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中国稻米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
中国稻米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

中国稻米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洪法主编;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中国水稻研究所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109076040
  • 页数:337 页
图书介绍:
《中国稻米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稻米品质区划纲要 3

中国稻米品质区划纲要 3

1.制定我国稻米品质区划的依据和原则 3

2.稻米品质区划术语说明 4

3.稻米品质区划方案 5

第二部分 中国稻米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总论 11

第1章 绪论 11

第2章 稻米品质概述 14

2.1 稻米品质的概念与内涵 14

2.2 我国稻米品质的现状分析 18

2.3 稻米品质的物质基础 26

2.4 稻米品质分类分级标准与评价方法 32

第3章 我国优质稻米研究与生产的发展及对策 37

3.1 我国优质水稻发展历程 37

3.2 我国优质水稻发展的基本经验 39

3.3 优质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 40

3.4 发展机遇与对策 42

第4章 商品性优质稻米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45

4.1 商品性优质稻米的品质要求 45

4.2 稻米品质对气候生态环境要求的分析 45

4.3 我国水稻抽穗气候生态型 48

4.4 优质稻米生产与水、土、肥生态因素的关系分析 57

5.2 区划依据 60

5.1 区划指导思想 60

第5章 我国稻米品质区划 60

5.3 区划原则 61

5.4 区划命名的方法 62

5.5 稻米品质区划及概述 63

Ⅰ 华南食用籼稻区 63

Ⅰ1 琼、粤、桂双季籼稻亚区 64

Ⅰ2 闽、台双季籼、粳稻亚区 64

Ⅱ 华中多用籼、粳稻区 65

Ⅱ1 浙、沪、苏食用单季稻、多用双季稻亚区 66

Ⅱ2 湘、赣、鄂、皖多用双季稻、食用单季稻亚区 67

Ⅲ 西南高原食用、多用籼、粳、糯稻区 68

Ⅲ1 滇、黔、川、渝食用单季中籼(粳)、中糯稻和再生两熟稻亚区 69

Ⅲ2 青、藏高海拔食用单季稻亚区 70

Ⅳ 北方食用粳稻区 71

Ⅳ1 鲁、豫、京、津、冀单季中、迟熟粳稻亚区 71

Ⅳ2 晋、陕、宁、甘单季早、中熟粳稻亚区 72

Ⅳ3 辽、吉单季中熟粳稻亚区 73

Ⅳ4 黑、蒙、新高纬度早熟粳稻亚区 74

第6章 水稻生产、消费及市场分析 76

6.1 稻谷生产与品质概况 76

6.2 稻米消费分析 78

6.3 稻米产需分析 79

7.3 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布局的原则 82

7.2 水稻生产基地建设的发展战略 82

7.1 优质商品稻米生产基地面积估算 82

第7章 商品性优质稻米基地建设与产业化体系 82

7.4 基地布局类型 83

7.5 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的总体安排 83

7.6 围绕市场,发展优质水稻产业化体系 83

第8章 优质栽培 86

8.1 选择、利用、创造必需条件 86

8.2 确立以优质水稻为主体的复种轮作制度,是实施优质栽培的基础 88

8.3 因地因种建立与运用优质栽培关键技术 92

9.1 稻米品质生产历史简况、现状及发展趋势 101

第9章 琼、粤、桂双季籼稻亚区(Ⅰ1)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 101

Ⅰ 华南食用籼稻区 101

第三部分 中国稻米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各论 101

9.2 水稻产区生态特征及区划 103

Ⅰ1—1 琼、雷优质食用双季籼稻次亚区 104

Ⅰ1—2 粤、桂南部多用早籼、食用晚籼次亚区 104

Ⅰ1—3 粤、桂北部食用双季晚籼、单季中籼次亚区 105

9.3 市场分析 105

9.4 优质稻基地建设与产业化体系 106

9.5 优质水稻品种和优质栽培技术 107

第10章 闽、台双季籼、粳稻亚区(Ⅰ2)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 114

10.1 稻米生产简况、现状及发展趋势 114

10.2 水稻产区生态特征及区划 115

Ⅰ2—2 闽北食用中籼、双季晚籼次亚区 116

Ⅰ2—1 闽南多用早籼、食用晚籼次亚区 116

Ⅰ2—3 台湾食用粳稻次亚区 117

10.3 市场分析 118

10.4 优质稻基地建设与产业化体系 119

10.5 优质水稻品种与优质栽培技术 119

Ⅱ 华中多用籼、粳稻区 124

第11章 浙、沪、苏食用单季稻、多用双季稻亚区(Ⅱ1)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 124

