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世界比较诗学史
世界比较诗学史

世界比较诗学史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汉文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60422578
  • 页数:4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四编组成:第一编世界诗学的滥觞;第二编世界诗学体系的形成;第三编世界诗学的发展;第四编中外诗学的相互交流。共计十三章全方位阐释了古今中外诗学的发展演变历史。
《世界比较诗学史》目录

前言 1

第一编 世界诗学的滥觞第一章 中国古代诗学的肇始 3

第一节 先秦两汉诗学 3

一、经史中的诗学 4

二、先秦诸子中的诗学 7

三、汉代的诗学 9

第二节 魏晋诗学与《文心雕龙》 11

一、概述 11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的繁荣 12

三、刘勰的《文心雕龙》 16

第二章 古希腊雅典诗学 19

第一节 概述 19

第二节 柏拉图的诗学观 23

一、诗人与哲学 24

二、诗人与摹仿说 26

三、诗人与灵感说 28

四、诗人与神和谎言 33

五、诗人与语言和技艺 36

六、柏拉图诗学的悖论及其诗学贡献 38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观 41

一、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 42

二、亚里士多德关于诗的定义与诗的真实性 50

三、亚里士多德论悲剧 53

四、亚里士多德论史诗与悲剧的异同 61

第三章 上古印度诗学 68

第一节 上古印度诗学形成的文化背景 69

第二节 吠陀和史诗中的诗学思想 73

一、吠陀本集和文献中的诗学思想 74

二、两大史诗中的诗学思想 77

第三节 佛教的诗学思想 79

一、佛教基本思想的诗学意义 80

二、佛教思维的诗学意义 82

第二编 世界诗学体系的形成第四章 中国古代诗学 87

第一节 唐代诗学 87

一、唐律诗的趋于定型与唐诗革新的早春信息 87

二、诗性化的盛唐诗学理论 90

三、理性化的中晚唐诗学 95

第二节 宋代诗学 102

一、宋初:“唐音”——“宋调” 103

二、变革时期的诗论 103

三、成熟时期的诗论 104

四、中兴时期的诗论 107

五、南宋后期的诗论 109

六、宋代词论 113

第三节 金元的诗学成就 116

一、金元诗歌理论的成就 116

二、元代词学理论的发展 118

三、金元小说与戏曲理论的发展 119

第四节 明代诗学的发展 121

第五节 清代诗学成就 125

一、清代诗歌理论的成就 125

二、清代小说与戏剧理论批评 127

三、清代前中期的诗文理论批评 129

四、清代的词论 132

第五章 中古西方诗学 134

第一节 概述 134

一、西方中古的三个时期 134

二、主要流派和观点 136

第二节 贺拉斯 138

一、以希腊为典范 138

二、合适 139

三、折中主义 139

四、寓教于乐 140

第三节 朗吉弩斯 141

一、从修辞的崇高到美学的崇高 141

二、崇高的五要素 143

三、论想像 144

第四节 普罗提诺 145

一、流溢(emanation)说 145

二、美是太一(神明)的性质 147

三、反对和谐说与摹仿说 148

四、论对艺术的观照 149

第五节 奥古斯丁 150

一、美——上帝的一个名字 151

二、论丑 152

三、艺术的魅惑与“欺骗” 152

第六节 托马斯·阿奎那 153

一、美是一眼见到就使人愉悦的 154

二、美与善的区别 155

三、艺术摹仿自然过程 156

第六章 中古印度诗学 158

第一节 中古印度诗学的文化背景 158

第二节 中古印度诗学体系 163

一、戏剧学中的诗学思想 163

二、文学理论与诗学体系 167

第七章 阿拉伯、波斯诗学 174

第一节 阿拉伯、波斯诗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74

一、伊斯兰教的产生 174

二、阿拉伯—波斯混合型文化的产生 177

第二节 阿拉伯、波斯诗学的发生发展 178

一、阿拉伯古代文论的历史分期 178

二、波斯文论的主要著作 181

第三节 阿拉伯诗学的重要成就 182

一、关于诗的定义 182

二、诗歌的审美标准 183

第四节 阿拉伯伊斯兰诗学的特性 183

一、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184

二、伊斯兰教的主导作用 188

第五节 阿拉伯文化对欧洲文学及诗学的影响 188

一、阿拉伯文论与意大利 189

二、阿拉伯文论与西西里岛 190

