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罗马法原理
罗马法原理

罗马法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朝璧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3665556
  • 页数:6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陈朝璧先生《罗马法原理》的重新校注版,从物权法、债权法、诉讼法等几个方面对罗马法作了介绍,结合了专业知识和现代法例的比较,为罗马法学的经典之作。
《罗马法原理》目录
标签:原理

居序王序宋序校序校注说明绪论第一节 罗马法之定义  3

一、可供研究现代比较法之基础  4

第二节 罗马法对于法学之贡献  4

第三节 罗马人之法律观  5

二、可使初学者养成法律观念  5

一、重形式  6

第四节 罗马法之特质  6

二、主严峻  7

五、立法不统一  8

四、司法不统一  8

三、不平等  8

一、罗马法之幼稚时期  9

第五节 罗马法之渊源  9

二、罗马法之进步时期  11

(二)民众大会及平民会议决议  12

(一)习惯  12

(四)法学家解答  13

(三)元老院决议  13

(五)裁判官告示  14

三、罗马法之昌明时期  15

(三)皇帝敕令  16

(二)元老院决议  16

(一)民众大会及平民会议决议  16

(五)法学家解答  17

(四)裁判官告示  17

四、罗马法之衰落时期  18

(二)罗马君主政体变为绝对专制政体  19

(一)法学研究之中断  19

一、公法与私法  21

第六节 罗马法之分类  21

三、市民法、万民法与自然法  22

二、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22

五、人法、物法与诉讼法  23

四、市民法与大法官法  23

(一)文义解释  24

二、学理解释  24

第七节 罗马法之解释  24

一、强制解释或法律解释  24

(三)类推解释  25

(二)论理解释  25

本论第一编 总则第一章 人  31

(一)出生  32

一、人之出生与死亡  32

第一节 自然人  32

(二)死亡  34

(一)自由权  36

二、权利能力  36

(二)市民权  50

(三)家族权  55

(四)人格减等  56

(五)令名减少  60

(一)全无行为能力者  62

三、行为能力  62

(二)有限制行为能力者  63

(三)有完全行为能力者  66

(一)社团  67

二、法人之分类  67

第二节 法人  67

一、法人之意义  67

(二)财团  68

(二)法人消灭之条件  70

(一)法人成立之条件  70

三、法人之成立与消灭  70

本章参考书纪要  71

(三)被动遗嘱能力  71

四、法人之权利能力  71

(一)商贸权  71

(二)诉权  71

(一)有体物与无体物  74

一、物之性质方面之分类  74

第二章 物  74

第一节 物之意义  74

第二节 物之分类  74

(二)动产与不动产  75

(四)可分物与不可分物  76

(三)消费物与不消费物  76

(一)融通物与不融通物  77

二、物之用途方面之分类  77

(五)替代物与不可替代物  77

(三)单一物与集合物  80

(二)特定物与不特定物  80

(四)主物与从物  81

(一)要式移转物与略式移转物  84

三、物之移转方式方面之分类  84

(二)依移转方式分类之标准  85

本章参考书纪要  86

第一节 总论  88

第三章 法律行为  88

二、法律行为之分类  90

一、法律行为之意义  90

第二节 法律行为之意义与分类  90

(二)须当事人之法律行为系出于真实意思  91

(一)须当事人为有能力人  91

第三节 法律行为之要件  91

一、关于当事人之要件  91

(二)须标的有可能性  93

(一)须标的之内容已经确定或嗣后得以确定  93

二、关于标的之要件  93

一、要素  94

第四节 法律行为之元素  94

(三)须标的合法  94

(四)须标的对于当事人供相对之利益  94

三、关于形式之要件  94

(二)期限  95

(一)条件  95

二、常素  95

三、偶素  95

第五节 代理  96

(三)负担  96

一、无效之法律行为  97

第六节 法律行为之无效与撤销  97

二、可以撤销之法律行为  98

(二)因违反“禁止法”依法应归无效之法律行为  98

(一)缺少要素之法律行为  98

本章参考书纪要  99

二、期间  102

一、期日  102

第四章 期日及期间  102

第一节 期日及期间之意义  102

第二节 期日及期间之计算  103

本章参考书纪要  105

第五章 消灭时效  106

本章参考书纪要  107

一、二人以上之当事人  111

第一节 债权之意义  111

第二编 债权第一章 通则  111

