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艺文,吴炳盛主编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北京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39022760
  • 页数:188 页
图书介绍:
《病理学基础》目录

绪论 1

一、病理学的内容 1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1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1

四、病理学常用观察方法 2

五、病理学的发展历程 2

第二节 病因学概述 4

二、疾病的概念 4

一、健康的概念 4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4

第一章 疾病概论 4

第三节 疾病过程的共同规律 6

一、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6

二、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6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6

一、疾病的经过 6

二、疾病的转归 7

第一节 组织的适应 9

一、萎缩 9

第二章 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9

二、肥大 10

三、增生 11

四、化生 11

第二节 组织的损伤 11

一、变性 11

二、细胞死亡 14

第三节 组织的修复 17

一、再生 17

二、肉芽组织 18

三、创伤愈合 20

四、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21

五、骨折愈合 21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3

第一节 充血 23

一、动脉性充血 23

二、静脉性充血 23

第二节 出血 25

一、原因及类型 25

第三节 血栓形成 26

三、对机体的影响 26

二、病理变化 26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27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和类型 27

三、血栓的结局 28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28

第四节 栓塞 29

一、栓子运行途径 29

二、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30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31

第五节 梗死 31

二、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32

三、梗死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32

第四章 炎症 34

第一节 炎症的原因 34

第二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34

一、变质 34

二、渗出 35

第三节 炎症的临床表现 38

一、局部表现 38

三、增生 38

二、全身反应 39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40

一、急性炎症 40

二、慢性炎症 42

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 43

一、痊愈 43

二、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44

三、蔓延扩散 44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45

第五章 肿瘤 45

第二节 肿瘤的形态结构与异型性 46

一、肿瘤的大体形态 46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47

三、肿瘤的异型性 47

第三节 肿瘤的生长、扩散及对机体的影响 48

一、肿瘤的生长 48

二、肿瘤的扩散 50

三、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51

二、蛋白质代谢 52

第四节 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 52

一、核酸代谢 52

三、糖代谢 53

四、酶代谢 53

第五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53

第六节 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54

一、癌前病变 54

二、非典型增生与原位癌 54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 55

第七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55

三、早期浸润癌 55

二、肿瘤的分类 56

三、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57

四、癌与肉瘤的区别 58

第八节 常见组织肿瘤的形态特征 58

一、上皮组织肿瘤 58

二、间叶组织肿瘤 59

第九节 肿瘤病因学及发病学 61

一、外界致癌因素 61

二、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 62

三、肿瘤发生的发病机制 63

第十节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 64

一、常规病理学检查方法 65

二、肿瘤标本的临床取材与送检 65

第十一节 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防治 66

一、肿瘤的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 66

二、肿瘤的防治原则 66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67

第一节 水、电解质代谢的生理基础 67

第六章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67

一、脱水 68

二、水肿 70

三、低钠血症 73

四、高钠血症 73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74

一、低钾血症 74

二、高钾血症 75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76

一、体内酸、碱的概念及其来源 76

第一节 酸碱平衡与酸碱平衡调节 76

第七章 酸碱平衡紊乱 76

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77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78

一、代谢性酸中毒 78

二、呼吸性酸中毒 79

三、代谢性碱中毒 80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81

四、呼吸性碱中毒 81

一、酸碱一致型 82

二、酸碱混合型 82

第八章 发热 83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 83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分类 83

一、感染性发热 83

二、非感染性发热 83

第三节 发热的机制 84

第五节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85

一、物质代谢变化 85

第四节 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 85

二、功能变化 86

第六节 发热的意义 86

第九章 缺氧 87

第一节 缺氧的概念 87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特点 87

一、低张性缺氧 87

二、血液性缺氧 88

三、循环性缺氧 88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89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89

四、组织性缺氧 89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90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90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90

五、代谢和组织细胞的变化 90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90

一、机体的代谢耗氧率 91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 91

三、按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的特点分类 92

二、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 92

一、按休克的原因分类 92

第十章 休克 92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92

第二节 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93

一、微循环缺血缺氧期 93

二、微循环淤血缺氧期 93

三、微循环衰竭期 94

第三节 休克时细胞代谢和器官功能变化 94

一、细胞代谢障碍 94

二、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灌流量 95

四、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 95

三、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95

三、多器官功能衰竭 95

一、去除病因 95

第四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95

二、重要器官功能变化 95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96

第一节 风湿病 96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96

二、基本病理变化 96

三、心脏病变和病理临床联系 97

四、心外器官病变 98

第二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99

一、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99

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99

第三节 心瓣膜病 100

一、二尖瓣狭窄 100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10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01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 101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01

三、主动脉狭窄 101

二、基本病理变化 102

三、主要动脉的病变 103

第五节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104

一、心绞痛 104

二、心肌梗死 105

三、心肌硬化 106

第二节 高血压 106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06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 107

第七节 心力衰竭 109

一、病因与分类 110

二、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机体的代偿功能 110

三、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111

四、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12

五、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114

四、结局及并发症 115

三、病理临床联系 115

二、病理变化 11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15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115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115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17

二、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117

第三节 肺炎 117

一、大叶性肺炎 117

二、小叶性肺炎 119

三、间质性肺炎 120

二、病理变化 122

第四节 肺硅沉着症 12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22

三、分期 123

四、并发症 123

第五节 呼吸功能不全 123

一、原因和发生机制 124

二、机体的主要代谢和功能变化 126

二、病理变化 128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28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 128

第十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128

三、病理临床联系 129

四、结局与并发症 129

第二节 肝硬化 130

一、病因及分类 130

二、病理变化特点 130

三、病理与临床的联系 131

第三节 肝性脑病 133

一、原因、发生机制及诱因 133

二、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 135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13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37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137

二、分类 138

第二节 肾盂肾炎 14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41

二、类型 142

第三节 肾功能不全 144

一、急性肾功能不全 144

二、慢性肾功能不全 145

三、尿毒症 147

第十五章 生殖系统疾病与性传播性疾病 148

第一节 慢性子宫颈炎 148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48

二、病理变化 148

二、病理变化 149

三、病理临床联系 149

第二节 子宫内膜增生症 14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49

第三节 水泡状胎块 15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50

二、病理变化 150

三、病理临床联系 150

第四节 乳腺增生症 151

一、腺病 151

第五节 性传播性疾病 152

一、淋病 152

二、乳腺囊肿病 152

二、梅毒 153

三、尖锐湿疣 154

四、艾滋病 154

第十六章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56

第一节 结核病 15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56

二、基本病理变化 156

三、基本病理变化的转化规律 157

四、肺结核病 157

五、肺外结核病 16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62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162

二、基本病理变化 163

三、临床病理类型 164

第三节 伤寒 16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66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66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 16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68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168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169

第五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6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69

第六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17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70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170

第七节 脊髓灰质炎 172

第八节 流行性出血热 17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72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172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173

第九节 阿米巴病 17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73

第十节 血吸虫病 175

一、病因及感染途径 175

二、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 175

三、主要脏器的病变及病理临床联系 176

第十一节 丝虫病 17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77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177

病理学基础实验指导 179

实验二 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80

实验一 活体组织检查与尸体剖检 180

实验三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81

实验四 炎症 182

实验五 肿瘤 183

实验六 心血管系统疾病 184

实验七 呼吸系统疾病 185

实验八 消化系统疾病 186

实验九 泌尿系统疾病 186

实验十 传染病 18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