第八章 日本古代诗学 193

第一节 日本诗学的萌芽 193

一、“言灵”信仰与“真”的观念 193

二、古代中国诗学的影响 194

三、第一部诗学著作《歌经标式》 196

四、“和歌三序” 196

第二节 日本诗学的发展 198

一、和歌论 198

二、“物哀”思想与《源氏物语》 207

三、连歌论 208

四、墨守成规的“古今传授” 211

第三节 日本诗学的成熟 212

一、近松门左卫门的戏剧理论 213

二、松尾芭蕉与谢芜村的俳论 214

三、百家争鸣的“歌论” 217

四、反朱熹理学的古文辞派 224

五、本居宣长与“物哀”思想 226

六、“劝善惩恶”思想 227

第三编 世界诗学的发展第九章 中国近代诗学 235

第一节 中国近代文化与诗学概述 235

一、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与中西文化的激荡 235

二、西学影响下的诗学研究 236

三、比较文学的发轫 238

第二节 近代文化转型时期的诗学 242

一、近代文学思潮的先声:龚自珍 242

二、魏源的“经世”与“言志” 245

三、宋诗派及其后的同光体 246

第三节 中国古典诗学的总结 249

一、“诗界革命”与梁启超 249

二、政治与文学相统一的南社诗人 253

三、王国维及其“境界说” 255

四、鲁迅《摩罗诗力说》 259

第十章 印度近现代诗学 264

第一节 东西文化冲突下的近现代印度文化思潮与诗学 264

第二节 近现代印度诗学的总体特征 266

一、印度诗学同宗教哲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266

二、以感悟性范畴为主体的诗学观 267

第三节 主要代表人物的诗学观 268

一、泰戈尔的诗学美学观 268

二、普列姆昌德的文学观 275

三、伊克巴尔:“自我哲学”观照下的诗学观念 280

第四编 中外诗学的相互交流第十一章 欧洲诗学与中国现代诗学 285

第一节 审美主义诗学话语的演进历程 286

一、王国维:现代审美意识的自觉 286

二、创造社前期:“审美无利害”命题的进一步修改 289

三、新月派:现代诗学审美话语的真正确立 293

四、朱光潜与现代诗学审美话语的集中理论形态 298

第二节 新人文主义的现代性建构 300

一、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演进逻辑 301

二、“人性”与梁实秋的诗学观 303

第三节 自然主义诗学的中国化阐释 305

一、自然主义的译介与传播 306

二、茅盾的自然主义诗学观 309

第四节 象征主义诗学的理论旅行 312

一、1913—1926年:象征主义诗学的滥觞 312

二、1927—1937年:象征主义诗学的鼎盛 315

三、1938—1949年:象征主义诗学的潜流 319

第五节 表现主义诗学在中国的接受与变形 321

一、表现主义的翻译和介绍 322

二、林语堂表现主义诗学体系的建构 324

第十二章 俄苏诗学与中国现代诗学 328

第一节 11—19世纪的俄罗斯诗学 328

一、19世纪之前的俄罗斯诗学 328

二、19世纪俄罗斯诗学 330

第二节 20世纪俄罗斯诗学 338

一、20世纪俄苏诗学概述 338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学 339

三、俄苏文化诗学及其代表 341

四、俄苏形式主义诗学及符号学 347

第三节 20世纪俄罗斯诗学与中国现代诗学 350

一、建国前的中俄诗学交流 350

二、中俄诗学交流的新阶段 352

三、新时期对俄罗斯诗学的接受 352

第十三章 当代西方诗学 357

第一节 西方20世纪诗学概要 357

第二节 表现主义——世纪初的觉醒 359

一、克罗齐的表现主义诗学 359

二、科林伍德的诗学观 364

第三节 精神分析诗学——文学深层次的探讨 365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诗学 366

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诗学 368

三、拉康的精神语义分析诗学 371

第四节 形式主义、新批评与结构主义 373

一、俄国形式主义诗学 373

二、英美新批评 379

三、结构主义 385

第五节 文学现象学 392

一、文学作品的本体论立场 392

二、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 394

第六节 批判理论及后现代转向 399

一、批判理论 399

二、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 402

后记 4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