第二节 债之发生  112

三、债之保护  112

二、债权之标的  112

(一)总论  113

一、契约  113

(二)契约之要素  121

(一)无因管理  125

二、准契约  125

(二)不当得利  127

(三)其他准契约  128

(一)侵权行为之意义  129

三、侵权行为  129

(二)侵权行为之种类  130

一、给付之意义  141

第三节 债之标的(给付)  141

(三)给付须经确定或嗣后得以确定  142

(二)给付须属合法  142

二、给付之要件  142

(一)给付须属可能  142

三、给付之分类(债权之分类)  143

(四)给付须于债权人有益  143

(二)任意债权与选择债权  144

(一)单一债权与集合债权  144

(四)金钱债权  145

(三)种类债权与特定债权  145

(五)利息债权  146

(六)损害赔偿之债权  147

(一)给付之原则  151

二、给付  151

第四节 债之效力  151

一、总论  151

(二)不给付或不完全给付  152

(四)代偿请求权  153

(三)给付不能  153

(五)无支付能力之债务人  154

(一)债务人之迟延  156

三、迟延  156

(二)债权人之迟延  159

(二)废罢诉权之要件  162

(一)总论  162

四、保全  162

(三)废罢诉权之效果  163

(一)给付不能  164

五、契约  164

(二)定金  165

(三)违约金  166

(四)契约之解除与契约之终止  167

(五)契约之效力  168

(一)连带之偾今昔之区别  170

二、连带之债及共同之债(约定连带之债)  170

第五节 多数债务人及债权人  170

一、分割之债  170

(二)连带之偾  171

(三)共同之偾  172

(四)连带之偾及共同之偾之性质  173

一、关于移转债权债务之理论  174

第六节 债之移转  174

(五)债权人及债务人间相互之关系  174

(三)诉讼通知  175

(二)诉讼代理  175

二、债权之让与方式之演进  175

(一)债之变更  175

(一)让与人与受让人间之效力  176

四、债权之让与之效力  176

(四)权利之继承  176

三、罗马法上之债权让与制度对于现代法例之影响  176

(二)双务契约中之债权  177

(一)当事人间预约不许让与者  177

(二)受让人与债务人间之效力  177

五、不得让与之债权  177

一、总论  178

第七节 债之消灭  178

(三)依法律之一般原则而不得让与者  178

(一)清偿之意义与清偿之理论  179

二、清偿  179

(二)清偿之要件  180

(三)清偿之效果  182

(四)清偿之证明  183

三、提存  184

(一)抵销之意义与其功用  185

四、抵销  185

(二)抵销之要件  186

(四)抵销之效力  187

(三)抵销之限制  187

(二)变更之要件  188

(一)变更制度之沿革  188

五、变更  188

(一)市民法上之免除  189

六、免除  189

七、混同  190

(二)万民法上之免除  190

本章参考书纪要  191

(一)物件  194

一、通则  194

第二章 各种之债  194

第一节 买卖  194

(二)价金  197

(一)出卖人之义务  198

二、买卖之效力  198

(三)意思之合致  198

(二)买受人之义务  202

三、买回  203

四、特种买卖  204

第二节 互易  205

(一)普通要件  206

二、赠与之要件  206

第三节 赠与  206

一、赠与之意义  206

(二)特别要件  207

四、附有负担之赠与  208

三、赠与之效果  208

五、赠与之撤销  209

(一)出租人之义务  210

二、租赁之效果  210

第四节 租赁  210

一、总论  210

(二)承租人之义务  211

(一)租赁物之灭失  212

三、租赁契约之终止  212

(四)当事人解除契约之意思  213

(三)租赁期间之届满  213

(二)权利之混同  213

(二)使用借贷之要件  214

(一)使用借贷之意义  214

第五节 借贷  214

一、使用借贷  214

(三)使用借贷之效果  215

(二)消费借贷之要件  216

(一)消费借贷之意义  216

(四)使用借贷之终止  216

二、消费借贷  216

(三)消费借贷之效果  217

(四)消费借贷之限制  218

第六节 雇佣  219

一、承揽契约之意义及与租赁契约之差别  220

第七节 承揽  220

三、承揽契约之效果  221

二、承揽契约与买卖契约之差别  221

一、总论  222

第八节 委托  222

(一)对于当事人间之效果  223

三、委托契约之效果  223

二、委托契约之要件  223

(二)对于第三人之效果  225

(二)特别原因  226

(一)一般原因  226

四、委托契约之终止  226

二、寄托契约之要件  227

