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精密裁板锯动态特性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精密裁板锯动态特性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精密裁板锯动态特性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齐英杰,康建营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10768913
  • 页数:17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应用振动力学的理论对精密裁板锯的主要动态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应用弹性力学术解薄板横向振动微分方程的方向,分析计算了主锯片的固有频率;应用试验模态分析的理论对裁板锯施加激振并用的测量其响应。
《精密裁板锯动态特性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目录

1 绪论 1

1.1 中国木材加工技术发展概况 1

1.1.1 中国上古时期木材加工技术 1

1.1.2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木材加工技术 6

1.1.3 旧中国木材加工的机械化形成 12

1.1.4 建国56年来中国木工机械行业的形成与发展 18

1.2 中国人造板机械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23

1.2.1 建国前中国人造板工业生产形成概况 23

1.2.2 建国后我国的人造板工业发展概况 28

1.2.3 中国人造板机械制造行业起步与形成的概况 33

1.2.4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造板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概况 41

1.3 中国木工机械动态性能理论研究的历史回顾 49

1.3.1 20世纪70~80年代木工机械动态特性的理论研究概况 49

1.3.2 20世纪90年代木工机械动态性能的理论研究概况 50

1.3.3 中国木工机械动态性能研究的发展方向 51

1.4 木工圆盘类锯机动态性能研究概况 52

1.4.1 锯片的振动和稳定性 53

1.4.2 锯片稳定性及振动的影响因素 57

1.4.3 木工圆盘类锯机动态性能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62

1.5.1 精密裁板锯的用途及发展概况 63

1.4.4 结束语 63

1.5 中国精密裁板锯的应用发展概况 63

1.5.2 精密裁板锯的结构特点 64

1.5.3 精密裁板锯的使用操作特点 66

1.5.4 精密裁板锯的主要技术参数 66

1.5.5 精密裁板锯的设计发展方向 71

1.6 研究目的 71

2 精密裁板锯动态性能理论研究的一般论述 74

2.1 临界转速 74

2.2 圆形薄板横向振动理论基础 77

2.3 试验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86

2.3.1 有阻尼系统模态分析理论 87

2.3.2 机械系统的频响函数 88

2.4 模态分析软件MODAI3.0简介 93

3 精密裁板锯动态特性的理论分析研究 94

3.1 精密裁板锯主锯片极限转速的分析研究 94

3.1.1 主锯片材料强度的分析研究 95

3.1.2 主锯片锯齿焊缝强度的分析研究 97

3.1.3 主锯片临界转速的分析研究 97

3.1.4 其他因素对主锯片极限转速的影响 99

3.1.5 结束语 100

3.2 精密裁板锯主锯片固有频率的分析研究 101

3.2.1 理论基础 101

3.2.2 主锯片力学模型的建立 102

3.2.3 主锯片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103

3.2.4 主锯片固有频率特征方程 105

3.2.5 主锯片固有频率的理论计算与实测 107

3.2.6 结束语 108

4.1 试验内容的确定 110

4 精密裁板锯动态特性测试方法及试验装置 110

4.2 试验方法的确定及测试系统的选择和使用 111

4.2.1 试验测试方法的选择 111

4.2.2 测试系统的选择和使用 111

4.3 测点布置及测试系统的标定 115

4.3.1 测点布置 115

4.3.2 试验条件、测试及分析系统框图 116

4.3.3 测试系统的标定 118

5.1 精密裁板锯噪声测量与分析研究 120

5.1.1 引言 120

5 精密裁板锯动态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研究 120

5.1.2 精密裁板锯的主要噪声源 121

5.1.3 被测试机床的主要参数及测试方法 121

5.1.4 分析与讨论 124

5.1.5 降低精密裁板锯噪声的途径 124

5.1.6 结束语 126

5.2 精密裁板锯振动量的测试数据及结果分析 126

5.2.1 固定工作台和双滚轮式移动滑台工作台台面振动量的分布特点 126

5.2.2 振动测试结果分析 131

6.1 试验方法及试验装置 140

6 精密裁板锯试验模态分析 140

6.1.1 试验方法 141

6.1.2 试验设备和试验过程 145

6.1.3 信号处理 146

6.2 数据结果分析及结论 147

6.2.1 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147

6.2.2 结论 148

7 主要结论及今后的工作展望 171

参考文献 173

致谢 17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