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建,贾后明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305048186
  • 页数:2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根据《中央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及教育部有关思想政治课大纲编写而成。阐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和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用丰富的例证说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目录

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

导言 1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2

三、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方法 4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其理论成果 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6

一、第一次飞跃及其理论成果 6

二、第二次飞跃及其理论成果 7

三、第三次飞跃及其理论成果 7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8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8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与主要内容 11

三、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3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变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4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14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5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6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7

一、世纪之交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17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8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0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21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 21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22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24

第六节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27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和对象 30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30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0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31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32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33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34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34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35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36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37

一、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37

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基本依据和基本途径 38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39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40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 42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43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6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46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特征 46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条件 47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47

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47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48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49

一、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49

二、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50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5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51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51

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 52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56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 56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56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概括 5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61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61

二、发展才是硬道理 62

第三节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63

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 63

二、发展包含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4

三、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思想的基本要求 6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6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68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6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涵 6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69

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70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7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72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7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73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7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7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 7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75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验 76

二、10条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7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验 76

第六章 中国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 82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82

一、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意义 82

二、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提出的过程 83

三、新时期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83

四、“三步走”战略的意义 84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 85

一、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区别 85

二、科学发展观要求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86

三、科学发展观要求城乡环境保护的统筹协调 87

四、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87

第三节 实现“三步走”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 89

一、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89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90

三、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91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91

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92

六、依据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93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9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95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设想 95

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践 9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99

一、分配问题的重要性 99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认识 100

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的分配原则 10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征 102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 108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108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08

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109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 110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支柱 111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112

一、人民民主专政 113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3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14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5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15

一、依法治国的内涵 115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16

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16

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17

第四节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 118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18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119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22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122

一、文化的含义 122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12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12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12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25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12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26

二、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12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27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 129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129

二、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则要求 129

三、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 129

第十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3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133

一、传统和谐观与马克思主义和谐观的比较 133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134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135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136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标 136

二、构建和谐社会是人民的要求 137

三、构建和谐社会是评价改革得失的标准,是解决目前矛盾的需要 138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思路 138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138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思路 139

第十一章 “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的完全统一 141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 141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141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 142

第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实践 144

一、“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44

二、“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重大意义 146

第三节 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147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147

二、台湾问题的实质与美国政府的责任 149

三、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障碍和前景 151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 156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的形成过程 156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战略 156

二、20世纪60年代的“两条线”外交战略 157

三、20世纪70年代的“一条线”外交战略 158

四、改革开放时期的“全方位”外交战略 160

第二节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概括和认识 162

一、和平与发展主题观及其内涵 162

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63

第三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63

一、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 163

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64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64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68

第一节 全心全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168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68

二、中国革命的胜利来源于人民的支持 168

三、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群体的变化 168

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 169

第二节 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170

一、我国民族情况 170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内容 170

三、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171

四、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 171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171

一、统一战线的认识 171

三、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特点与要求 173

二、统一战线是我党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 173

第四节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174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175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175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176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78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78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78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79

第二节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181

一、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181

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82

第三节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82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党的建设 182

二、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183

三、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党的建设 184

第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精髓 18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历史发展 187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88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曲折发展和重新确立 189

三、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 190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 191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 192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95

第三节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7

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97

二、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98

结束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总结 204

后记 2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