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学研究述评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英辉,汤维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11093812
- 页数:492 页
一、证据法学与认识论 1
证据法学的若干基本问题(代引言) 1
二、司法裁判中的事实问题 6
三、司法裁判中的证据 12
四、刑事诉讼中的证明 15
五、证据法学研究方法的转型 17
第一章 西方国家证据法学的历史沿革 27
第一节 英美法系证据法学的历史沿革 27
第一编 证据法学的历史沿革 27
一、吉尔伯特 28
二、边沁 30
三、斯蒂芬 34
四、菲利浦斯 34
五、斯达克 35
六、威尔斯 35
七、贝斯特 36
九、泰勒 37
八、格林列夫 37
十、撒耶 38
十一、威格摩尔 39
十二、摩根与米切尔 40
十三、坎布利尼 41
十四、莫尔 43
十五、克劳斯 45
十六、最新动向 45
第二节 大陆法系证据法学的历史沿革 47
第二章 我国证据法学的历史沿革 49
第一节 我国现代证据法学的起源 49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证据法学 50
一、建国初期的证据法学 50
二、20世纪90年代初的证据法学 51
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证据法学 51
一、举证责任理论 56
第三节 我国台湾地区证据法理论 56
二、自由心证 60
三、法院阐明权与法官的心证公开理论 63
四、事证开示制度与证据保全制度 66
五、证明妨碍理论 68
第二编 证据法学的基础理论 73
第三章 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 73
第一节 证据法学理论基础的界定 74
一、证据学的理论基础与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 74
二、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与一系列概念的区别 75
第二节 一元论的基本构成及其评析 76
一、一元论的基本构成 76
二、对一元论的评析 82
第三节 二元论的基本构成及其评析 88
一、二元论的基本构成 88
一、三元论的基本构成——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 90
第四节 三元论的基本构成及其评析 90
二、对二元论的评析 90
二、对三元论的评析 92
第五节 多元论的基本构成及其评析 94
一、多元论的基本构成 94
二、对多元论的评析 98
第四章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100
第一节 证据裁判原则 102
一、证据裁判原则的含义和历史发展 102
二、证据裁判原则的主要内容 103
三、证据裁判原则在我国之适用 105
第二节 自由心证原则 106
一、自由心证之定位 106
二、自由心证原则的主要内容 107
三、自由心证原则的制约 108
四、我国应确立自由心证原则之探讨 111
一、直接言词原则的含义、确立及功能 113
第三节 直接言词原则 113
二、直接言词原则的适用及例外 115
三、直接言词原则在我国证据制度中的实现 117
第四节 诚实信用原则 120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源起与含义 120
二、诚实信用原则在证据法上的地位 120
三、诚实信用原则在证据法上的表现与应用 121
第五节 利益衡量原则 124
一、利益衡量原则的源起 124
二、证据法中的利益衡量 124
第五章 证据立法模式 127
第一节 西方国家的证据立法 127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立法 127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证据立法 130
第二节 我国的证据立法 131
一、我国证据立法研究的现状 131
二、证据立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33
三、我国证据立法的模式选择 135
四、我国证据立法应注意的问题 137
第三节 证据法专家建议稿 139
一、《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 139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 140
第三编 证据 147
第六章 证据概述 147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 147
一、事实说及相关争论 148
二、证据概念的新说 153
三、证据的相关概念 155
第二节 证据属性 158
一、传统证据属性学说 159
二、证据属性新说 167
第七章 证据种类 171
第一节 两大法系证据种类的立法与理论 171
一、英美法系证据种类的立法和理论 172
二、大陆法系证据种类的立法和理论 174
第二节 我国证据种类立法及评析 176
第三节 具体证据种类 180
一、同案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180
二、电子证据 182
三、心理测试检查结果 188
四、现场笔录 191
第八章 证据分类 195
第一节 证据分类概述 195
一、西方国家证据分类研究 195
二、我国大陆地区的证据分类理论 198
三、我国台湾地区证据分类研究 207
第二节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209
一、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分类标准 209
二、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概念和特点 211
三、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范围 212
四、传来证据的证明力问题和作用 213
五、传来证据与传闻证据的区别 214
六、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 214
第三节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215
一、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分类的标准与概念 215
二、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种类与范围 219
三、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特点与区别 221
四、间接证据的作用 223
五、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224
第四节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226
一、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分类的标准 226
