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文 1
凡例 1
概述 1
第一篇 大事记 1
大事记 1
第二篇 建置 47
第一章 位置面积 47
第一节 位置 47
第二节 面积 47
第三节 疆域 47
第二章 历史沿革 50
第三章 行政区划 52
第一节 清代——三姓副都统辖五十六姓居住村屯情况表 52
第三节 伪满时期 58
第二节 民国时期 58
第四节 1945年解放至1985年 59
依兰县行政区划变更表 60
第四章 县城乡镇 61
第一节 县城依兰镇 61
第二节 乡镇 64
一、达连河镇 64
二、宏克力镇 66
三、道台桥镇 68
四、三道岗镇 70
五、江湾镇 72
六、德裕镇 74
七、珠山乡 76
八、涌泉乡 78
九、愚公乡 80
十、团山子乡 82
十一、演武基乡 84
十二、平原乡 86
十三、护林乡 89
十四、长岗乡 91
十五、土城子乡 93
十六、红星乡 95
十七、迎兰朝鲜族乡 98
第五章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驻依兰单位 100
一、黑龙江省依兰收获机械厂 100
二、东北油泵油嘴厂 100
三、依兰农场 100
四、黑龙江省依兰煤矿 100
五、依兰航空站 100
六、依兰航运站 100
七、依兰水文站 101
八、佳木斯市所属企业驻依单位 102
第一节 城乡名 103
第六章 地名考述 103
第二节 江河名 105
第三节 岛屿名 105
第四节 山名 106
第三篇 自然地理 107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107
第一节 地质 107
第二节 地貌 108
第二章 山脉 水系 109
第一节 山脉 109
第二节 地表水 115
第三节 地下水 124
第四节 水质 126
第五节 结冻融解 129
第二节 植被 130
第三章 土壤 植被 130
第四章 气候 136
第一节 气候特点 136
第二节 各种气象 136
第一节 土壤 140
第三节 物候 142
第五章 自然资源 145
第一节 矿物 145
第二节 植物 148
第三节 动物 148
第四节 特产 148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48
第一节 重大灾害 150
第二节 一般灾害 152
小序 155
第四篇 农业 155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157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57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158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161
第四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162
第二章 种植业 163
第一节 土地开发 163
第二节 作物及产量 168
第三节 耕作制度 182
第四节 技术推广 183
第五节 农田基本建设 186
第六节 肥料 187
第七节 种子 187
第八节 土地管理和利用 191
第九节 经营管理 192
第十节 果业 202
第十一节 国营农场 203
第三章 林业 204
第一节 机构 205
第二节 林木资源 205
第三节 植树造林 208
第四节 森林保护 216
第五节 森林经营 221
第六节 苗圃林场 226
第七节 物资供应 231
第八节 林业队伍 231
第九节 林副产品综合利用 232
第四章 水利 233
第一节 机构 233
第二节 工程与管理 234
第三节 水土保持 260
第四节 防洪排涝 261
第五章 渔业 264
第一节 机构 264
第二节 资源 265
第三节 养殖 267
第四节 捕捞 274
第六章 畜牧业 277
第一节 畜禽概况 277
第二节 畜禽品种改良和繁育 280
第三节 疫病防治 282
第四节 草原与饲料 285
第七章 农业机械 286
第一节 农机具 286
第二节 农机管理 289
第四节 机械化作业程度 292
第三节 农机物资供应和农机具修理 292
第五篇 工业 295
小序 295
第一章 所有制 298
第一节 私营工业 298
第二节 集体、合作企业 298
第三节 国营工业 299
第二章 各类工业 302
第一节 机械工业 302
第二节 煤炭工业 311
第三节 冶炼工业 314
第四节 电力工业 314
第五节 建材工业 327
第六节 化工工业 332
第七节 纺织工业 334
第八节 森林工业 338
第九节 造纸工业 341
第十节 印刷工业 343
第十一节 食品工业 344
第十二节 皮革工业 354
第十三节 缝纫工业 354
第十四节 其它 356
第三章 乡镇工业 362
第一节 机构 362
第二节 发展概况 362
第三节 行业与分布 363
第四节 设备与技术力量 368
第五节 经营管理 369
第四章 省直厂矿 371
第一节 煤矿 371
第二节 工厂 373
第一节 公路 377
第六篇 交通 邮电 377
第一章 交通 377
第二节 航运 398
第三节 民航 400
第二章 邮电 403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网点 404
第二节 邮电网路 408
第三节 邮电设备 412
第四节 邮电业务 417
第七篇 商业 425
小序 425
第一章 商业 427
第一节 私人商业 427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 437
第三节 国营商业 440
第四节 集体商业 456
第二章 供销合作社 466
第一节 机构 466
第二节 业务经营 467
第三节 直属公司 470
第四节 农村饮食服务业 471
第五节 水产销售 472
第三章 粮食 477
第一节 清代、民国至伪满时期 477
第二节 1945年8月至1985年 480
第四章 外贸 486
第一节 清代、民国至伪满时期 486
第二节 1945年8月至1985年 490
第五章 工商管理 496
第一节 市场管理 496
第三节 商标注册 497
第二节 企业登记 497
第四节 经济合同 500
第六章 物资 501
第一节 物资采购 501
第二节 物资供应 504
第七章 物价 511
第一第 价格 511
第二节 物价调整 519
第八篇 财政 金融 521
第一章 财政 52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21
第二节 体制改革 521
第三节 财政管理 523
第四节 财政监督 525
第五节 地方财政收支 526
第二节 审计监督检查 532
第一节 机构 532
第二章 审计 532