一、总论  227

第九节 寄托  227

(一)受寄人之义务  228

三、寄托契约之效果  228

(二)变例寄托  229

(一)必要寄托  229

(二)寄托人之义务  229

四、特别寄托  229

一、总论  230

第十节 合伙  230

(三)系争物之寄托  230

二、合伙契约之要件  231

(一)对于合伙人间之效果  232

三、合伙契约之效果  232

(二)对于第三人之效果  233

(二)特别原因  234

(一)一般原因  234

四、合伙之解散  234

一、总论  236

第十一节 保证  236

(一)要件  237

二、诚意负责保证  237

(二)效果  238

三、委托保证  242

四、简约保证  243

本章参考书纪要  244

第三编 物权第一章 物权之意义  249

本章参考书纪要  250

第一节 所有权之意义与其特征  252

第二章 所有权  252

二、以保护社会利益为目的之限制  254

一、以保护债权为目的之限制  254

第二节 所有权之限制  254

三、以保护相邻关系为目的之限制  255

第三节 所有权之沿革  256

一、所有权之原始状态  256

二、罗马法上所有权之演进  257

一、因国家之处分而取得之所有权  260

第四节 所有权之取得  260

(一)先占  261

二、原始取得  261

(二)加工  262

(三)孳息之取得  263

(四)添附  266

(一)曼兮帕蓄  270

三、协议传来取得  270

(二)拟诉弃权  271

(三)让渡  272

(一)取得时效  274

四、强迫传来取得  274

(二)分配裁判  279

(三)因法律之规定而取得所有权  280

第五节 所有权之保护  281

(四)外国人之所有权  282

(三)州县土地所有权  282

一、各种所有权保护方法上之区别  282

(一)市民法上之所有权  282

(二)大法官法上之所有权  282

(一)返还所有物之诉  283

二、保护所有权之重要诉权  283

(二)禁止妨害之诉  287

(三)普布利西安之诉  288

一、所有权与标的物同时消灭者  289

第六节 所有权之消灭  289

二、所有权单独消灭者  290

本章参考书纪要  291

第三章 地上权  293

本章参考书纪要  294

一、永佃权之意义及其沿革  296

第四章 永佃权  296

二、永佃权人之权利  297

三、永佃权人之义务  298

本章参考书纪要  299

四、永佃权之消灭  299

第五章 役权  301

(一)基本概念  303

一、用益权  303

第一节人役权  303

(三)用益权人之权利  304

(二)用益权标的物之条件与准用益权  304

(五)用益物所有人之义务  305

(四)用益物所有人之权利  305

二、使用权  307

三、居住权与奴隶及家畜使用权  308

二、地役权之条件  309

一、地役权之意义  309

第二节 地役权  309

三、地役权之分类  310

(一)田野地役  312

(二)城市地役  313

一、市民法之规定  315

第三节 役权之设定  315

二、裁判官法之规定  316

(二)契约  317

(一)遗嘱  317

三、优帝时代之法律  317

(五)长期占有之时效  318

(四)法律之规定  318

(三)分配裁判  318

二、役权之抛弃  319

一、役权之基本条件之丧失  319

第四节 役权之消灭  319

四、终期或解除条件之到来  320

三、役权之不行使  320

二、准用之保全之诉  321

一、保全之诉  321

第五节 役权之保护  321

三、令状  322

本章参考书纪要  323

第六章 信托质权、物件质权及抵押权  325

第一节 信托质权  326

第三节 抵押权  327

第二节 物件质权  327

(一)依当事人意思设定之担保物权  328

一、关于设定方式之条件  328

第四节 信托质权、物件质权及抵押权成立之条件  328

(二)依裁判官制度设定之担保物权  329

三、关于债权之条件  330

二、关于标的物之条件  330

(三)由法律直接规定之担保物权  330

二、信托质权之效力  331

一、信托质权、物件质权及抵押权之共同效力  331

第五节 信托质权、物件质权及抵押权之效力  331

(三)优先权  332

(二)追及权  332

三、物件质权及抵押权之效力  332

(一)占有之权能  332

(四)出卖之权能  333

一、因债权之消灭而消灭者  334

第六节 信托质权、物件质权及抵押权之消灭  334

二、抵押权等本身单独消灭者  335

本章参考书纪要  336

第一节 占有之意义与要素  338

第七章 占有  338

(一)体素  339

一、萨维尼关于占有之理论  339

二、耶林关于占有之理论(萨耶二氏之争点)  340

(二)心素  340

三、萨耶二氏所持理论之比较  341

(二)关于占有客体之限制  342

(一)关于占有主体之限制  342

