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80后”青年社会认同和社会建设参与研究
“80后”青年社会认同和社会建设参与研究

“80后”青年社会认同和社会建设参与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中建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10155548
  • 页数:344 页
图书介绍:书稿通过对全国12个大、中、小城市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发现“80后”新生代社会认同呈现多元变化态势。在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书稿把“80后”社会认同指标体系分解为归属性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疆域身份认同、政治认同、社会经济地位身份认同、职业认同等方面,建构了“80后”社会认同与社会建设参与的作用模型,分析了社会认同对社会建设参与的因果作用和社会建设参与对社会认同的促进作用,证实二者互动关系的研究假设。作为一项实证对策性研究,社会认同与社会建设参与关系模型为切实促进“80后”社会建设参与提供了路径选择的空间。
《“80后”青年社会认同和社会建设参与研究》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80后”的社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 78

第一节 社会认同的类型 78

一、前置归因类型 78

二、二元归类类型 79

三、多元身份类型 80

第二节 社会认同的时代特征 84

一、自致性身份是群体性身份认同的核心 84

二、传统文化认同度较高 87

三、乡土认同居优势地位 90

四、政治身份与政治态度相背离 93

五、经济身份认同感最低,符号消费取向明显 95

六、职业认同危机呈高发态势 97

七、“80后”社会认同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101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同的因素分析 102

一、人口学变量对“80后”社会认同的影响 102

二、社会经济地位对“80后”社会认同的影响 110

三、小结:时间稀释问题,教育催化认同 121

第二章 “80后”的社会建设参与及其影响因素 122

第一节 社会建设参与维度的均值分析 122

一、社会事业参与的均值分析 123

二、社区参与的均值分析 125

三、经济参与的均值分析 127

四、社会保障参与的均值分析 128

五、环境参与的均值分析 129

六、社会建设参与总体的均值分析 130

第二节 社会建设参与的现实特点 131

一、缺乏对社会建设身份以及社会建设参与途径的认知 132

二、对社会卫生等公益性事业具有较强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133

三、经济、社会保障的关注度普遍提升 134

四、社区与环境参与积极性较低 136

第三节 社会建设参与的影响因素 138

一、多元线性回归变量及变量的操作化 138

二、回归变量对五维度的影响系数分析 139

三、五维度关系模型的建构及特点 147

四、多元线性回归及模型分析的发现 150

第三章 “80后”社会认同与社会建设参与的作用模型 154

第一节 “80后”社会认同的状况 155

一、社会认同的总体概况 155

二、社会认同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160

三、理论探讨 164

第二节 “80后”社会建设参与的状况 165

一、社会建设参与的基本概况 166

二、社会建设参与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169

三、理论探讨 173

第三节 社会认同与社会建设参与的关系模型 175

一、关系的模型建构 175

二、模型的因果关系 177

三、讨论分析 179

第四章 建构“80后”积极的社会认同 181

第一节 关于社会认同建构的基本考量 181

一、社会认同的一般特征 181

二、社会认同建构的理路 182

第二节 社会认同的体制保障 183

一、社会服务 184

二、增权充能 184

三、环境优化 185

四、教育行动 186

五、组织支持 186

第三节 社会认同的福利保障 187

一、社会认同的住房福利保障体系 188

二、社会认同的教育福利支撑体系 190

三、社会认同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 195

第五章 促进“80后”的社会建设参与 198

第一节 强化社会建设参与的基础条件 198

一、社会建设参与的制度规范 198

二、社会建设参与的组织建设 209

三、社会建设参与的现代公共意识 219

第二节 营造社会建设参与的社会氛围 229

一、社会氛围及其释义 229

二、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建设参与的作用机制 233

三、营造社会氛围的对策措施 236

四、社会氛围的优化 241

第三节 “80后”社会建设非职业化参与机制分析 244

一、“80后”及其社会建设参与机制的含义理解 245

二、“80后”社会建设非职业化参与机制的运行困境 247

三、“80后”社会建设非职业化参与机制的应然性内涵 251

四、“80后”非职业化社会建设参与机制的现实把握 252

第四节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与参与机制研究 255

一、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及其机制的界定 255

二、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过程 257

三、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动力机制 259

四、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动员与组织机制 261

第六章 本研究相关问题的讨论 264

第一节 关于“80后”青年评价的讨论 264

一、社会评析 264

二、自我认知 266

三、现实问题 269

第二节 关于青年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的分析 271

一、青年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的内涵界定 271

二、青年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的关系考量 274

三、青年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的差异性 276

四、积极自我认同是青年社会定义的内在追求 282

第三节 关于社会认同与社会建设参与关系的讨论 284

一、讨论的概念选择 285

二、社会认同与社会建设参与的关系认知 286

三、社会认同的建构与社会建设参与的互动 290

第四节 关于青少年发展的二维思考:社会认同与社会建设参与 292

一、青少年发展的学术认知 293

二、青少年发展二维选择之具体释义 297

三、青少年发展二维度之关系把握 302

参考文献 305

附录 研究所用问卷及访谈提纲 32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