11.1 优质水稻生产演变 124

11.2 水稻生产现状分析 125

11.3 优质稻米生态特征及区划 129

Ⅱ1—1 浙中、浙南多用双季稻次亚区 130

Ⅱ1—2 太湖食用单季晚稻次亚区 132

Ⅱ1—3 江淮食用单季中稻次亚区 134

11.4 稻米市场分析 137

11.5 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分析 138

11.6 优质品种特色 139

11.7 优质栽培与技术创新 141

第12章 湘、赣、鄂、皖多用双季稻、食用单季稻亚区(Ⅱ2)品质区划及 147

优质栽培 147

12.1 湖南省稻米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 147

12.1.1 湖南水稻品质及生产概况 147

12.1.2 湖南省多用优质稻米生产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147

12.1.3 湖南省优质稻米生产区的生态条件 148

12.1.4 湖南稻米品质区划依据与区划 150

Ⅱ2—1 平原优质多用双季稻次亚区 151

Ⅱ2—2 丘陵多用双季稻、食用单季稻次亚区 155

Ⅱ2—3 山地食用单季稻次亚区 156

12.1.5 湖南稻米市场、基地建设、产业化分析 157

12.1.6 湖南省主要优质稻品种 159

12.1.7 优质水稻的栽培季节与优质栽培技术 163

12.2 江西省稻米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 166

12.2.1 江西省稻米品质及生产概况 166

12.2.2 稻米产区生态特点及区划 167

Ⅱ2—4 赣南多用双季稻次亚区 170

Ⅱ2—5 赣中多用双季稻、食用单季稻次亚区 171

Ⅱ2—6 赣北食用单季稻、多用双季稻次亚区 171

12.2.3 稻米生产市场前景剖析及基地建设 172

12.2.4 优质水稻品种简介 174

12.2.5 优质稻米栽培 176

12.3 湖北省稻米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 177

12.3.1 湖北省稻米品质概况及发展趋势 177

12.3.2 湖北优质稻米产区的生态特征及区划 179

Ⅱ2—7 鄂东多用双、单季稻次亚区 180

Ⅱ2—8 鄂中多用单、双季稻次亚区 180

Ⅱ2—9 鄂西食用单季稻次亚区 180

12.3.3 稻米市场分析与基地建设 181

12.3.4 优质稻米品种特色 182

12.3.5 优质稻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185

12.4 安徽省稻米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 187

12.4.1 安徽省优质稻米生产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187

Ⅱ2—10 沿江及江南多用双季稻次亚区 189

12.4.2 安徽省稻米品质区划 189

Ⅱ2—11 六合巢食用单、双季稻次亚区 191

Ⅱ2—12 沿淮及淮北食用单季中稻次亚区 193

12.4.3 优质稻米基地建设和产业化体系 194

12.4.4 优质栽培与技术创新 196

Ⅲ 西南高原食用、多用籼、粳、糯稻区 198

第13章 西南高原食用、多用籼、粳、糯稻区(Ⅲ)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 198

