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分类鉴定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分类鉴定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分类鉴定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暑伏,李蓉主编;蔡妙英等编写
  • 出 版 社: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05578125
  • 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瑜伽七因下一篇:生男育女1000问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分类鉴定》目录

第一章 新陈代谢与分类 1

第一节 定义和范围 1

第二节 代谢途径和呼吸链 2

第三节 属(种)分类位置的变迁 3

第四节 常见菌的检索系统 7

第五节 分布与致病性 15

第二章 最新确立的菌属(种) 18

第一节 人苍白杆菌(Ochrobacterium anthropi) 18

第二节 嗜热黄杆菌(Flavobacterium thalpophilum) 19

第三节 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 20

第四节 寡源菌属(Oligella) 30

第五节 威克斯氏菌属(Weeksella) 32

第六节 萨顿氏菌属(Sullonella) 34

第七节 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 39

第八节 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42

第九节 食酸菌属(Acidooorax) 48

第十节 寡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52

第十一节 与假单胞菌有关的其它7个新菌属 54

第三章 常见的菌属 57

第一节 假单胞菌属(Pserdomonas) 57

一、形态染色特征 60

二、培养特征 61

三、生理生化特征 63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 66

(一)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 66

(二)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 71

(三)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 74

(四)施氏假单胞菌(P.stulzeri) 74

(五)门多萨假单胞菌(P.mendocina) 76

(六)产碱假单胞菌(P.alcaligenes) 77

(七)类产碱假单胞菌(P.pseudoalcaligenes) 77

(八)类鼻疽假单胞菌(P.pseudomallei) 78

(九)鼻疽假单胞菌(P.mallei) 79

(十)洋葱假单胞菌(P.cepacia) 83

(十一)唐菖蒲假单胞菌(P.gladioli) 85

(十二)皮氏假单胞菌(P.pickettii) 87

(十三)椰毒假单胞菌(P.cocovenenans) 87

(十四)食酸假单胞菌(P.acidovorans) 89

(十五)睾酮假单胞菌(P.teslosteroni) 93

(十六)敏捷假单胞菌(P.facilis) 94

德氏假单胞菌(P.delafieldii) 94

泡囊假单胞菌(P.vesivlaris) 95

(十七)缺陷假单胞菌(P.diminuta) 95

(十八)嗜中温假单胞菌(P.mesophilica) 96

(十九)少动假单胞菌(P.paucimobilis) 97

(二十)假单胞菌群Ve—1和Ve—2 98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 99

第二节 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102

一、形态染色特征 102

二、培养特征 103

三、生理生化特征 105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 105

(一)野油莱黄单胞菌(X.campestris) 105

(二)草霉黄单胞菌(X.fragariae) 108

(三)条纹黄单胞菌(X.albilineans) 108

(四)地毯草黄单胞菌(X.asonopodis) 108

(七)嗜麦芽黄单胞菌(X.mallophilia) 109

(五)葡萄黄单胞菌(X.ampelina) 109

(六)杨树黄单胞菌(X.populi) 109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 110

第三节 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112

一、形态染色特征 112

二、培养特征 113

三、生理生化特征 114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 117

(一)根癌土壤杆菌(A.tumefaciens) 117

(二)放射形土壤杆菌(A.radiobacter) 118

(三)发根土壤杆菌(A.rhizogenes) 119

(四)悬钩子土壤杆菌(A.rubi) 119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 120

二、培养特征 121

第四节 军团菌属(Legionella) 121

一、形态染色特征 121

三、生理生化特征 122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 122

(一)嗜肺军团菌(L.pneumophila) 122

(二)博氏军团菌(L.bozemanii) 123

(三)麦氏军团菌(L.micdadei) 123

(四)杜氏军团菌(L.dumoffii) 123

(五)戈氏军团菌(L.gormanii) 123

(六)长滩军团菌(L.longbeachae) 123

(七)其它军团菌(26个种) 124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 127

第五节 莫拉氏菌属(Moraxella) 131

二、培养特征 132

一、形态染色特征 132

三、生理生化特征 133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 133

(一)腔隙莫拉氏菌〔M.(M.)lacunata〕 138

(二)牛莫拉氏菌〔M.(M.)bovis〕 138

(三)不液化莫拉氏菌〔M.(M.)nonliquefaciens〕 139

(四)亚特兰大莫拉氏菌〔M.(M.)atlantae〕 140

(五)苯丙酮酸莫拉氏菌〔M.(M.)phenylpyruvica〕 140

(六)奥斯陆莫拉氏菌〔M.(M.)osloensis〕 140

(七)粘膜炎布拉汉氏菌〔M.(B.)catarrhalis〕 141

(八)豚鼠布拉汉氏菌〔M.(B.)caviae〕 142

(九)绵羊布拉汉氏菌〔M.(B.)ovis〕 142

(十)兔布拉汉氏菌(M.(B.)cuniculi〕 142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 143

(十一)分类位置不定的种(群) 143

第六节 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145

一、形态染色特征 146

二、培养特征 146

三、生理生化特征 147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 147

(一)乙酸钙不动杆菌(A.calcoaceticus) 149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 151