第三章 税务 53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34
第二节 解放前的赋税 535
第三节 新中国税收 547
第四章 金融 554
第一节 金融机构 554
第二节 货币 556
第三节 现金管理 558
第四节 信贷 560
第五节 储蓄 565
第六节 债券 568
第七节 保险 569
第八节 金银管理与收兑 570
第一节 城镇道路 572
第九篇 城乡建设 572
第一章 道路建设 572
第二节 农村道路 575
第二章 水电 576
第一节 供水 576
第二节 用电 580
第三章 建筑 581
第一节 房屋建筑 581
第二节 建筑企业 591
第四章 园林绿化 596
第一节 植树 596
第二节 公园 596
第三节 街(村)容整顿 597
第一节 机构与设备 599
第二节 污染防治 599
第五章 环境保护 599
第十篇 党派社团 605
第一章 中共依兰地下组织 605
第一节 农村县委 605
第二节 城市县委 606
第三节 重建城市县委 607
第四节 依兰街特别支部依(兰)方(正)区委 607
第五节 地下党活动 608
第二章 中共依兰县委员会 610
第一节 县委的建立 610
第二节 党代表大会 611
第三节 基层组织 616
第四节 县委的工作 619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依兰县党部 625
第一节 机构 625
第二节 活动 625
第一节 县总工会 627
第四章 社会团体 627
第二节 共青团依兰县委员会 630
第三节 依兰县妇女联合会 633
第四节 贫下中农协会 634
第五节 县工商业联合会 635
第六节 依兰县科学技术协会 636
第七节 中苏友好协会依兰县分会 638
第八节 依兰县人民民主大同盟 638
第十一篇 政权 政协 639
第一章 政府 639
第一节 清代衙署 639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 642
第三节 伪满县政权 645
第四节 人民政府 652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661
第二章 人民政权的权利机构 661
第二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663
第三节 基层选举 666
第三章 人民政协 668
第一节 历届会议 668
第二节 主要活动 670
第十二篇 公安 司法 672
第一章 公安 672
第一节 机构 672
第二节 治安 677
第三节 人民公安重大活动 679
第四节 消防 681
第五节 监所 681
第二章 检察 684
第一节 机构 684
第五节 监所检察 685
第四节 经济检察 685
第二节 刑事检察 685
第三节 法纪检察 685
第三章 法院 686
第一节 机构 686
第二节 刑事审判 687
第三节 民事审判 688
第四节 经济审判 688
第四章 司法行政 689
第一节 机构 689
第二节 律师 689
第三节 公证 690
第四节 民事调解 690
第一章 民政 691
第一节 社会福利 691
第十三篇 民政 劳动 人事 691
第二节 救济 694
第三节 优抚安置 694
第四节 支援前线 697
第五节 革命烈士陵园 697
第六节 移民收容遣送 699
第七节 婚姻登记 700
第八节 殡葬改革 701
第二章 劳动 702
第一节 劳动管理 702
第二节 工资福利 709
第三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714
第四节 精简下放 714
第五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715
第三章 人事 718
第二节 干部编制 719
第一节 干部管理与培训 719
第三节 干部来源与分布 720
第四节 干部奖励 724
第五节 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安置 724
第六节 干部下放与支边援外 725
第七节 离休退休退职 726
第十四篇 军事 730
第一章 兵役制度 730
第一节 募兵制 730
第二节 志愿兵制 730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730
第二章 武装 732
第一节 地主武装 732
第二节 地方武装 732
第三节 民兵 733
第四节 土匪 734
第三章 驻军 736
第一节 清朝时期 736
第二节 民国时期 738
第三节 伪满洲国时期 739
第四节 解放后、新中国成立 742
第四章 战事 744
第一节 抗俄 744
第二节 抗日 745
第三节 匪患与剿匪 747
第四节 农民起义 753
第十五篇 教育 757
小序 757
第一章 教育行政 757
第一节 机构 757
第二节 旧教育目的与学制 758
第三节 新中国教育方针、制度 760
第四节 经费、设备 762
第二章 各类教育 767
第一节 私塾与官学 767
第二节 幼儿教育 768
第三节 小学教育 769
第四节 中学教育 774
第五节 特种教育 778
第六节 少数民族教育 778
第七节 专业教育 778
第八节 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依兰工作站 782
第九节 工农教育 782
第十节 厂矿企事业办学 78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94
第二节 研究机构 794
第一章 机构 794
第十六篇 科技 794
第二章 科技活动 798
第一节 科普宣传 798
第二节 学术交流 798
第三节 咨询服务 798
第四节 讲座培训 798
第六节 科技试验 799
第五节 情报信息 799
第三章 科技成果 800
第四章 科技管理 809
第一节 组织管理 809
第二节 计划制定 809
第三节 职称评定 809
第五章 标准计量 811
第一节 概况 811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811
第三节 计量管理 815
第六章 科技队伍 819
第十七篇 文化 822
第一章 群众文化 822
第一节 娱乐场所、文化馆站 822
第二节 民间艺术 823
第三节 图书 824
第四节 电影 827
第二章 文学艺术 830
第一节 团体 830
第二节 创作 832
第三节 美术、书法、摄影 834
第三章 新闻、广播、电视、档案 836
第一节 报纸 836
第二节 广播 836
第四节 档案 839
第三节 电视 839
第四章 文物古迹 840
第一节 遗址 840
第二节 文物 851
第十八篇 卫生 858
第一章 医疗 858
第一节 机构 858
第二节 队伍 862
第三节 技术 862