二、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概念和特点 227
三、言词证据、实物证据与人证、物证 228
四、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范围 228
五、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证明方式 229
一、三种分类的标准与概念 230
第五节 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 230
六、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运用规则 230
二、关于三种分类的优劣之争 234
三、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的特点 237
四、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的运用规则 238
第六节 本证与反证 238
一、本证与反证分类的标准和概念 238
二、本证与反证的特点 241
三、本证与反证的运用规则 241
第七节 主证据与补强证据 242
一、主证据与补强证据分类的标准与概念 242
二、主证据与补强证据的特点 243
三、补强证据的适用条件与运用规则 243
四、补强证据在我国的适用范围 244
第一节 证据规则概述 245
一、证据规则的含义 245
第九章 证据规则 245
二、证据规则的历史发展 246
三、两大法系证据规则的比较 247
四、证据规则的功能 248
五、证据规则的法律意义 249
第二节 两大法系主要证据规则及程序适用 250
一、证据规则的基本体系 250
二、证据的相关性规则 251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252
四、传闻证据排除规则 258
五、其他证据规则 259
六、证据规则的程序适用 263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证据规则 266
一、我国证据规则的立法现状 266
二、建立健全我国证据规则的必要性 268
三、健全我国证据规则的原则和要求 269
四、我国具体证据规则的建构 270
五、我国证据规则的程序建构 276
第十章 证明概述 281
第四编 证明 281
第一节 证明概念 282
一、传统证据法理论中的证明 282
二、狭义证明理论 285
第二节 与证明相关的概念 289
一、证明与释明 289
二、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 291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 293
第十一章 证明对象 293
第一节 证明对象概述 293
二、证明对象的特征 296
三、证明对象的种类 298
四、免证事由 298
第二节 刑事诉讼证明对象 300
一、被指控犯罪行为构成要件的事实 300
三、排除行为的违法性、可罚性的事实 301
二、与犯罪行为轻重有关的各种量刑情节的事实 301
四、排除或减轻刑事责任的事实 302
五、刑事诉讼程序事实 302
第三节 民事诉讼证明对象 303
第四节 行政诉讼证明对象 304
一、与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有关的事实 305
二、行政赔偿构成要件的事实 306
三、行政诉讼程序事实 307
四、行政诉讼自认和司法认知 307
第十二章 证明责任 309
第一节 证明责任概述 309
一、证明责任的概念 309
二、证明责任的性质 316
三、证明责任的法律属性 318
第二节 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 319
一、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 319
二、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特殊规则 322
三、我国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立法 326
第三节 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 327
一、民事证明责任分配基本理论 327
二、民事证明责任的倒置 330
三、我国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立法 334
第四节 行政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 340
一、行政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 340
二、我国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立法 346
第十三章 证明标准 350
第一节 证明标准的概念 351
一、证明标准所适用的诉讼阶段 351
二、证明标准的语词之争 355
第二节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争 357
一、我国传统证据法学中的客观真实理论 359
二、反对客观真实的各种批判理论 361
三、客观真实论者的回应 363
第三节 关于证明标准的理论分歧 365
一、排他性标准 365
二、内心确信无疑的标准 366
三、排除合理怀疑标准 367
四、“客观真实论”论者的证明标准 367
五、确定无疑的证明标准 368
第四节 证明标准的多元化与层次性 369
一、证明标准的多元性 369
二、证明标准的层次性 370
第五节 立法能否设置证明标准 374
一、证明标准否定论 375
二、证明标准肯定论 375
三、务实的证明标准观 376
第十四章 免证事由 377
第一节 免证事由概述 377
一、免证事由的概念 377
二、免证事由在诉讼中的应用 378
第二节 推定 380
一、推定的界定 380
二、推定的分类 386
三、推定的效力 392
四、推定规则的建构 393
五、有罪推定与无罪推定 394
第三节 司法认知 398
一、世界主要国家的司法认知理论 398
二、我国司法认知的理论 402
第四节 自认 408
一、自认的适用领域 409
二、自认的性质 410
三、自认的客体 414
四、自认的种类 418
五、自认的效力 420
六、自认的制度环境 423
一、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 425
第十五章 证明的相关程序 425
第一节 证据收集 425
二、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 437
三、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收集 447
第二节 质证 449
一、质证概述 449
二、两大法系国家质证模式 451
三、我国的质证模式与改革 453
第三节 认证 455
一、认证的概念 455
二、认证的内容 456
三、认证的种类 456
四、认证的制约机制 456
五、认定证据的心证开示 458
六、我国认证制度的完善途径 461
参考文献 463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