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宽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08064784
  • 页数:56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文献资料结合丰富的考古发掘成果,并经过许多次的实地考察,系统地研究论证了中国古代都城及其制度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目录
标签:制度

序言 1

日译本序 西?定生  1

上编 中国都城的起源和发展 3

一 前言 3

二 都城的起源 4

1 仰韶文化时期的氏族制村落 4

2 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堡 5

3 东下冯遗址的壕沟和城墙 10

三 以东北为“重心”的商代都城布局 13

四 商代“大邑商”及其别都的制度 22

1 “大邑商”的所在及其范围 22

2 从“商郊牧野”看“大邑商”的“郊”“野”制度 25

3 牧即沫,是商代晚期的别都 27

4 郑州商城即阑或管,是商代前期的别都 30

1 西周都城制度的逐渐形成 35

五 西周都城布局的发展 35

2 东都成周开创的小“城”连结大“郭”布局 39

3 成周建设大“郭”的用途 46

六 鲁国都城曲阜的“坐西朝东”布局 50

1 鲁国都城布局的分析 50

2 曲阜两类墓葬和都城布局 53

七 春秋战国中原诸都城的西“城”东“郭”连结布局 56

1 齐国都城临淄 56

2 郑、韩都城新郑 61

3 晋国都城新田 64

4 秦国都城雍 67

5 赵国都城邯郸 73

6 魏国都城安邑 78

7 春秋战国时代中原诸都城布局的特点 79

八 楚都郢、鄢和燕下都 83

1 楚都郢 83

2 楚的别都鄢 85

3 燕下都 87

九 秦都咸阳西“城”东“郭”连结的布局 90

1 从成都故城推测成阳布局 90

2 从秦始皇陵园推测成阳布局 93

3 秦始皇扩建成阳都城的布局 96

十 西汉长安的西南“城”区和东北“郭”区 98

1 “坐西朝东”的长乐宫和未央宫 98

2 内城性质的长安城 103

3 长安城外北面和东北面的“郭”区 108

十一 东汉、北魏洛阳“城”和“郭”的布局 121

1 东汉洛阳城的内城性质及其“坐北朝南”布局 121

2 北魏洛阳城的内城性质及其“南向”布局 127

3 汉魏洛阳城外的西面“郭”区 133

4 汉魏洛阳城外的东、南两面“郭”区 138

十二 东吴都城建业和东晋南朝都城建康 144

1 东吴都城建业的布局 144

2 东晋南朝都城建康的布局 149

十三 唐代长安、洛阳的“城”“郭”布局 155

1 唐代长安的内城及大明宫 155

2 唐代长安的郭城 162

3 唐代洛阳的“城”“郭”布局 165

十四 都城布局的变化和礼制的关系 169

1 都城布局的三次重大发展变化 169

2 都城布局变化的原因及其与礼制的关系 175

附录 西汉长安布局结构的再探讨 187

三论西汉长安的布局结构问题 205

下编 宋代以后都城制度的变革及其重要设施 227

一 封闭式的唐以前都城结构 227

(一)封闭式的里制和坊制 228

1 先秦都城的里制 228

2 秦汉都城的里制 232

3 北魏都城的坊制 235

4 唐代都城的坊制 236

1 春秋战国都城的市制 241

(二)封闭式的集中的市制 241

2 西汉长安对称的东西两市制度 244

3 北魏洛阳“市”与“里”相结合的“大市”制度 245

4 唐代长安的东西两市制度 246

(三)封闭结构的警卫、治安设施 253

1 秦汉都城的警卫、治安设施 253

2 唐代都城的警卫、治安设施 257

二 唐宋之际都城制度的重大变化 262

(一)商人“行”“市”组织的发展和沿河近桥及城门口新“行”“市”的形成 262

1 唐代长安的商人“行”“市”组织 262

2 邸店日益增多 264

