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全国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  华东卷  上
全国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  华东卷  上

全国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 华东卷 上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2091829
  • 页数:55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自然生态及社会经济概况、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成绩、生态现状及动态变化、生态退化的影响及成因分析、基本结论及对策和附录部分。本书是在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调查报告和西部、中东部、调查报告基础上汇总编写成。
《全国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 华东卷 上》目录

山东篇 3

1 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概况 3

1.1 自然环境基本特征 3

1.2 社会经济主要特点 6

2 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成绩 12

2.1 机构与法制建设 12

2.2 生态保护领域取得的进展 13

2.3 生态建设 16

3 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19

3.1 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19

3.2 植被状况及其动态变化 35

3.3 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 48

3.4 生物多样性保护 83

3.5 工矿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与生态重建情况 103

3.6 农村生态环境状况 107

3.7 小城镇建设及其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119

3.8 生态灾害 124

4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影响 130

4.1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30

4.2 生态环境变化影响 134

5 生态环境退化成因分析 136

5.1 自然因素 136

5.2 人为因素 137

5.3 经济因素 138

5.4 法制政策因素 138

5.5 观念因素 139

5.6 组织管理和科技因素 139

6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140

6.1 加强领导,强化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思想 140

6.2 加强立法和执法,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140

6.5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投入机制 141

6.4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水平 141

6.3 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141

6.6 加强教育,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142

附件:泰山典型风景旅游区生态调查报告 143

安徽篇 151

1 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51

1.1 自然环境概况 151

1.2 社会经济 156

2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成绩 159

2.1 机构与法制建设 159

2.2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160

2.3 森林生态建设与保护 162

2.4 生物多样性保护 163

2.5 水资源开发与保护 165

2.6 水土保持 167

2.7 生态环境保护 168

2.8 风景旅游区建设与管理 172

3 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174

3.1 土地资源现状及其变化 174

3.2 林草生态系统现状及其变化 182

3.3 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其变化 203

3.4 生物多样性现状 212

3.5 水生态现状及其变化 225

3.6 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 250

3.7 小城镇发展及生态环境现状 264

3.8 矿产资源开采利用及矿区生态环境现状 268

3.9 风景旅游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 283

3.10 生态灾害发生情况 286

4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96

4.1 土地资源环境问题 296

4.2 森林生态环境问题 302

4.3 生物多样性问题 313

4.4 水生态环境问题 321

5.1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327

5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327

5.2 评价方法 331

5.3 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336

6 生态环境变化的后果 347

6.1 耕地资源减少的后果 347

6.2 工程建设的生态后果 347

6.3 农业生态环境变化的后果 349

6.4 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的后果 350

6.5 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后果 350

6.6 水旱灾害危害加重 351

6.7 生态环境恶化制约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52

7 结论与对策 354

7.1 结论 354

7.2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对策 356

1.1 自然生态环境特点 371

1 江苏省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特点 371

江苏篇 371

1.2 区域社会经济特点 379

2 生态保护与建设成绩 389

2.1 机构与法制建设 389

2.2 生态保护 391

2.3 生态建设 393

2.4 生态示范区与有机食品基地建设 395

3 生态环境现状及动态变化 398

3.1 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 398

3.2 植被状况及其动态变化 412

3.3 水生态现状及动态变化 423

3.4 生物多样性保护 458

3.5 工矿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与生态重建情况 482

3.6 农村生态环境 486

3.7 城镇生态环境 506

3.8 生态灾害 518

4.1 生态环境优势、劣势与趋势 525

4 调查基本结论 525

4.2 生态环境危象显露 526

5 生态环境退化主要原因分析 533

5.1 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退化的概念 533

5.2 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 534

6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战略对策 539

6.1 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编制《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 539

