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杂交高粱  选育-制种-栽培
杂交高粱  选育-制种-栽培

杂交高粱 选育-制种-栽培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山西省忻县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2
  • ISBN:13031·54
  • 页数:373 页
图书介绍:
《杂交高粱 选育-制种-栽培》目录

(一)高粱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

一、高粱概述 1

(二)高粱的栽培历史 3

(三)高粱的分布与生产概况 4

(四)为革命推广杂交高粱 6

二、高粱的植物学形态 15

(一)根 15

(二)茎 18

(三)叶 20

(四)花序 23

(五)籽粒 25

(一)穗构造的分类 30

三、高粱的分类 30

(二)农艺性状的分类 32

(三)原产地的分类 33

(四)生育期的分类 36

(五)商品的分类 36

(六)胚乳的分类 37

四、高粱的生物学特性和育种的遗传学知识 39

(一)高粱的生长和发育 39

(二)高粱的生态条件 51

(三)高粱的遗传性和它的变异性 54

(四)高粱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57

(五)高粱的染色体 58

(一)为革命积极培育高粱新品种 59

五、高粱的育种目标 59

(二)高粱的育种目标 61

六、选育高粱新品种的方法 68

(一)原始材料 68

(二)高粱穗系选种的方法 70

(三)高粱品种间有性杂交育种 71

(四)高粱的远缘杂交 89

(五)人工引变育种 91

(六)高粱品种复壮 92

(七)其它新技术 94

七、杂交高粱的利用知识 96

(一)什么叫杂交高粱,它是怎样发展来的 96

(二)细胞的结构及受精遗传学特点 97

(三)什么是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高粱 98

(四)三系的普通遗传学知识 100

(五)杂交高粱为什么能显著增产 101

(六)杂交高粱为什么不能种植第二代 102

(七)高粱雄性不育系为什么不利用三交种和双交种 103

八、杂交高粱的选育 105

(一)父本选育要点 105

(二)父母本性状对杂种后代的遗传规律 106

(三)选育方法 117

(四)怎样进行杂交高粱的田间试验 121

九、高粱新雄性不育系的培育 133

(一)3197A高粱雄性不育系的产生 133

(二)雄性不育类型遗传方式及鉴别 135

(三)培育不育系的方法 138

(四)培育不育系中的若干问题 156

(五)新雄性不育系的利用 163

十、高粱恢复系的选育 166

(一)广泛利用农家品种资源 166

(二)从恢复系中系统选择新的恢复系 167

(三)恢复类型品种间杂交选育恢复系 168

(四)利用回交方法转换恢复系 170

(五)利用不育系和恢复系的杂种后代选育恢复系 172

(六)射线引变现有恢复系 174

十一、杂交高粱繁殖、制种技术及经验 176

(一)杂交高粱繁殖和制种方法 176

(二)配制杂交高粱中的几点经验 179

(三)繁殖和配制杂交高粱中的几个问题 185

(一)杂交高粱介绍 189

十二、杂交高粱及其亲本介绍 189

(二)不育系高粱介绍 220

(三)恢复系高粱介绍 233

十三、配制杂交高粱花期的预测和调整 239

(一)影响花期相遇的因素 239

(二)花期预测的几种方法 240

(三)做好记载和总结 249

(四)调节花期的措施 251

(五)几个主要组合的父、母本叶片生长过程 252

(六)一父多母配制时几个不育系的播期调节 255

十四、杂交高粱推广中的若干问题 259

(一)着壳率问题 259

(二)不育系小花败育问题 261

(三)杂交一代小花不实问题 267

(四)杂交组合搭配种植问题 269

(五)杂交高粱的早衰问题 270

(六)提高繁殖制种产量的问题 271

(七)建立健全制种体系问题 272

十五、杂交高粱的南繁南育 274

(一)繁育区的气候特点 274

(二)如何搞好南繁南育 275

(三)南繁南育的方式 287

(四)南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89

十六、杂交高粱的栽培 292

(一)做好播前的准备工作 292

(二)保证播种质量 295

(三)因地制宜,合理密植 301

(四)加强田间管理 303

(五)防治病虫害 309

(六)杂交高粱间、混、套的栽培技术 312

(七)杂交高粱的育苗移栽 320

(八)二、三熟制地区秋播移栽制种技术 323

(九)再生高粱的栽培 324

(十)矮壮素和“5406”抗生菌肥在杂交高粱上的应用 328

附表一:全国各地育成杂交高粱组合简介 331

附表二:中国高粱育性调查表 348

附表三:外国高粱性状及育性表现 358

附表四:南方二、三熟制地区各组合春、夏、秋播制种表 370

附:名词术语解释 37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