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民法总论
民法总论

民法总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松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3664983
  • 页数:3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本民法总论教材,结合案例,参考阅读、图表等,系统生动的阐释了民法的基本理论,适合法律院校教师和学生使用。
《民法总论》目录

第一编 绪论 3

第一章 民法概述 3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 3

一、“民法”的词源 3

二、民法的概念 4

三、民法概念的区分 5

第二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 6

一、民法调整对象概说 6

【探讨】平等主体间的法律地位是否为民法调整对象的独立部分? 8

二、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 9

三、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 10

第三节 民法的调整方法 12

第四节 民法的性质 15

一、民法是私法 16

二、认识民法的私法性质的重要意义 17

第五节 民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区别 19

一、民法与经济法的区别 19

二、民法和劳动法的区别 21

三、民法与社会保障法 22

第六节 民法的渊源 24

一、民法的渊源的意义 24

【评注】对民法渊源的理解 24

二、民法渊源的具体种类 25

第七节 民法体系与民法学体系 28

一、民法的立法规范文件体系(民法的渊源体系) 28

二、民法的内容体系 29

三、民法的法理逻辑结构体系 31

四、民法学体系 32

第八节 民法的适用范围和适用的顺序 35

一、民法适用的时间效力范围 35

二、民法适用的空间效力范围 35

三、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36

四、民法的适用顺序 36

第九节 民法的历史沿革 38

一、罗马法是民法演进的基础 39

二、《法国民法典》是近代意义上的民法形成的标志 41

三、20世纪各国民法典的制定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的发展 42

四、我国的民事立法 44

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 47

第一节 民法基本原则概述 47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47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48

【评注】民法基本原则能否直接适用于裁判民事案件? 49

第二节 民法的各项基本原则 50

一、平等原则 50

三、公平原则 52

二、自愿原则 52

四、诚实信用原则 53

五、守法原则 55

六、公序良俗原则 55

第二编 民事法律关系 59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59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60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60

【评注】法律关系的定义 65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67

三、民事法律关系理论的意义 68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70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70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70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71

【评注】关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71

第三节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73

一、民事权利 73

【评注】关于民事权利的本质 73

【辨析】权利与法益、权限、权能 74

【探讨】继承权的性质是财产权还是人身权? 77

【辨析】抗辩权与权利否认 78

二、民事义务 86

第四节 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责任 87

一、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责任的联系 87

二、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88

【探讨】如何认识惩罚性民事责任? 90

三、民事责任的分类 91

二、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和特点 96

一、自然人的概念 96

第四章 自然人 96

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96

三、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的区别 98

四、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特点 98

五、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和终止 100

【评注】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主体资格、人格的关系 102

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104

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104

【评注】行为能力与责任能力 105

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 107

三、对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 109

第三节 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110

一、宣告失踪 110

二、宣告死亡 113

第四节 监护 116

一、监护的概念与监护的目的和性质 116

二、监护人的职责 117

三、监护的设立 118

四、监护的开始、变更和终止 120

第五节 自然人的住所 122

一、自然人的住所的概念和意义 122

二、住所确定的标准 123

三、住所的种类 123

四、住所的法律效果 124

第六节 自然人人格权 125

一、自然人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 125

二、自然人人身权的分类 125

三、自然人的一般人格权 127

四、自然人的具体人格权 129

【评注】侵害肖像权的构成要件 134

第五章 法人 142

第一节 法人制度概述 142

一、法人的概念和特征 142

二、法人的本质 145

三、法人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社会地位作用 146

第二节 法人的分类 148

一、传统民法关于法人的分类 149

二、《民法通则》关于法人的种类 151

第三节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154

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154

【探讨】法人权利能力受自然属性限制有无法律意义? 154

【探讨】法人的权利能力是否受法律法规的限制? 155

【探讨】法人目的范围对法人限制的性质。 155

【探讨】法人的权利能力是否具有差异性? 157

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157

三、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158

【探讨】关于法人的行为能力与其权利能力范围一致的观点 158

第四节 法人的机关 159

一、法人机关的概念 159

二、法人机关的构成 160

三、法人机关与法人的关系 161

第五节 法人的成立、变更、终止 162

一、法人的成立 162

二、法人的变更 164

三、法人的终止 165

第六章 与民事主体有关的其他组织 168

第一节 与民事主体有关的其他组织概述 168

一、与民事主体有关的其他组织的概念 168

二、与主体有关的其他组织的不同概念及其范围 169

【探讨】我国民事法律生活中有没有无权利能力社团? 171

第二节 合伙 173

一、合伙概述 174

【探讨】合伙是否具有主体资格的法律地位? 176

二、合伙的种类 177

三、合伙协议 178

四、合伙事务的执行 179

五、合伙财产与合伙债务承担 180

【探讨】合伙人对合伙财产的共有是按份共有还是共同共有? 181

六、入伙、退伙、合伙的解散 182

第三节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 186

一、企业法人分支机构的概念 186

二、企业法人分支机构的特征 186

三、企业法人分支机构的地位 187

一、个人独资企业 188

第四节 个人独资企业和农村承包经营户 188

二、农村承包经营户 189

第七章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191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概述 191

