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哲学辨思
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哲学辨思

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哲学辨思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顾玉平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06047831
  • 页数:42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对立统一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基原出发,分析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在矛盾动力论的形成与发展,分析我国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变化的原因。
《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哲学辨思》目录

第一章 矛盾同一性与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动力机制 1

一、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一)对立统一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基原 2

(二)同一性和斗争性地位与作用的辩证性 7

(三)同一性是事物量变状态下的发展主轴 12

(四)和谐是矛盾同一性的表现形式与价值特质 15

二、社会主义矛盾动力论的形成与发展 20

(一)社会主义矛盾动力论的基本定位 21

(二)社会主义矛盾动力论的创造性发展 29

(三)斗争性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巩固的主旋律 35

三、历史的转折与和谐哲学的诞生 43

(一)历史的转折 45

(二)系统共进的构建 52

(三)和谐哲学的诞生 57

(四)和谐哲学的人类学意义 61

第二章 阶层合作是协调社会成员矛盾的基本对策 70

一、阶级社会阶级合作的形式与作用 72

(一)阶级社会阶级合作的形式 72

(二)阶级社会阶级合作的作用 79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阶级阶层合作 83

(一)列宁阶级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84

(二)毛泽东阶级阶层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85

(三)邓小平阶级阶层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91

(一)我国当前社会阶层的新变化 99

三、我国现阶段阶层结构分析 99

(二)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 106

四、协调社会阶层矛盾的基本对策 108

(一)正确处理社会阶层矛盾已成为政治生活的主题 108

(二)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矛盾的基本特点 110

(三)阶层合作是协调社会阶层矛盾的基本对策 113

第三章 公有制为主体是和谐发展的经济基础 120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石 120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120

(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价值支柱 125

(三)社会主义所有制探讨中存在的不足 129

(四)私有制本质上与和谐发展相悖 133

(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生成主体 139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性的三个观念 139

(二)生产力与人的发展标准的双重合一 144

(三)自在与外在的兼容共进 150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协作发展之路 15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158

(二)公有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引领者 164

(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必然性与多样性 169

第四章 程序民主:和谐社会国家观的核心环节 174

一、和谐社会国家观的逻辑起点 174

(一)传承与超越 174

(二)批判与借鉴 181

(三)把握与决断 188

(一)和谐社会国家观的程序本质 194

二、和谐社会国家观的本体诉求 194

(二)和谐社会国家观的制度内涵 200

(三)和谐社会国家观的动力机制 207

三、和谐社会国家观的实践理念 214

(一)必须强化国家的社会管理观念 214

(二)正确处理一元与多样的关系 219

(三)科学协调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224

第五章 意识形态和谐整合的现实路径 232

一、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面临的困惑与挑战 232

(一)市场经济转轨中传统均衡观念的失落 232

(二)全球化时代意识形态战略与文化的碰撞 239

(三)偏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因素依然存在 246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客观逻辑 251

(一)以人本的真实性消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252

(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57

(三)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 264

三、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两种方法 269

(一)坚持与突破的统一 269

(二)指导与引导的统一 276

第六章 宏观调控下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方式 283

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与实践 285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计划经济的设想 285

(二)列宁对计划经济的探索 290

(三)斯大林的计划经济模式 294

(四)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践 296

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计划重建 297

(一)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的发生 298

(二)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与后凯恩斯主义混合经济制度的产生 304

(三)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的重建 311

三、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导 315

(一)经济建设进程中计划淡化的原因 315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320

(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作用 324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时代导向 338

一、以人为本:执政党的执政基础与价值旨归 339

(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340

(二)中国共产党的价值旨归 346

二、求真务实:执政党思想路线的时代要求 356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357

(二)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前行的动力 363

(三)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时代要求 368

三、独立自主:执政党精神的内在品质 371

(一)独立自主的理论渊源 371

(二)毛泽东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精神 377

(三)邓小平独立自主精神的返本与开新 387

(四)弘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393

四、民主政治:执政党凝聚力的支撑点 396

(一)党内民主是推进民主政治的前提 397

(二)从制度上驱除新官僚主义 402

(三)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411

主要参考文献 415

后记 4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