第七节 金氏菌属(Kingella) 154

一、形态染色特征 155

二、培养特征 155

三、生理生化特征 156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 156

(一)金氏金氏菌(K.kingae) 156

(二)产吲哚金氏菌(K.indologenes) 160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 161

(三)无硝金氏菌(K.denitrificans) 161

第八节 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 162

一、形态染色特征 163

二、培养特征 163

三、生理生化特征 164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 165

(一)麦氏交替单胞菌(A.macleodii) 165

(二)盐漂游交替单胞菌(A.haloplanktis) 165

(三)埃氏交替单胞菌(A.espe jiana) 169

(四)水蛹交替单胞菌(A.undina) 170

(五)羽田氏交替单胞菌(A.hanedai) 170

(六)红色交替单胞菌(A.rubra) 171

(七)藤黄紫交替单胞菌(A.luteoviolacea) 171

(十)普通交替单胞菌(A.communis) 172

(九)橙色交替单胞菌(A.aurantia) 172

(八)柠檬交替单胞菌(A.citrea) 172

(十一)漫游交替单胞菌(A.vaga) 173

(十二)科氏交替单胞菌(A.colwelliana) 173

(十三)腐败交替单胞菌(A.pulrefaciens) 174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 174

第九节 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176

一、形态染色特征 177

二、培养特征 178

三、生理生化特征 179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 185

(一)水生黄杆菌(F.aquatile) 185

(二)短黄杆菌(F.breve) 186

(三)大比目鱼黄杆菌(F.balustinum) 186

(五)气味黄杆菌(F.odoratum) 187

(四)脑膜炎血毒性黄杆菌(F.meningosepticum) 187

(六)产吲哚黄杆菌(F.indologenes) 188

(七)粘黄杆菌(F.gleum) 189

(八)黄杆菌群Ⅱ b(F.group Ⅲb) 190

(九)类黄杆菌(Flavobacterium-like Bacteria) 190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 191

第十节 产碱菌属(Alcaligemes) 193

一、形态染色特征 194

二、培养特征 194

三、生理生化特征 195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 195

一)粪产碱菌(A.faecalis) 195

(二)无硝产碱菌(A.denitrificans) 199

(四)位置不确定的9个种 200

(三)皮氏产碱菌(A.piechaudii) 200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 202

第十一节 紫色杆菌属(Janthinobacterium) 203

一、形态染色特征 204

二、培养特征 204

三、生理生化特征 205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 206

(一)蓝黑紫色杆菌(J.lividum) 206

(二)其它分类位置不定的细菌 206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 208

第十二节 博德特氏菌属(Bordetella) 210

一、形态染色特征 210

二、培养特征 211

三、生理生化特征 213

(一)百日咳博德特氏菌(B.pertussis) 216

四、种的描述和主要特征 216

(二)副百日咳博德特氏菌(B.parapertussis) 218

(三)支气管炎博德特氏菌(B.bronchiseptica) 219

(四)类支气管炎博德特氏菌(B.bronchiseptica-like) 221

五、分布、临床感染与耐药性 221

第四章 实用方法和技术 223

第一节 染色技术 223

第二节 培养特征检查 229

第三节 生理生化特征检查技术 233

一、生化特征检查技术 233

(一)氧化酶试验 233

(二)触酶(过氧化氢酶)试验 234

(三)运动性试验 234

(四)O—F(糖代谢类型)试验 235

(五)糖醇氧化试验 236

(六)葡萄糖酸盐氧化试验 237

(七)乙酸盐氧化试验 238

(八)V—P(乙酰甲基甲醇)试验 238

(九)H2S产生试验 239

(十)吲哚试验 239

(十一)3—酮基乳糖产生试验 240

(十二)果聚糖生成试验 241

(十三)几丁质分解试验 241

(十四)吐温水解试验 242

(十五)淀粉水解试验 242

(十六)纤维素水解试验 242

(十七)七叶灵水解试验 243

(十八)明胶水解试验 244

(十九)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244

(二十一)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245

(二十)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 245

(二十二)2,3—丁二醇脱氢酶试验 246

(二十三)卵磷脂酶试验 247

(二十四)ONPG酶试验 247

(二十五)DNA酶试验 248

(二十六)尿素酶试验 249

(二十七)硝酸盐还原试验 249

(二十八)厌氧硝酸盐产气试验 250

(二十九)石蕊牛奶试验 250

二、生理特征检查技术 251

(一)碳源利用试验 251

(二)柠檬酸盐利用试验 252

(三)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253

(四)无机氮源利用试验 254

(六)耐盐性试验 255

(五)氰化钾生长试验 255

(七)选择性培养基生长试验 256

第四节 临床常见菌的鉴定 258

一、细菌的分离培养 258

二、系统鉴定方法 259

三、编码鉴定方法 275

第五节 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度试验 279

一、敏感度划分依据和分段 279

二、试验药物选择和分组 280

三、抗菌药物原液制备和贮存 280

四、琼脂平板稀释法 282

五、微量肉汤稀释法 284

六、扩散法 286

七、附录 3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