3 后周世宗扩建东京外城和奖励增建邸店的新政策 266

4 北宋东京沿河近桥新“行”“市”的形成 270

(二)新“街市”的形成和旧的封闭式“市”的淘汰 276

1 以新“行市”为中心的街市的形成 277

2 以酒楼、茶坊为中心的街市的形成 277

3 因众多居民日常生活需要而形成的街市 278

4 新行市和新街市代替旧的封闭式“市”的过程 279

(三)民间文娱活动的开展和以“勾栏”为中心的“瓦子”的形成 282

1 秦汉以前都城居民的文娱活动 282

2 北魏洛阳居民的文娱活动 284

3 唐代长安居民的文娱活动 286

4 宋代以“勾栏”为中心的“瓦子”的形成 289

三 北宋东京的新结构和新街市 291

(一)后周扩建东京外城的新规划和北宋的继续发展 291

1 后周在东京开创的新街道制度 292

2 后周和北宋特许的临街市建邸店楼阁的规定 294

3 北宋东京一度恢复街鼓制度和对“侵街”的处理 296

(二)北宋东京的新结构和新布局 299

1 三重方城的新结构 299

2 四条河流的对外疏通 301

3 宫殿和中央官署的布局 303

4 社、郊坛、太庙和原庙的建置 305

5 “厢”和“坊”的行政组织系统 307

6 街巷的新布局 309

(三)北宋末年东京的新“街市” 314

1 南面御街 314

2 东面御街 316

3 西面御街 317

4 北面御街 317

5 宫城宣德门前大街 319

6 宫城东华门前大街 320

7 景灵宫东门大街和相国寺东门大街 321

(四)《清明上河图》所描绘沿汴河到东水门的街市和虹桥的桥市 324

1 沿汴河的大街和出东水门旁的大街 324

2 《清明上河图》的主题 326

3 《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的桥市 328

4 《清明上河图》中通津门内的街市 329

(五)北宋末年东京酒楼、茶坊和饮食店的特色 330

2 东京酒楼、茶坊和集市 331

1 东京酒楼的特色 331

3 东京饮食店的特色 332

(六)北宋末年东京各种集市的分析 333

1 天晓的早市 334

2 酒楼、茶坊、集市的特点 335

3 瓦子的集市 336

4 相国寺的庙市 337

5 集市上的书画玩好 338

6 节日的集市 339

(七)北宋末年东京瓦子的勾栏及其演艺 340

1 东京瓦子的勾栏 340

2 勾栏表演的技艺 341

(八)北宋末年东京街市的治安设施和服务性行业 345

1 行政系统和治安管理 345

2 军巡铺屋和防火措施 346

3 官营药局与服务性行业 347

1 “坐南朝北”特殊布局的形成 350

四 南宋临安(杭州)结构和街市的分析 350

(一)“坐南朝北”的特殊布局 350

2 御街的由南向北并通向西北 351

3 “坐南向北”的布局和礼制的关系 354

4 先兆的传说和方位的选定 356

(二)宫殿、官署、学校和官僚住宅的分布 358

1 大内所在和宫殿的分布 358

2 中央官署的分布 360

3 学府的所在 361

4 官僚住宅和家庙的分布 361

(三)居民的厢和坊的分布排列 362

1 右一厢十坊所在 362

2 左一北厢十九坊和左一南厢四坊所在 366

3 左二厢十八坊所在 367

4 右二厢十八坊所在 369

5 右三厢六坊所在 370

7 左三厢八坊所在 371

6 右四厢二坊所在 371

(四)热闹繁华的御街景象 372

1 御街南段的街市 372

2 御街中段的街市 374

3 御街北段的街市 379

(五)沿河近桥的街市特色 380

1 沿小河近桥的街市 380

2 沿大河近桥的街市 381

3 沿西河近桥的街市 382

4 一般街市和城门口的街市 382

(六)“市”、“行”、“团”、“作”的组织和作用 383

1 “市”、“行”、“团”的分布 383

2 米市、肉市、鲞团以及其他日用物资行市的作用 386

3 “作”的组织及其作用 389

4 雇佣劳动者的“行”的组织 390

(七)花色品种众多的食店 390

1 分茶店和面食店 391

2 ?鲊店 393

