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跨越异质文化
跨越异质文化

跨越异质文化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曹顺庆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7371706
  • 页数:2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博导从自己的文章、专著中精选出既有思想,又有文采的段落、章节重新编排,再成系列,供大学生阅读。
《跨越异质文化》目录

第一辑:学术建构 3

跨文明研究 3

“文明冲突论”、“东方主义”与跨文明研究 4

中国学派: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潮流中的最新发展和前沿成果 6

比较诗学研究:跨文明比较文学的具体研究实践 8

“送去主义”·异质文明 10

欧洲文化一元化到全球文化多元化 12

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异质性的诉求 16

跨文化对话的当代意义 18

比较文学学科的第三阶段 20

“和而不同”的尴尬现状 23

模式的简单叠加:当下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的缺陷 27

文学跨越学:跨国家、跨学科、跨文明 29

文学关系学:横向文学关系史书写和实证性要求 31

文学变异学 33

总体文学学 35

林译小说·美国意象派诗歌·寒山诗:文学研究中的变异学主题 36

变异研究 39

异质性: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的另一个标准 41

“异”与“变”:比较文学研究新的着力点 42

中国当代文论失语症 43

“失语”指失去了自己的学术规则 46

我们失的是什么“语”? 49

对传统文化的自我丑化:中华民族之大不幸! 51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文论的异质性? 54

中国古代文论的异质性 57

“以西代中”带来的失语症 60

新世纪呼唤中国原创性的文学理论 63

文学理论的“他国化”与西方文论的中国化 65

补文学史之缺 71

话语霸权压迫下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74

汉语话语霸权:忽视少数民族史诗 76

雅俗之分:精英话语霸权下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77

“敖包”相会:“猎奇”眼光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曲解 79

第二辑:文化前沿 83

“没有学术大师时代”的反思 83

“读经热”:一次新的文化转折 89

“少儿读经热” 91

读经与“复古” 94

读经会有“致人蒙昧之嫌”吗? 95

学习中国传统经典话语:解决“失语症”的基础 96

我为什么要开设“《十三经》”课程 98

如何读经? 102

藉考试“指挥棒”引领读经潮流 105

读经的好处 107

传承文明——当今中国大学教育之软肋 108

高校中文学科课程设置之我见 115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素质的人才? 118

大学教育质量问题 120

通今与博古 122

通中与通西 124

最忙的学生,不好的基础! 126

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关怀现实、开拓创新 129

在学习经典中培养素质 132

阅读元典,打好国学基础 134

一定要阅读西方原著 135

紧跟学术前沿 136

学会批判,勤于实践 138

比较与创新 140

分科太细无异于自残 143

学术不具有绝对的纯粹性 144

学术不是“屠龙术”,应更重思想性 146

学术需要“现实关怀”的品格:装饰化、点缀化是学术的悲哀 147

文化病态说 148

当代文艺生态与文化建设 151

文化特色问题 154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换 156

跨文体写作问题 159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问题的反思 161

文艺理论与文艺学向何处去? 163

“雅”与“俗” 165

夷夏之辨 167

以洋“雅”来压土“俗” 169

“洋精英”阻断了中国小说的“雅”“俗”转换 171

互联网与中国文学的复兴 174

第三辑:美学思辨 179

崇高来源于痛苦 179

痛感与快感 181

热爱痛苦与逃避悲剧 183

发愤著书 185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86

乐天安命:道家思想对悲剧意识的消解 188

诗人多事惹闲情,闭门自造愁如许 190

美的二分法 191

崇高与雄浑 193

乾之“大”与坤之“柔”:《周易》中的美学 195

以仁为美,德比天地 198

充实之谓美 200

养浩然之气: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201

拿别人的痛苦来“享乐” 203

“败坏人心”与“净化” 205

“恶之花” 207

“忘”掉世俗之“累” 209

“忘”:老庄哲学的生命观 211

俯仰自得:此在世界的乐天精神 214

雄浑美:乐天的豪迈 216

对抗与和谐 219

亚里士多德·庄子·荀子比较点滴 221

节欲与顺性——中外伦理观 226

基督教与儒教:宗教天国与伦理教化的分道扬镳 229

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与老、庄 231

语言的界限是人的世界的界限:西方哲学中的语言观 234

言不尽意:中国哲学中的语言观 236

“道不可言”与不得不“言” 238

德谟克利特与墨子:自然哲学与道德哲学的转向 240

孔子为何被奉为至圣先师? 242

诗言志 245

非性文化与中国古典美学 247

何为“性”? 249

“女人祸水”说 250

对性的丑化:万恶淫为首 252

非性文化与“教化论” 254

“五色令人目盲”——道家的非性观念和美学思想 257

忧在进贤,不淫其色——汉儒对《诗经》的扭曲 261

死则腐骨,奚遑身后? 265

“诗缘情而绮靡”——魏晋六朝的纵“欲”与畅情 267

人心与文心的分裂 269

民族冲突成就美 273

魏晋南北朝的纵欲享乐与人性觉醒 275

魏晋文学自觉 277

魏晋时期美感的觉醒 278

魏晋南北朝文艺理论高峰 280

“艳曲生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南北文学比较 281

全球化背景下的巴蜀文化 284

附录: 286

取熔中外 志铸伟辞——曹顺庆教授学术历程简述 286

博导档案 289

后记 29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