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岑国桢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300076645
  • 页数:315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目录

第1章 绪论 1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

一 教育心理学学科发展史 1

二 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3

三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5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6

一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 6

二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任务 7

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9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与教师及教育 11

一 教育心理学与教师岗位职责 11

二 教育心理学与教师专业成长 12

三 教育心理学有助于对教育热点问题的剖析和认识 12

四 教育心理学有助于社会教育机构开展有效的工作 13

第2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15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16

一 心理发展的实质、特点 16

二 心理发展的描述、动力 17

三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8

四 关于心理发展的阶段问题 19

第二节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

一 认知发展与教育 20

二 社会认知、人格发展与教育 21

三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23

第3章 学习的心理学理论观 27

第一节 概述 28

一 什么是学习 28

二 学习的类型 28

三 学习心理观简介 30

一 试误—联结说 31

第二节 学习的联结理论 31

二 条件作用—联结说 33

三 教育教学的含义 36

第三节 学习的认知理论 36

一 格式塔—顿悟说 37

二 认知—发现说 38

三 意义—接受说 39

四 教育教学的含义 40

第四节 学习的其他理论 41

一 观察学习说 41

二 信息加工说 42

三 建构主义说 43

四 人本学习观 44

五 教育教学的含义 45

第4章 学习迁移 48

一 学习迁移的含义、分类及其测量 49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49

二 迁移的意义 51

第二节 学习迁移理论 52

一 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 52

二 学习迁移理论的新进展 55

第三节 促进学习迁移 56

一 各种学习过程中的迁移 56

二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58

三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59

第5章 学习动机 62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63

一 学习动机的含义 63

二 学习动机的作用 64

三 学习动机的分类 66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68

一 本能论 68

三 强化理论 69

二 驱力论 69

四 成就理论 70

五 需要理论 71

六 归因理论 72

七 自我效能理论 73

八 认知失调理论 74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75

一 学习动机的培养 75

二 学习动机的激发 77

第6章 道德认识的发展与教育 83

第一节 道德认识发展概述 84

一 道德心理学概述 84

二 道德认识发展概述 85

一 皮亚杰及其有关研究简介 86

第二节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观 86

二 皮亚杰的理论概括 89

第三节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91

一 科尔伯格及其研究简介 91

二 科尔伯格的理论概括 92

三 后科尔伯格的研究动态 94

第四节 道德认知的教育 96

一 正确理解和掌握道德概念 96

二 提高道德因果关系认识 97

三 发展道德判断能力 98

第7章 道德情感发展、价值观形成与教育 101

第一节 道德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102

一 道德情感概述 102

二 几种重要的道德情感 103

三 道德情感的作用 105

四 道德情感的培养 107

一 价值观概述 108

第二节 价值观的形成与教育 108

二 价值观辨析的道德教育 112

第8章 道德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117

第一节 道德行为发展概述 118

一 道德行为发展概述 118

二 道德行为发展的理论观 119

第二节 观察学习与道德行为 122

一 观察学习概述 122

二 观察学习的过程、阶段 123

第三节 思维表征、自我管理与道德行为 125

一 思维表征与道德行为 125

二 自我管理与道德行为 127

第四节 道德行为的教育 129

一 学习榜样的示范行为 129

二 提高行为自我管理能力 130

三 矫正不良行为 132

第9章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36

第一节 概述 137

一 知识的含义 137

二 知识的种类、表征 139

三 陈述性知识的含义、表征 140

第二节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理论 142

一 认知结构 142

二 认知同化理论 143

第三节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145

一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过程 146

二 陈述性知识的保持 148

三 陈述性知识的应用 151

第四节 概念与规则的学习 151

一 概念的学习 151

二 规则的学习 154

第10章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157

一 程序性知识的含义、种类、作用 158

第一节 概述 158

二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159

三 不同知识的比较 160

第二节 智慧技能的学习 161

一 智慧技能形成的理论 161

二 智慧技能形成的特点 163

三 智慧技能的培养 164

第三节 动作技能的学习 165

一 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 165

二 动作技能学习的过程 167

三 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 169

四 动作技能的培养 170

第11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173

第一节 概述 174

一 什么是问题解决、创造力 174

二 问题解决、创造力的特征及两者的关系 175

第二节 问题解决 177

一 问题解决的理论观 177

二 问题解决过程的阶段 179

三 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 180

四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与教学 181

第三节 创造力的培养 183

一 创造力的本质 183

二 创造力的测量 184

三 创造力的培养 185

第12章 学习策略 191

第一节 学习策略的含义、意义及种类 192

一 学习策略的含义与特点 192

二 学习策略的层次、种类及其掌握的意义 193

第二节 认知策略 194

二 精加工策略 195

一 复述策略 195

三 组织策略 196

第三节 元认知策略 197

一 元认知的含义与意义 197

二 元认知的结构 198

三 元认知策略 199

第四节 资源管理策略 200

一 时间管理策略 200

二 环境管理策略 200

三 寻求资源的策略 201

四 寻求支持的策略 201

第五节 学习策略的教学 201

一 学习策略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特征 201

二 学习策略教学的基本模式 202

第13章 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 205

一 教学设计的含义、意义 206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206

二 教学设计的范围、层次 207

第二节 教学目标 207

一 教学目标的分析 208

二 教学目标的表述 210

第三节 教学内容(上) 212

一 教材的组织 212

二 课型的组织 214

第四节 教学内容(下) 215

一 教学过程的组织 215

二 知识类型的组织 217

第五节 教学途径 218

一 教学形式 218

二 教学方法 220

三 教学策略 221

一 教学对象的分析 223

第六节 教学对象、传媒 223

二 教学传媒的选择 224

第14章 教学环境 227

第一节 教学环境概述 228

一 教学环境的研究及其含义 228

二 教学的物理环境 229

三 教学的心理环境 232

第二节 学生群体 233

一 学生的人际关系 233

二 班集体——学生的正式群体 235

三 友伴群——学生的非正式群体 237

四 班集体与友伴群 238

第三节 教学中问题行为的控制 239

一 问题行为概述 239

二 控制问题行为的意义 240

三 问题行为的控制(上):治标 241

四 问题行为的控制(下):治本 242

第15章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245

第一节 概述 246

一 个别差异的含义、表现 246

二 个别差异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247

第二节 智力差异(上) 248

一 智力水平差异 248

二 智力结构差异 251

三 智力的性别差异 252

第三节 智力差异(下) 253

一 学习方式的差异 253

二 认知方式的差异 255

第四节 面向智力差异的教学 257

一 面对智力差异的教学 257

二 面对学习方式差异应有的观念 260

第16章 教师角色与人际关系 263

第一节 教师角色 264

一 概述 264

二 教师的角色功能 265

三 教师的角色形成 266

四 教师角色心理冲突与调适 267

第二节 教师的人际关系 268

一 概述 268

二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270

三 教师与家长、教师、管理者的关系 272

第17章 教师心理素质与心理卫生 276

第一节 教师心理素质 277

一 教师的教育情感 277

二 教师的教学能力 277

三 教师的教育机智 278

四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279

五 教师的人格特点 280

第二节 教师心理卫生 281

一 概述 281

二 压力、挫折、冲突、焦虑及其应对方法 284

三 教师的职业生涯、闲暇生活、工作倦怠 288

第18章 教师发展 292

第一节 概述 293

一 教师发展的时代要求 293

二 教师发展的影响因素 294

第二节 教师发展阶段 296

一 从专业成长考察 296

二 从职业生涯考察 297

第三节 教师发展途径 299

一 教师反思 299

二 教师发展学校、校本培训 303

主要参考文献 306

后记 3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