一、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191

二、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 192

第二节 物 193

一、物的概念和特征 193

二、物的法律意义 194

三、物的分类 195

第三节 智力成果 200

一、文学艺术作品和科学作品 200

二、发明 200

三、科学发现 200

四、工业品外观设计 200

五、商标、商号及其他商业标记 200

二、有价证券 201

一、货币 201

七、其他形式 201

六、商业秘密 201

第四节 货币和有价证券 201

第三编 民事法律事实 207

第八章 民事法律事实概述 207

第一节 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特征 207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 207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特征 208

三、民事法律事实的效果 209

第二节 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211

四、民事法律事实构成 211

一、事件 212

二、行为 213

第三节 民事法律事实的意义 216

一、民事法律事实在民法规范中的地位 216

二、民事法律事实在实现民法调整功能中的作用 217

三、民事法律事实理论对民事司法实践的意义 218

第一节 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219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 219

第九章 法律行为 219

二、法律行为的特征 222

三、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 223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分类 224

一、单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 225

二、诺成性法律行为与实践性法律行为 226

三、有偿法律行为与无偿法律行为 227

四、要式法律行为与不要式法律行为 228

五、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 228

七、有因法律行为和无因法律行为 229

六、独立法律行为与辅助法律行为 229

八、财产法律行为和身份法律行为 230

九、财产处分法律行为和财产负担法律行为 230

十、生前法律行为与死因法律行为 231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构成与成立 232

一、法律行为的构成与成立的概念 232

二、法律行为的成立条件 233

三、意思表示 233

第四节 法律行为的有效和生效 240

区别 241

一、法律行为有效和生效的概念及其与法律行为构成与成立的 241

二、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243

三、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 244

【评注】关于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与效力要件 246

第五节 法律行为的附条件与附期限 248

一、法律行为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意义和性质 248

二、附条件的法律行为 249

【辨析】附条件的法律行为与附负担的法律行为的区别 251

三、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251

一、概述 253

第六节 法律行为的效力状态 253

二、法律行为的确定无效 256

三、法律行为的未生效 259

四、法律行为的可变更、可撤销 260

五、法律行为的效力未定 268

【评注】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 268

六、法律行为的无效、可变更可撤销、效力未定之间的区别 271

七、法律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 272

一、时效的概念及构成 276

第十章 时效和期间、期日 276

第一节 时效制度概述 276

二、时效的性质和特征 277

【评注】时效的性质 277

三、时效制度的作用 278

四、时效的种类 279

五、时效制度的沿革及立法例 279

第二节 取得时效 280

二、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 281

一、取得时效的概念和特征 281

三、取得时效的要件 282

四、取得时效的效力 284

五、取得时效的中断 284

【探讨】我国民法应否建立取得时效制度? 285

第三节 诉讼时效 286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特征 286

【辨析】消灭时效和诉讼时效 287

二、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288

【评注】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 289

三、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 290

【探讨】我国未来民法典对诉讼时效的效力应采何种学说? 292

四、诉讼时效的种类和权利最长保护期限 294

五、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295

【探讨】关于诉讼时效的起算标准怎样确定? 297

六、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298

【探讨】起诉后又撤诉或者因起诉不符合要求被驳回或者未予受理时是否引起时效中断? 299

二、期日、期间的种类 303

三、期日、期间的民事法律意义 303

一、期日、期间的概念 303

第四节 期日和期间 303

四、期日、期间的确定和计算 304

第四编 代理 309

第十一章 代理概述 309

第一节 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309

一、代理的概念 309

二、代理的特征 311

【评注】行纪与间接代理 313

三、代理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313

第二节 代理的产生、发展和意义 315

一、代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316

二、代理制度的意义 316

第三节 代理的适用范围 317

一、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代理范围 317

二、不适用代理的行为 318

【探讨】其他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的代理是否属于民事代理? 318

一、代理的分类 319

第四节 代理的分类和种类 319

二、代理的种类 321

【探讨】指定代理是否独立的代理种类 321

第十二章 代理法律关系 323

第一节 代理法律关系概述 323

一、代理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323

二、与代理法律关系相关的法律关系 324

【评注】授权行为是否受基础关系效力的影响? 325

第二节 代理法律关系的内容 326

一、代理人的代理权和代理义务 327

二、被代理人的权利义务 328

三、第三人的权利义务 329

第三节 代理权 329

一、代理权的概念和性质 329

二、代理权的产生 331

三、代理权的终止 332

第四节 代理权的行使和代理行为 333

一、代理权行使的概念和性质 333

二、代理权行使的原则 334

三、代理行为 335

第十三章 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 339

第一节 无权代理 339

一、无权代理的概念 339

二、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 340

第二节 表见代理 341

一、表见代理的概念、特征和构成 341

【评注】关于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是否要求被代理人有过失? 342

二、第三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合理事由和表见代理的效力 343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34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