13.1 滇、黔、川、渝食用单季中籼(粳)、中糯稻和再生两熟稻亚区(Ⅲ1) 198

13.1.1 本亚区稻米品质现状 198

13.1.2 本亚区水稻生态特征 204

13.1.3 本亚区水稻次亚区的划分 206

Ⅲ1—1 川、渝丘陵高温伏旱食用中籼再生稻、多用双季籼稻次亚区 206

Ⅲ1—4 川、渝盆地周围山地冷凉食用早中籼稻次亚区 207

Ⅲ1—2 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多旱夏热多用中籼次亚区 207

Ⅲ1—3 四川盆地西部平原春夏旱微热食用中籼稻次亚区 207

Ⅲ1—5 黔南湿热多用单、双季籼稻次亚区 208

Ⅲ1—6 黔中温和食用一季中籼稻次亚区 208

Ⅲ1—7 黔北温暖多用中籼—再生稻次亚区 208

Ⅲ1—8 滇南湿热特用籼稻次亚区 209

Ⅲ1—9 滇中温暖多用粳稻次亚区 209

Ⅲ1—10 滇西北冷凉食用粳稻次亚区 210

13.2 青、藏高海拔食用单季稻亚区(Ⅲ2) 210

13.3 优质稻米栽培技术 210

13.4 优质稻米市场分析及发展战略 217

14.2 鲁、豫、京、津、冀优质稻米产区生态特征及品质区划 222

14.1 优质稻米生产概况 222

第14章 鲁、豫、京、津、冀单季中、迟熟粳稻亚区(Ⅳ1)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 222

Ⅳ 北方食用粳稻区 222

Ⅳ1—1 山东食用粳稻次亚区 223

Ⅳ1—2 河南多用特用粳(籼)稻次亚区 223

Ⅳ1—3 京、津、冀多用特用粳稻次亚区 224

14.3 优质稻米市场需求及产业化体系 225

14.4 稻米优质品种 227

14.5 优质栽培技术创新 228

第15章 晋、陕、宁、甘单季早、中熟粳稻亚区(Ⅳ2)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 234

15.1 4省、自治区水稻品质及生产历史 234

15.2 4省、自治区优质稻米生产现状、问题、趋势 237

Ⅳ2—1 陕、甘南部食用晚熟中籼、粳次亚区 240

15.3 4省、自治区优质稻米生态特征及区划 240

Ⅳ2—2 陕中、晋中、晋南食用中籼、粳次亚区 243

Ⅳ2—3 宁、甘、陕、晋北部食用早粳次亚区 245

15.4 4省、自治区优质稻米市场分析 247

15.5 4省、自治区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分析 248

15.6 优质栽培技术创新 251

第16章 辽、吉单季中熟粳稻亚区(Ⅳ3)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 258

16.1 辽、吉稻作历史演变简况 258

16.2 辽、吉优质稻米产区气候生态特征及亚区区划(Ⅳ3) 260

Ⅳ3—1 辽东南多用特供迟熟早粳次亚区 260

Ⅳ3—2 辽河平原多用中熟早粳次亚区 262

Ⅳ3—3 辽北多用特供早熟早粳次亚区 263

Ⅳ3—4 吉东多用特供早中熟早粳次亚区 265

Ⅳ3—5 吉中平原多用早熟早粳次亚区 266

16.3 辽、吉稻区优质食用稻米生产发展趋势及市场分析 267

16.4 优质稻米品种 269

16.5 食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 272

16.6 水稻优质栽培技术创新体系 273

第17章 黑、蒙、新高纬度早熟粳稻亚区(Ⅳ4)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 287

17.1 寒地优质稻米生产的沿革和现状 287

17.2 寒地优质稻米产区的生态特征及区划 290

17.2.1 优质稻米生态区的特征 290

17.2.2 优质稻米产区区划 292

Ⅳ4—1 黑龙江南部温暖湿润食用迟熟早粳次亚区 292

Ⅳ4—2 黑龙江东部温和半湿润食用早中熟早粳次亚区 293

Ⅳ4—3 黑龙江西部温暖半干旱食用中熟早粳次亚区 294

Ⅳ4—4 南疆温暖半干旱食用早粳次亚区 295

Ⅳ4—5 北疆半干旱食用早粳次亚区 295

Ⅳ4—6 内蒙古温和半干旱食用早粳次亚区 295

17.3 寒地优质稻米的市场需求及产业化分析 296

17.4 寒地优质稻米栽培模式与技术创新 300

第四部分 稻米加工 311

第18章 优质稻米加工技术 311

18.1 优质稻米生产加工的关键技术及基本原理 311

18.2 我国稻米生产加工技术要点及设备 314

18.3 稻米转化及深加工 327

附录 我国著名传统名优品种 33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