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公木文集  第2卷
公木文集  第2卷

公木文集 第2卷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公木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60125603
  • 页数:668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韩信拜帅 豫剧下一篇:李有才板话
《公木文集 第2卷》目录
标签:文集

国风选讲 3

周南 3

关雎 3

诗经选释 3

葛覃 11

卷耳 20

汉广 27

召南 33

草虫 33

殷其雷 37

小星 40

邶 46

柏舟 46

击鼓 59

凯风 67

柏舟 74

鄘 74

墙有茨 78

卫 82

氓 82

伯兮 96

王 100

黍离 100

君子于役 106

扬之水 109

郑 114

叔于田 114

大叔于田 117

遵大路 122

褰裳 124

还 128

齐 128

东方未明 132

南山 136

魏 141

陟岵 141

唐 147

椒聊 147

绸缪 150

葛生 155

秦 160

蒹葭 160

黄鸟 165

无衣 173

权舆 178

东门之杨 181

陈 181

防有鹊巢 184

株林 187

桧 191

羔裘 191

素冠 194

曹 197

候人 197

豳 204

东山 204

雅颂选译 215

小雅 215

伐木 215

采薇 217

六月 220

车攻 223

鸿雁 225

祈父 226

黄鸟 227

斯干 229

无羊 232

节南山 234

正月 237

十月之交 242

雨无正 245

小旻 248

小弁 251

巧言 254

巷伯 257

蓼莪 259

大东 261

北山 264

菀柳 266

苕之华 268

何草不黄 269

大雅 270

大明 270

绵 273

皇矣 276

民劳 281

瞻卬 284

周颂 287

思文 287

丰年 288

载芟 289

良耜 291

泮水 293

鲁颂 293

主要参考书目 296

编后记 297

商颂研究 301

前言 301

上编 商颂绎释 303

一、那 305

二、烈祖 312

三、玄鸟 316

四、长发 324

五、殷武 338

中编 商颂考索 349

引语 349

一、驳孔子删诗、辟定公名讳,改宋颂为商颂说 352

二、驳商颂美宋襄公说 356

三、驳商颂为正考父所作说 365

四、驳正考父校商之名颂于太师为效(献)商之名颂于周太师说 371

五、驳景山在宋境,因证商颂为宋颂说 374

六、驳殷墟卜辞所纪祭祀与制度文物于商颂中无一可寻,因证商颂非商诗说 378

七、驳周颂词简而章短,商颂词繁而篇长,因谓商颂为宋人所作说 384

八、驳商颂中称至上神为天,因证商颂非商诗而为宋诗说 389

小结 397

下编 商颂论说 400

一、商颁反映了殷商奴隶主贵族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暴力思想与祖先崇拜 400

二、《那》、《烈祖》、《玄鸟》、《长发》、《殷武》分论 405

三、结语:由中国奴隶制的特点说明商颂独特的风格形式 414

后记 419

跋语 420

再跋 421

周族史诗研究 425

引言:周族的兴起 425

神奇的诞生之歌:《大雅·生民》译释与说解 434

爽朗的迁徙之歌:《大雅·公刘》译释与说解 452

结语:史诗的探索 467

附录一 《七月》译释 481

附录二 《文王》译释 500

附录三 《文王有声》译释 514

编后记 528

中国文字学概论 532

第一章 绪论 532

第一节 语言与文字 532

一、人类表情达意的工具 532

二、语言的起源 533

三、文字的起源 534

第二节 文字学的意义 536

一、文字的三要素 536

三、文字学名称的由来 537

二、文字学的意义 537

第三节 文字学的功用 539

一、古人研究文字学的目的 539

二、文字学的新使命 540

第二章 字形的变迁 543

第一节 未有文字以前的记事符号 543

一、结绳 543

二、八卦 544

第二节 文字之始 545

一、仓颉造字说 545

二、仓颉造字说之荒诞 545

三、文字是大众的产物 546

四、最古的文字 547

第三节 甲金文 549

一、甲骨文 549

二、金文 551

三、甲金文之重要 552

第四节 籀篆文 553

一、籀文 553

二、小篆 555

第五节 隶书(附八分楷书) 558

一、隶书 558

二、八分 560

三、楷书 561

第六节 草书与行书 562

一、草书 562

二、行书 563

第七节 总结 565

第三章 造字的条例 567

第一节 六书总说 567

一、六书的起源 567

二、六书的名称 568

三、六书的次序 569

四、总结 570

第二节 六书大意 571

一、形声 571

二、指事 573

三、会意 574

四、象形 576

五、转注 577

六、假借 579

第三节 总结 581

一、六书的价值 581

二、六书的演进 582

三、由六书的演进推论汉字的前途 583

第四章 字音概说 585

第一节 发音机关 585

一、发音机关的部位 585

二、发音机关的作用 587

第二节 语言的发生及演化 588

一、引言 588

二、语言的发生及形成 588

三、语音与地域 590

四、语音与时代 591

第三节 声与韵(一) 592

一、名称及意义 592

二、声之类别 593

三、清浊与声等 595

第四节 声与韵(二) 597

一、韵母 597

二、四声 598

三、阴阳 599

四、等呼 600

二、反切的原理及方法 601

一、反切的起源 601

第五节 反切 601

三、反切的流弊 603

第五章 字音的变迁 605

第一节 总说 605

第二节 古音 607

一、引言 607

二、古音的纽 607

三、古音的韵 608

第三节 今音 610

一、引言 610

二、广韵的纽 611

三、广韵的韵 612

第四节 国音 616

一、引言 616

二、中原音韵与洪武正韵 617

四、注音字母 618

三、王照官话字母与劳乃宣京音简字 618

第五节 国音字母与各期声韵之比较 623

一、与古音的比较 623

二、与今音的比较 624

三、与北音的比较 624

第六章 论字义 626

第一节 字义的变迁及其原因 626

一、字义的变迁 626

二、变迁的原因 627

第二节 训诂举例 628

一、训诂的意义 628

二、训诂的条例 628

第七章 汉字改革问题 633

第一节 总论 633

一、改革的理由 633

二、改革运动的兴起 636

第二节 创造新体形声字 641

一、新体形声字及其条例 641

二、提倡新体形声字的理由 644

三、新体形声字的批判 647

第三节 提倡简体字 649

一、简体字运动史略 649

二、汉字化简的原则 650

三、简体字批判 651

第四节 创制国语罗马字 653

一、国语罗马字运动史略 653

二、国语罗马字母及其读音 654

三、国语罗马字拼法条例 656

四、对于罗马字的疑难及其解答 661

第五节 汉字的前途 664

附录:为何出这第一本书 6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