第二节 占有之取得  342

一、取得占有之限制  342

(一)占有体素之取得  343

二、取得占有之方法  343

(二)占有心素之取得  344

(二)基于占有物之事实  345

(一)基于占有人本身之事实  345

第三节 占有之丧失  345

一、占有体素之丧失  345

(三)基于他人之行为而发生之事实  346

一、代理占有之沿革  347

第四节 占有之代理  347

二、占有心素之丧失  347

二、代理占有之取得  348

三、代理占有之丧失  349

一、总论  350

第五节 占有之效力(占有之保护)  350

(一)保全占有之令状  351

二、占有令状之种类  351

(二)回复占有之令状  352

第六节 准占有(权利占有)  354

本章参考书纪要  355

一、男系亲(宗亲)  361

第一节 罗马法上亲属关系之沿革及其种类  361

第四编 亲属第一章 通则  361

(二)宗族  362

(一)家族  362

二、血亲  363

(三)宗统  363

第二节 亲系及亲等  364

三、姻亲  364

本章参考书纪要  368

一、婚姻之意义  370

第一节 总论  370

第二章 婚姻  370

三、结婚与生育之奖励  371

二、婚姻与夫权  371

四、一夫一妻制与姘度婚  372

第二节 婚约  373

(二)须男女二人均为已适婚人  374

(一)须男女二人均有市民法规定之婚姻权  374

第三节 结婚  374

一、婚姻之要件  374

(四)须经双方家父之许诺  375

(三)须当事人未于过去有与婚姻抵触之志愿  375

(六)须无法律上之障碍  376

(五)须男女双方同意  376

三、结婚之方式  379

二、婚姻之无效  379

(一)正式婚姻  380

(二)略式婚姻  382

(一)有夫权之婚姻  383

一、婚姻之普通效力  383

第四节 婚姻之效果  383

(二)无夫权之婚姻  384

(一)通则  386

二、夫妻财产制  386

(三)分别财产制  388

(二)统一财产制  388

(四)嫁资  389

(五)对妻赠与  395

(一)非基于关系人本意之原因  396

一、消灭婚姻关系之各种原因  396

第五节 婚姻关系之消灭  396

(二)基于关系人本意之原因  398

(一)离婚之种类及其限制  399

二、离婚  399

(二)离婚之方式  404

(三)离婚之结果  405

本章参考书纪要  406

二、子女与母之关系  408

一、子女与父之关系  408

第三章 父母子女及家父权  408

第一节 总论  408

一、婚生子女  409

第二节 家父权之发生  409

三、家父权问题与本章之内容  409

(一)非婚生子女与生父相互间在法律上之关系之沿革  411

二、认领子女  411

(二)非婚生子女认领之方式及其效果  412

(一)总论  414

三、收养子女  414

(二)自权人之收养  416

(三)他权人之收养  418

第三节 家父权之效果  419

一、家父权对于家子身份方面之效果  420

(一)家子之商贸权及家父家子间财产上之法律关系  421

二、家父权对于家子财产方面之效果  421

(二)家子之特有财产  422

(三)家父对于家子之法律行为所负之责任  424

一、家父权单独消灭之原因  425

第四节 家父权之消灭  425

二、家父权及家父家子间宗亲关系同时消灭之原因  426

本章参考书纪要  428

第一节 总论  431

第四章 监护及保佐  431

(一)监护人之设置  432

一、未适婚人之监护  432

第二节 监护  432

(二)监护人之职务及其权限  437

(三)监护职务之拒绝  442

(四)监护之终止  443

(五)受监护人之保障  444

(一)监护人之设定  446

二、女子之监护  446

(三)监护人之职务与权限  447

(二)监护人之充任  447

一、总论  448

第三节 保佐  448

二、精神病人之保佐  450

四、未成年人之保佐  451

三、浪费人之保佐  451

本章参考书纪要  454

第五章 扶养  456

本章参考书纪要  457

第六章 家  458

一、家主权  459

二、保主权  460

本章参考书纪要  461

本章参考书纪要  462

第七章 亲属会议  462

第五编 继承第一章 总论  465

本章参考书纪要  466

第一节 绪论  468

第二章 遗产继承人(法定继承)  468

(一)正统继承人 471

一、《十二表法》之制度  471

第二节 罗马各种时期中之法定继承人  471

(二)最近宗族亲  472

(一)子女  473

二、裁判官法之制度  473

(三)同宗统人  473

(四)配偶  474

(三)血亲  474

(二)市民法上之继承人  474

(一)帝政时代之修改  475

三、帝政时代之制度  475

四、优帝时代之制度  476

(二)东罗马帝国之修改  476

二、市民法  479

一、总论  479