第二章 医药 864
第一节 中药 864
第二节 西药 866
第三节 药政 866
第三章 预防 867
第一节 地方病 867
第二节 传染病 870
第三节 劳动卫生 873
第四节 学校卫生 874
第五节 食品卫生 875
第六节 妇幼保健 876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 877
第八节 公费医疗 878
第十九篇 体育 882
第一章 机构与设施 882
第一节 机构 882
第二节 体育设施 882
第三节 体育器材 883
第二章 学校体育 884
第一节 体育课程与体育活动 884
第二节 竞赛活动 885
第二节 农民体育 886
第三节 传统体育 886
第一节 职工体育 886
第三章 群众体育 886
第四节 少数民族体育 889
第五节 幼儿体育 889
第四章 运动员培训与输送 890
第一节 集训班培训 890
第二节 少年业余体校 890
第三节 输送 891
第四节 等级裁判员与运动员 891
第五章 竞赛 895
第一节 田径 896
第二节 冰上 906
第四节 球类 909
第四节 象棋 910
第一章 人口 911
第一节 人口变化 911
第二十篇 社会 911
第二节 人口构成 916
第三节 人口分布 923
第四节 人口控制 927
第二章 风俗习惯 935
第一节 生活 935
第二节 传统礼仪 939
第三节 节日 941
第四节 妓院、鸦片烟馆、赌场 943
第五节 社会风尚 944
第三章 宗教、会道门 947
第一节 宗教 947
第二节 会道门 948
第四章 人民生活 950
第一节 建国前人民生活 950
第二节 建国后人民生活 952
第五章 諺语、方言、歇后语 959
第一节 谚语 959
第二节 方言、土语 960
第三节 歇后语 964
第六章 民间歌謡、传说 967
第一节 歌谣 967
第二节 传说 969
第三节 轶闻故事 975
第七章 重大事故 977
第一节 火灾 977
第二节 交通 978
第三节 触电 979
第四节 水上 980
第五节 生产 980
赵崇礼 983
舒连喜 983
第一章 人物传 983
第二十一篇 人物 983
吴大澂 984
全亮 984
场永 985
王瑚 985
唐瑶圃 986
刘振中 988
高禹民 988
郎万禄 989
周玉堂 990
金维洲 990
李杜 991
刘洪泰 993
薛增福 994
陈永贵 995
李东升 996
慧观 996
沈臬存 997
王秀峰 998
王永京 999
王德安 1000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 1002
第三章 名人录 1012
附录 1015
一、吉林将军铭安、吴大澂奉旨开放三姓界倭肯河流域《放荒告示》 1015
二、五国城与徽钦二帝 1015
三、一九三二年依兰水灾日记 1020
四、翻天复地的变化——依兰县土地改革运动纪实 1026
五、地方文献简介 1034
六、地方重要文件要目表 1039
修志始末 1043
- 《雷山县志 1988-2015 上》雷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7
- 《WPS Office办公应用从入门到精通》IT新时代教育 2018
- 《雷山县志 1988-2015 下》雷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7
- 《民国 思南县志稿》马震昆 2019
- 《微软办公软件国际认证MOS Office 2016大师级通关教程》徐日,张晓昆著 2018
- 《办公软件应用 Windows平台 Windows XP Word 2003 Excel 2003 职业技能培训教程》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 2016
- 《兴安县志》张永年主编;兴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2
- 《江口县志 1986-2005》《江口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2014
- 《无锡文库 第1辑 (康熙)江阴县志 (乾隆)江阴县志 1》(清)龚之怡修;(清)沈清世续修;(清)陈芝英纂;(清)朱廷鋐续纂 2011
- 《中国地方志集成 贵州府县志辑 44 道光安平县志 光绪镇宁州志 民国镇宁县志》黄家服主编;《中国地方志集成·贵州府县志辑》编委会编 2016
- 《电子测量与仪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2009
- 《美丽浙江 2016 法语》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 2016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4》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美丽浙江》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 2016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15》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0》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1》王志邦主编;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3》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企业高技能人才职业培训系列教材 药物制剂工 三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 2016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编》(中国)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4》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15》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0》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野火·黎明哈尔滨 上》荀鹿著 2020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1》王志邦主编;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