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家国征兆与理想寄托
家国征兆与理想寄托

家国征兆与理想寄托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永义主编;李孟芳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9862549254
  • 页数:163 页
图书介绍:
《家国征兆与理想寄托》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 1

第二节 研究背景与汉代背景概述 3

一、研究背景介绍 3

二、汉代背景概述 5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 10

一、文本范围 10

二、方法与章节安排 11

三、定义 12

第二章 两汉梦喻的表述方式 13

第一节 史传梦喻的表述方式 15

一、从叙述者及视角分析:异叙述者、非聚焦型及内聚焦型 15

二、梦时间叙述与情节:顺序、闪回(倒叙)、闪前(预叙) 19

三、史传梦境叙写模式 24

四、比象法:民族心理的积淀和约定俗成的民俗 28

第二节 诸子散文梦喻的表述方式 29

一、叙述者类型与视角呈现 29

二、时间的表述与情节:非时序中的块状 31

三、诸子散文梦叙写模式 33

四、艺术手法:以彼喻此及设问法的运用 35

第三节 诗、赋梦喻的表述方式 37

一、叙述者类型与引言方式 37

二、时间的表述与情节:顺时序、逆时序中的闪回(倒叙) 38

三、诗、赋梦叙写模式 39

四、艺术手法:以梦设譬,抽象表述 41

本章小结 45

第三章 梦喻之内容与表徵:公我与私我的关怀 47

第一节 公我:家国意识的展现 47

一、王、后:家国兴衰—吉凶梦徵,兆应国事 48

二、臣:政事论说—藉史梦论述、说明道理 56

三、臣之爱国情怀—夙夜梦寤,尽心所计 59

第二节 私我:个人思维的呈现 60

一、个人祸福—人事梦兆,死亡关怀 60

二、陈述思想—阐扬思想、批判梦徵 66

三、抒发情感—爱情、友情、亲情等 73

本章小结 77

第四章 梦喻叙述心理意图探析 79

第一节 作梦者的心理 80

一、内心期待,预期心理 80

二、死亡的恐惧,忧虑败亡 81

三、良心谴责 82

第二节 解梦者的意向 83

一、解梦者的身分 83

二、吉、凶/真、假:解梦者的内心挣扎 84

第三节 叙写者的观点 88

一、作者的意图的完成程度:晋武王梦天赐位予虞 88

二、强调梦徵验的必然性,既巩固亦抑制君权,使权力达到平衡 89

三、叙写者委婉批评、评价 90

四、展现人物精神特性、形象 91

本章小结 92

第五章 两汉梦喻的文化意涵 95

第一节 梦魂观/天命思想/象徵意义 95

一、梦魂观:人与灵魂的沟通管道/祭祀仪式 96

二、天命思想与政权转移 100

三、梦象徵:符象与梦徵之关联 105

第二节 诸子劝谏与梦文化反省 107

一、以梦为谏 107

二、梦文化的反省:天命论等醒思 109

三、自觉意识的提升 113

第三节 意象沿袭:理想梦、神女梦 114

本章小结 118

第六章 两汉梦喻之传承与创发 121

第一节 先秦梦之发展 121

一、经、史中的徵兆梦 121

二、子部寓言梦:散播思想之利器 123

三、梦的本质探索:荀子、列子 126

第二节 汉代梦喻之传承与创发 128

一、史传梦功能及对象的渐移 128

二、诸子散文改梦寓为论述,深入分析梦分类 129

三、诗、赋梦发展出抽象意涵,由徵兆变成寄托、抒情 130

第三节 对魏晋六朝以下之影响 131

一、魏晋六朝记载史梦达到高峰,后渐没落 131

二、梦魂/梦想、如梦词汇运用的发展 132

三、梦渗透入各时代文学体裁,在文学中大放异彩 133

四、梦分类继续发展:九梦、十五梦 134

本章小结 135

第七章 结论 137

参考书目 145

附录一 台湾地区「梦」研究学位论文一览表 151

附录二 台湾地区「两汉」学位论文研究一览表 15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