6.2 以制度创新为基础,为创建生态省提供支持与保证 542

6.3 打造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切实解决重点生态问题 544

结语 550

参考文献 551

上海篇 555

1 前言 555

1.1 调查背景 555

1.2 调查目的意义 555

1.3 主要调查内容 556

1.4 组织实施 558

2 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560

2.1 自然环境概况 560

2.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568

2.3 土地利用状况 576

2.4 水资源状况 584

2.5 大气环境质量 600

2.6 声环境质量 607

2.7 固体废物处置 614

2.8 森林资源状况 617

2.9 生物多样性 624

2.10 上海市的主要灾害及其预防 647

3 生态保护与建设 656

3.1 机构与法规建设 656

3.2 水环境综合整治 660

3.3 生态示范建设 666

3.4 自然保护建设 668

4.1 湿地调查 675

4 生态环境状况专题调查 675

4.2 长江口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693

4.3 水源保护 717

4.4 上海城市绿化发展状况分析 741

4.5 外来物种和生物入侵 768

4.6 农村生态环境状况 788

5 生态环境调查主要结论及保护对策研究 812

5.1 生态环境调查主要结论 812

5.2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及保障措施 825

浙江篇 837

1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 837

1.1 自然环境概况 837

1.2 区域社会经济特点 839

2 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成绩 843

2.1 机构建设和法制建设 843

2.2 生态环境保护 844

2.3 生态建设 848

3 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850

3.1 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 850

3.2 植被 858

3.3 陆域水生态 862

3.4 湿地生态 869

3.5 海洋生态 873

3.6 生物多样性 881

3.7 农村生态 895

3.8 城市(镇)生态环境 900

3.9 生态灾害 904

3.10 工矿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与生态重建情况 907

4 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成因及影响分析 910

4.1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910

4.2 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910

4.3 生态环境变化影响分析 911

5.2 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政策体系 914

5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914

5.1 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 914

5.3 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915

5.4 进一步加强污染控制,改善环境质量 916

5.5 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916

5.6 加强土地、森林资源保护,控制水土流失 917

5.7 强化城市规划,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917

5.8 综合整治,保护农村与农业生态环境 918

5.9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外来物种的安全防范 918

5.10 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919

参考文献 920

江西篇 923

1 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现状 923

1.1 自然生态环境现状 923

1.2 区域社会经济现状 928

2.2 生态保护 929

2.1 机构建设与法制建设 929

2 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成绩 929

2.3 生态建设 945

3 生态资源开发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949

3.1 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949

3.2 植被状况及其动态变化 959

3.3 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 965

3.4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 980

3.5 工矿开发的生态破坏与重建状况 981

3.6 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992

3.7 城镇生态环境现状 996

3.8 生态灾害 1001

4 生态环境退化影响分析 1009

4.1 影响社会安定 1009

4.2 加剧自然灾害 1010

4.3 巨大的经济损失 1012

4.4 制约可持续发展 1015

5 生态环境变化因素分析 1018

5.1 人为因素 1018

5.2 自然因素 1023

6 典型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分析 1026

6.1 鄱阳湖生态环境调查 1026

6.2 赣南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调查 1057

7 江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1076

7.1 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责任制 1076

7.2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法制 1076

7.3 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管的统一体制 1077

7.4 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确保江西省生态安全和环境安全 1077

7.5 建立生态建设投入的市场运作机制 1077

7.6 建立全民参与的社会体系 1077

7.7 科学规划,坚持创新,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水平 1078

7.8 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 1078

8.1 全省生态环境现状在国内尚属良好 1079

8 调查的基本结论 1079

8.2 全省生态环境总体呈退化的趋势 1080

8.3 调查表明,江西省生态环境的比较优势突出,但全省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要尽快扭转 1080

福建篇 1083

1 福建生态环境总体特征 1083

1.1 背山面海,相对独立而又有紧密内部联系的地理单元 1083

1.2 以湿润中、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导的生态环境要素组合和较高的能量积累与物质循环速率 1084

1.3 以地貌的空间格局为主导的陆域景观生态空间分异 1087

1.4 在较优越的生态环境中隐藏着特殊的生态脆弱性 1088

2 影响生态环境演化的社会经济因素 1090

2.1 经济发展 1090

2.2 社会发展 1094

3 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成绩 1098

3.1 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和法规建设 1098

3.2 生态保护 1099

3.3 生态建设 1101

4.1 土地利用和土地退化现状及其动态变化 1104

4 陆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1104

4.2 陆域植被状况及其动态变化 1110

4.3 陆域水生态现状及其变化 1114

4.4 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 1119

4.5 工矿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情况 1122

4.6 农村生态环境状况 1124

4.7 城镇生态环境 1130

4.8 陆域生态灾害 1136

5 海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 1141

5.1 近岸海域总体状况 1141

5.2 海湾生态环境 1148

5.3 河口区生态环境 1151

5.4 岛屿及其周围水域生态环境 1153

5.5 红树林生态系统 1154

5.6 海洋生态灾害 1157

6.1 对经济的影响 1160

6 生态环境退化对福建省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160

6.2 对社会的影响 1161

6.3 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161

7 福建生态环境变化的机制和驱动力—状态—响应分析 1163

7.1 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机制问题 1163

7.2 土地利用及其生态问题 1164

7.3 森林资源利用和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问题 1167

7.4 海湾资源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1168

7.5 生态环境问题的体制和政策因素 1171

8 基本结论 1172

9 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1173

9.1 编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按规划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173

9.2 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及生态省建设工作相衔接 1173

9.3 突出森林生态系统保育、近岸海域生态管护和经济走廊带生态建设三个重点 1174

9.4 狠抓生态教育、监测、管理和建设四个环节 1175

参考文献 117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