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初编 第5册 清代《易》学八家研究 上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庆彰主编;康全诚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866657771
- 页数:205 页
上册 1
自序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 1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材料 5
第二章 清代以前《易》学研究概况 7
第一节 先秦之《易》学研究概况 7
第二节 汉之《易》学研究概况 13
一、孟喜 14
二、京房 17
三、郑玄 21
四、虞翻 21
第三节 魏晋隋唐《易》学研究概况 22
一、王弼 24
二、孔颖达 29
第四节 宋代《易》学研究概况 31
一、程颐 33
二、朱熹 35
第五节 元明《易》学研究概况 39
第三章 清代《易》学之发展及其特色 43
第一节 清代《易》学概说 43
第二节 清代《易》学兴盛与发展之原因 45
一、政治势力之影响 45
二、对心学末流之反动 46
三、通经致用之转变 48
四、崇古复古风气之盛行 49
第三节 顺康雍时期之《易》学 51
一、孙奇逢 51
二、刁包 52
三、黄宗羲 52
四、顾炎武 53
五、黄宗炎 54
六、王夫之 55
七、毛奇龄 55
八、胡渭 56
九、李光地 57
十、王心敬 57
十一、程廷祚 58
十二、牛运震 58
十三、晏斯盛 59
第四节 乾嘉时期之《易》学 59
一、惠棟 60
二、庄存与 60
三、茹敦和 61
四、孙星衍 62
五、张惠言 62
六、焦循 63
七、李富孙 63
八、端木国瑚 64
九、方申 64
十、姚配中 64
十一、丁晏 65
第五节 道咸以后时期之《易》学 66
一、俞樾 66
二、黄以周 67
三、皮锡瑞 68
四、王树柟 68
五、纪磊 69
六、马国翰 69
第六节 清代《易》学之特色 70
一、沿承宋《易》之发展,再衍为对宋图书学之反动 71
二、朴学《易》成为主流 75
(一)疏释 76
(二)会通 77
(三)辑佚 77
第四章 王夫之《易》学研究 81
第一节 王夫之之生平与学术著作 81
一、生平 81
二、学术著作 83
第二节 王夫之《易》学之渊源 87
一、汉代《易》学家(马融、陆绩) 87
二、魏、晋、唐、宋义理派学者(王弼、韩康伯、孔颖达、程颐) 88
三、朱熹 89
四、张载 90
五、方以智 92
第三节 王夫之释《易》之方法 94
一、〈彖〉〈爻〉一致、四圣同揆 95
二、占学一理 97
三、卦主 100
第四节 王夫之之《易》学理论 104
一、〈乾〉〈坤〉并建 104
二、错综往来 107
三、象理合一 111
第五节 王夫之之《易》学特色 112
一、研《易》提倡实学 112
二、多引史事明《易》 113
第五章 毛奇龄《易》学研究 117
第一节 毛奇龄之生平与学术著作 117
一、生平 117
二、学术著作 120
第二节 毛奇龄《易》学之渊源 125
一、源于家学 125
二、沿袭前人论说 125
第三节 毛奇龄之《易》学思想 127
一、推崇汉《易》 128
二、考辨〈河图〉、〈洛书〉 131
三、考证〈太极图〉源于佛家、道教 140
第四节 毛奇龄、朱彞尊、胡渭之《易》学流衍关系 151
第六章 李光地《易》学研究 157
第一节 李光地之生平与学术著作 157
一、生平 157
二、学术著作 163
第二节 李光地《易》学之渊源 167
一、源于家学、师友之启迪 167
二、源于前代诸家学派 169
第三节 李光地释《易》之方法 174
一、时 175
二、位 177
三、德 180
四、应、比 181
五、卦主 184
第四节 李光地之《易》学思想 188
一、博采众家、尊崇宋《易》、折中求本、自成一家 188
二、以《易》学致用、融《易》理于政事以成实学 191
三、相生相对之矛盾观——对待之阴阳(交易)与流行之阴阳(变易) 193
第五节 李光地之《易》学识见 196
一、处理经传分合问题、恢复朱子《本义》原貌 196
二、探研《周易参同契》 198
三、以性理说《易》 202
下册 207
第七章 程廷祚《易》学研究 207
第一节 程廷祚之生平与学术著作 207
一、生平 207
二、学术著作 212
第二节 程廷祚《易》学之渊源 220
第三节 程廷祚之《易》学思想概观 224
一、万物相感,生生不已 224
二、动静之理 227
第四节 程廷祚之《易》学识见 230
第八章 惠棟《易》学研究 237
第一节 惠棟之生平与学术著作 237
一、生平 237
二、学术著作 239
第二节 惠棟《易》学之渊源 243
一、源于家学 243
二、沿袭前人论说 244
第三节 惠棟治《易》之方法 246
一、以群书解《易经》 246
二、释《易》以「卦气」、「取象」为主 248
第四节 惠棟之《易》学理论 249
一、弃宋复汉 249
二、以天地造分、〈乾〉〈坤〉相交为《易》理 252
第五节 惠棟之《易》学成就 255
一、对汉《易》之恢复与保存 255
二、建立完整之汉《易》考据学 257
第九章 张惠言《易》学研究 261
第一节 张惠言之生平与学术著作 261
一、生平 261
二、学术著作 263
第二节 张惠言《易》学之渊源 271
第三节 张惠言之《易》学思想 273
一、象数、义理并重 273
二、阐明证补虞氏《易》义 275
第四节 张惠言之《易》学成就 277
一、以虞翻之《易》义治词 277
二、梳理汉魏诸家学说 280
三、《周易》经传文字之训诂 282
四、考辨《易》图 283
五、辑存汉魏《易》注 284
第十章 焦循《易》学研究 287
第一节 焦循之生平与学术著作 287
一、生平 287
二、学术著作 290
第二节 焦循《易》学之渊源 297
一、源于家学、师友提攜 297
二、得于前贤之启示 298
第三节 焦循治《易》之方法 299
一、实测 299
二、天元术 300
三、以假借治《易》 302
第四节 焦循之《易》学基础建构 305
一、旁通 305
二、相错 309
三、比例 312
四、时行 317
第五节 焦循之《易》学识见 319
一、《易》为圣人之作,且为教人改过之书 320
二、反对唯汉是从,纠正荀、虞、郑之谬 321
三、以为卜筮之道于《易》中,乃在「立教」 323
第十一章 姚配中《易》学研究 327
第一节 姚配中之生平与学术著作 327
一、生平 327
二、学术著作 329
第二节 姚配中《易》学之渊源 336
一、友朋启迪 336
二、沿袭前人论说 337
第三节 姚配中之《易》学思想概观 340
第四节 姚配中之《易》学特色 345
一、元为《易》之原 346
二、用七八九六之义,以与〈月令〉所述之五神、五虫、五音、五味、五祀、五脏相比附 350
第十二章 结论 357
参考书目 365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