候的观察能力、病例分析能力,提高教学效率,适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5年制、7年制学生使用。
上一篇:中医儿科临床浅解下一篇:预防医学
《温病学·案例版 供五年制、七年制中医药学各专业使用》目录

第一篇 基础理论 1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温病学的定义和地位 3

第二节 温病学的发展概况 3

一、萌芽阶段(战国至隋唐时期) 3

二、成长阶段(宋金元时期) 4

三、形成阶段(明清时期) 4

四、近现代研究与发展 5

第二章 温病的概念 7

第一节 温病的特点 7

一、致病因素的特异性 7

二、多具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7

一、温病的范围 8

二、温病的分类 8

三、病程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8

第二节 温病的范围与分类 8

四、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8

第三节 温病与相关概念的分析 9

一、温病与伤寒 9

二、温病与温疫 9

三、温病与温毒 10

第三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11

第一节 温病的病因 11

一、风热病邪 11

二、暑热病邪 11

五、温热病邪 12

六、温毒病邪 12

三、湿热病邪 12

四、燥热病邪 12

七、疠气 13

第二节 温病的发病 13

一、发病因素 13

二、感邪途径 14

三、发病类型 14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 16

第一节 卫气营血辨证 16

一、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16

二、卫气营血证候的相互传变 17

第二节 三焦辨证 18

一、三焦的证候与病机 19

二、三焦证候的相互传变 22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23

二、汗出异常 24

一、发热 24

第五章 温病常用诊法 24

第一节 辨常见症状 24

三、口渴 25

四、神志异常 25

五、痉 25

六、厥脱 26

第二节 辨斑疹、白? 26

一、辨斑疹 26

二、辨白? 26

第三节 辨舌 27

一、舌苔 27

二、舌质 28

三、舌态 28

三、齿垢 29

二、齿缝流血 29

第五节 察咽喉 29

四、温病舌诊注意点 29

第四节 验齿 29

一、齿燥 29

第六节 诊胸腹、切脉象 30

一、胸腹 30

二、切脉象 31

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 32

第一节 温病的治疗原则 32

第二节 温病的主要治法 32

一、泄卫透表法 33

二、清解气热法 33

三、和解表里法 34

四、祛湿清热法 34

六、清营凉血法 35

五、通下逐邪法 35

七、开窍息风法 36

八、滋阴生津法 37

九、固脱法 37

十、外治法 38

第三节 温病兼夹证的治疗 38

一、兼痰饮 38

二、兼食滞 39

三、兼气郁 39

四、兼血瘀 39

第四节 温病瘥后药物调理 39

第一节 三级预防方法 40

一、第一级预防 40

第七章 温病的预防 40

二、第二级预防 41

三、第三级预防 41

第二节 历代医家对预防温病的认识及方法介绍 41

一、历代医家对预防温病的认识 41

二、我国历史上对预防温病的方法介绍 42

第二篇 温热类温病 45

第一章 温热类温病辨病论治 47

第一节 风温 47

第二节 春温 48

第三节 暑温 50

第四节 秋燥 53

一、风热犯卫 55

第一节 卫分证治 55

第二章 温热类温病辨证论治 55

二、燥热犯卫 56

三、小结 56

第二节 气分证治 57

一、邪热在肺 57

二、热在胸膈 60

三、胃热炽盛 61

四、邪热在肠 62

五、热郁少阳 64

六、热盛动风 65

七、小结 65

第三节 营分证治 66

一、热灼营阴 66

二、热陷心包 67

三、内闭外脱 68

四、小结 69

第四节 血分证治 70

一、热盛动血 70

二、热与血结 71

三、小结 72

第五节 后期证治 72

一、肺胃阴伤 72

二、余热未清,气阴两伤 73

三、阴虚火炽 73

四、邪留阴分 74

五、真阴耗竭 75

七、小结 76

六、虚风内动证 76

第三篇 湿热类温病 79

第一章 湿热类温病辨病论治 81

第一节 暑湿 81

第二节 湿温 82

第三节 伏暑 84

第二章 湿热类温病辨证论治 87

第一节 卫气分证治 87

一、邪遏卫气 87

二、邪阻膜原 88

三、卫气同病 89

四、小结 89

第二节 气分证治 90

一、湿重热轻,困阻中焦 90

三、热重湿轻,蕴阻中焦 91

二、湿热并重,困阻中焦 91

四、湿热蕴毒 92

五、暑湿积滞,郁结肠道 93

六、暑湿郁阻少阳 94

七、暑湿弥漫三焦 95

八、暑湿伤气 96

九、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97

十、小结 98

第三节 营血分证治 99

一、暑湿内陷心营 99

二、热闭心包,瘀阻血脉 100

三、湿热化燥,伤络便血 101

第四节 后期证治 102

一、湿胜阳微 102

四、小结 102

二、肾虚失固 103

三、余湿留恋 104

四、余邪留扰,气阴两伤 104

五、余热未清 105

六、小结 106

第四篇 温毒类温病 107

第一章 温毒类温病辨病论治 109

第一节 大头瘟 109

第二节 烂喉痧 111

第二章 温毒类温病辨证论治 114

第一节 卫分证治 114

一、风热毒邪犯卫 114

二、温热毒邪犯卫 114

第二节 气分证治 116

一、毒盛肺胃 116

三、小结 116

二、毒壅肺胃、热结肠腑 117

三、毒壅上焦 118

四、小结 119

第三节 营血分证治 119

一、毒燔气营(血) 119

二、邪陷心包,内闭外脱 120

三、小结 120

第四节 后期证治 121

一、胃阴耗伤 121

二、余毒伤阴 121

三、小结 122

第五篇 温疫类温病 123

第一节 湿热疫 125

第一章 温疫类温病辨病论治 125

第二节 暑燥疫 126

第二章 温疫类温病辨证论治 129

第一节 卫气同病证治 129

一、卫气同病证治 129

二、邪遏膜原证治 129

三、小结 130

第二节 气分证治 130

一、清浊相干证治 130

二、秽浊郁闭中焦证治 131

三、疫困脾土证治 132

四、疫漫三焦证治 132

五、邪传阳明证治 133

七、小结 134

六、疫毒充斥证治 134

第三节 后期证治 135

一、正气欲脱证治 135

二、正衰邪恋证治 136

三、小结 137

第六篇 原著选读 139

第一章 叶天士《温热论》 141

一、温病大纲 141

二、邪在肺卫 143

三、邪陷营血 145

四、流连气分 147

五、邪留三焦 148

六、里结阳明 149

七、论湿 150

一、湿热病提纲 153

第二章 薛生白《湿热病篇》 153

二、邪在卫表 154

三、邪在中焦 156

四、邪在下焦 158

五、瘥后调理 159

六、湿热病的变证 160

七、湿热病的类证 161

第三章 吴鞠通《温病条辨》 164

一、温病提纲 164

二、邪在上焦 165

三、邪在中焦 168

四、邪在下焦 170

五、治病法论 171

附录一 病案选读 173

附录二 方剂汇编 20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