3 凉水 393

4 从食店 394

5 果子店 395

(八)分布各处街市的酒楼、茶坊和歌馆 395

1 酒楼 395

2 茶坊 398

3 歌馆 399

(九)以勾栏为中心的瓦子大发展 399

1 瓦子的创设和发展 399

2 临安城内的瓦子 400

3 临安城外的瓦子 402

(十)民间“社会”的组织和活动 404

1 讲究诗文、武艺和技艺的社会团体 404

2 各种行市的“社” 405

3 “社”的主要活动及其作用 406

(十一)民间技艺的创作和演出的发展 407

1 小说 408

2 讲史 409

3 嘌唱、诸宫调和唱赚 410

4 杂剧 411

5 傀儡戏 412

6 影戏 413

7 角抵 413

8 杂技 413

9 街头艺人的表演 414

(十二)西湖及城内外风景的游览 414

(十三)临安的治安设施 417

1 临安的密集人口 417

2 防火和治安设施 419

3 街市的治安问题 421

(十四)服务性行业和管理措施 422

2 水井的建设和供水、清洁等服务行业 423

1 寄藏财物的塌房 423

3 报晓和报天气 424

4 修补家常用品的小行业 425

5 为筵会服务的“四司六局” 425

6 租借器物的行业 426

7 带有服务性质的药材业 427

五 辽金都城结构的变迁 429

(一)辽五京结构的变迁 429

1 辽上京临潢府 429

2 辽东京辽阳府 431

3 辽南京幽都府(后改析津府) 433

4 辽中京大定府 435

5 辽西京大同府 441

(二)金上京和中都结构的变迁 441

1 金上京会宁府 442

2 金中都大兴府 446

1 元上都的外城 457

(一)元上都的特殊结构 457

六 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布局结构的变化 457

2 元上都的内城和宫城 459

(二)元大都的设计规划和“坐南朝北”的布局 462

1 大内(宫城)方位的选定 463

2 中心台位置的选定和“坐南朝北”布局的形成 465

3 城中部钟鼓楼的建设 468

(三)元大都运输水道和宫苑用水道的疏通 469

1 通惠河的开凿 469

2 金水河的开凿 470

(四)元大都三套方城的结构 472

1 外城的结构形制 472

2 宫城和萧墙的布局 473

(五)元大都宫殿的组合和官府的分布 478

1 主要宫殿的组合 478

2 重要中央官署的分布 480

1 郊坛、社稷坛和太庙 482

(六)元大都郊坛、社稷坛、太庙和原庙的建置 482

2 原庙的扩大建设 483

(七)元大都的街巷和坊的安排 489

1 街巷划分和“八亩”方地的分配方案 489

2 两个赤县所属的坊 491

(八)元大都的行市和街市 498

1 城中心的行市和街市 498

2 城西的羊角市和西市 502

3 城东的旧枢密院角市和东市 503

4 城门口内外的行市 505

5 南城的行市和街市 508

6 节日的集市 510

(九)明代南京结构的新发展 512

1 明代南京应天府城的建设 512

2 明代南京皇城和宫城的布局 515

3 中都临濠仿南京之制 519

1 洪武年间紧缩北城墙和建设燕王府 520

(十)明代北京城的改建 520

2 永乐年间迁都北京、重建宫殿和拓展南城墙 524

3 正统年间建城门楼、月城楼等 528

4 商业中心南迁和嘉靖年间南面外城的兴建 529

(十一)明代北京皇城和紫禁城的重建及其官署分布 535

1 依照南京规制重建的皇城和紫禁城 535

2 明代北京的庙、社、郊坛的建置 540

3 明代北京官署的设置 542

(十二)清代北京的建置 545

1 清代北京宫殿的扩建和改建 545

2 清代北京庙、社、郊坛的改建或因袭 549

3 清代北京官署的因袭、调整和增设 550

4 清代北京的地方行政设施 554

5 清代北京主要商业区的发展 555

6 清代北京琉璃厂“文化街”的形成和发展 5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