第三节 继承权之丧失  479

三、裁判官法  480

(一)排除尊亲属参加继承之法定原因  481

四、优帝时代之法律  481

第四节 继承权之保护(基于继承权之诉权)  482

(二)排除卑亲属参加继承之法定原因  482

一、市民法上请求继承之诉  483

(一)关于财物之令状  484

二、裁判官法上继承权之保护  484

本章参考书纪要  485

(四)请求继承占有之诉  485

(二)关于遗赠之令状  485

(三)拟制继承人之诉  485

(二)接受继承之要件  488

(一)总论  488

第三章 遗产之继承  488

第一节 效力  488

一、继承之接受  488

(三)接受继承之方式  489

(四)接受继承之时间  490

二、继承之一般效果  492

三、继承人间之关系  493

四、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债权人间之关系  494

(二)继承人所受之保护  495

(一)被继承人之债权人所受之保护  495

第二节 限定之继承  497

一、总论  498

第三节 遗产之分割  498

(一)被解放者财产之扣还  499

二、裁判官法上之扣还制度  499

(一)被解放者财产之扣还  501

三、帝政时代之扣还制度  501

(二)嫁资之扣还  501

(二)卑亲属财产之扣还  502

第四节 继承之抛弃  503

第五节 无人承认之继承  505

本章参考书纪要  507

第一节 通则  508

第四章 遗嘱  508

(二)受遗人之能力  509

(一)总论  509

一、继承人之指定  509

(三)继承人指定之方式  513

二、遗嘱人之能力  517

(一)总论  517

(二)不得为遗嘱之人  518

三、遗嘱之限制  520

第二节 遗嘱之方式  522

一、遗嘱之普通方式  522

(一)罗马古代之遗嘱  522

(二)罗马建国后第7世纪之遗嘱  523

(三)裁判官法上之遗嘱  524

(四)东罗马时代之遗嘱  524

二、遗嘱之特别方式  525

(二)盲人、聋哑人之遗嘱  526

(三)乡人之遗嘱  526

(四)传染病人之遗嘱  526

(一)军人遗嘱  526

一、总论  527

第三节 效力  527

二、遗嘱之条件与期限  527

(五)尊亲属对其卑亲属所为之遗嘱  527

三、遗赠  529

(一)遗赠之意义  529

(二)遗赠之要素  530

(三)遗赠之取得  535

(四)死因赠与  536

第四节 执行  537

第五节 撤销  538

第六节 特留份  539

一、疏忽之遗嘱之诉之要件  540

二、疏忽之遗嘱之诉之效果  541

本章参考书纪要  542

第六编 诉讼法第一章 法定诉讼程序  549

第一节 法定诉讼之特质  549

第二节 法定诉讼之诉讼程序  550

一、预审  550

二、复审  551

第三节 诉讼之方式  551

一、金钱决讼式  552

(一)对物决讼  552

二、指定推事式  553

三、请求返还式  553

(二)对人决讼  553

(一)拘禁式之沿革  554

(二)拘禁式之种类  554

四、拘禁式  554

(三)拘禁式之程序  555

(一)关于军事之债务  556

(二)关于财政之债务  556

五、扣押式  556

(三)关于宗教之债务  557

本章参考书纪要  557

第二章 程式诉讼程序  559

第一节 预审  560

一、民选推事之设定  561

二、原告之请求  561

五、分配裁判  563

四、判决要旨  563

六、前书  563

三、请求之原因  563

七、抗辩  564

第二节 复审  564

二、民选推事判决之废弃  567

一、执政官及裁判官之干预  567

三、回复原状  567

第三节 上诉  567

第四节 执行  568

一、对人执行  568

四、上诉  568

二、对物执行  569

第五节 裁判官之非常处置  570

一、裁判官之口约  570

三、令状  571

(一)依令状之方式而分类  571

二、特准占有  571

(二)依令状之内容而分类  572

四、回复原状  572

(三)须于短期间内请求之  573

(二)须原告蒙受重大及显不公平之损害  573

(四)须有正当之原因  573

(一)须原告所受之损害,别无其他救济方法  573

本章参考书纪要  575

第三章 非常诉讼程序  577

第一节 总论  577

二、审理  578

一、传唤  578

(一)当事人之一方不到庭者  578

第二节 非常诉讼程序之特质  578

(二)当事人均到庭者  579

三、判决  579

四、上诉  580

五、执行  580

本章参考书纪要  581

附录一 校注译名对照表  583

附录二 参考书目中西文对照一览表  591

附录三 拉丁文中文术语对照表  602

附录四 陈朝璧生平年表  634

校注后记  6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