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现代骨科基础与临床
现代骨科基础与临床

现代骨科基础与临床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蕴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11708040X
  • 页数:82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将骨科学基础理论及当前研究紧密结合临床实践而编写的专业性学术著作。以骨科基础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为特色,较详细地阐述了近年来在骨科基础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新理论及新研究方法和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国骨科基础研究紧密结合临床著述的空白。
《现代骨科基础与临床》目录

第一节 长骨的发生发育及其调节 3

一、胚胎长骨发生、发育的基本过程 3

上篇 总论 3

第一章 骨关节的发生发育和形成 3

二、骨形成的方式 4

三、长骨发生发育和骨形成的生物学调节 6

四、长骨发生发育和骨形成的微生物力学调节 11

第二节 骺生长板(骺板)的结构和功能 13

一、生长板的结构与长骨干骺端的塑形过程 14

二、骺生长板的功能及其调节 15

第三节 滑膜关节的结构及其形成 16

一、滑膜关节的结构 17

三、滑膜关节发生发育的调节 18

二、滑膜关节发育与形成的基本过程 18

一、脊柱的组成特点 21

第四节 脊柱的构筑特点与形成 21

二、脊柱的早期发育过程及其调控 22

第五节 间充质细胞源性细胞在骨与关节发育和病损过程中的演化 25

一、出生后间充质细胞的归宿及其演变 26

二、基质干细胞的相互转化及其在骨与关节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27

一、骨组织的组成 30

第一节 骨的组织形态学 30

第二章 骨的正常结构、代谢及其调节 30

二、骨的形态和结构 31

三、骨关节的超微结构 32

二、骨的塑形 44

一、骨的生长 44

第二节 骨组织的生理活动 44

四、骨量丢失和骨质疏松 45

三、骨重建 45

一、人体内的钙、磷、镁 46

第三节 钙磷代谢与骨生理 46

五、骨的显微损伤 46

二、钙、磷、镁的吸收与排泄 47

三、钙、磷、镁的代谢过程 48

四、骨的矿物质平衡的调节 50

一、关节软骨的结构 54

第一节 关节软骨 54

第三章 滑膜关节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54

二、关节软骨的组成成分 55

三、代谢改变 57

二、形态学变化 57

第二节 关节软骨退变时的病理特征 57

一、大体变化 57

一、滑膜 58

第三节 关节囊与关节腔 58

二、关节穿刺与关节液检查 60

一、关节面 61

第四节 关节的稳定装置 61

三、负荷 62

二、半月板 62

四、韧带 63

一、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67

第一节 骨的生物力学 67

第四章 骨骼系统的生物力学 67

二、骨的生物力学行为 68

一、关节软骨的渗透性和粘弹性 69

第二节 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 69

三、骨生长发育的力学因素 69

四、骨重建(改建)的力学因素 69

一、肌腱和韧带的生物力学 70

第三节 软组织的生物力学 70

二、关节软骨的润滑 70

三、关节软骨的磨损 70

四、关节软骨退变的力学因素 70

二、神经的生物力学 71

三、骨骼肌的生物力学 72

一、肩关节的生物力学 73

第四节 关节的生物力学 73

二、肘关节的生物力学 74

三、腕关节的生物力学 75

四、髋关节的生物力学 76

五、膝关节的生物力学 77

一、活动节段 78

第五节 脊柱的生物力学 78

六、踝关节的生物力学 78

三、静力学与动力学 79

二、运动学 79

一、骨折的稳定性与骨折愈合 80

第六节 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 80

二、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问题 81

第七节 人工关节的生物力学 83

第九节 分子生物力学 84

第八节 细胞生物力学 84

一、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 89

第一节 骨愈合的方式 89

第五章 骨愈合 89

二、间隙愈合和接触愈合 90

一、骨愈合的组织学与细胞学机制 91

第二节 骨愈合的机制 91

二、骨折部位的细胞外微环境 94

三、骨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98

一、骨愈合的评估 103

第三节 骨愈合的标准 103

第四节 影响骨愈合的诸因素 104

二、常用功能测试法 104

四、骨折局部情况 105

三、全身性疾病 105

一、性别与年龄 105

二、营养不良与贫血 105

一、促进骨愈合的物理因素 106

第五节 促进骨愈合的手段 106

五、神经损伤 106

六、其他因素 106

二、促进骨愈合的生物活性因子 108

三、其他可能影响骨愈合的因素 115

一、骨移植的历史 117

第一节 骨移植概论 117

第六章 骨移植 117

三、移植骨的功能 118

二、骨移植材料的分类 118

二、自体骨移植的类型 120

一、自体骨移植概述 120

第二节 自体骨移植 120

三、自体移植骨的转归 121

第三节 同种异体骨移植 122

四、常用取骨部位 122

一、异体骨的检疫 123

二、异体骨的免疫学研究 124

三、异体骨的临床应用 125

四、同种异体骨的转归 127

第四节 异种骨移植 128

二、异种骨移植的免疫学 129

一、异种骨的成骨活性物质 129

三、消除或减弱异种骨抗原性的方法 130

四、重组合异种骨的研究 131

第五节 人工骨 135

一、生物医用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137

第一节 概述 137

第七章 骨科生物医用材料 137

第二节 金属 138

二、与生物医学材料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138

一、金属的特性 139

二、常用的骨科医用金属材料 140

一、天然高分子材料 141

第三节 高分子材料 141

二、合成高分子材料 142

一、氧化铝 144

第四节 陶瓷 144

三、羟基磷灰石 145

二、氧化锆 145

一、纳米材料的特点 147

第五节 纳米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 147

四、磷酸三钙 147

四、纳米碳材料 148

三、纳米高分子材料 148

二、纳米陶瓷 148

一、天然组织工程材料 149

第六节 骨科中组织工程材料 149

五、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仿生骨 149

三、组织工程复合材料 150

二、人工合成的组织工程材料 150

第一节 组织工程概述 151

第八章 组织工程学 151

第二节 骨组织工程 152

一、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153

二、骨组织工程的基质材料 155

三、骨组织工程的生物调控因子 162

四、力学刺激在骨生长和改建中的作用 163

五、生物反应器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164

第三节 软骨组织工程 166

一、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167

二、软骨组织工程的基质材料 169

三、软骨组织工程的生物调控因子 171

四、骨软骨组织工程研究 175

五、生物反应器在软骨组织工程的应用 176

一、种子细胞 178

第四节 肌腱与韧带组织工程 178

二、细胞外基质材料的研究 180

三、调控因子 182

四、机械刺激和生物反应器 184

第五节 组织工程学展望 185

五、工程化韧带的临床应用问题 185

第一节 骨库发展概况 188

第九章 骨库 188

一、骨库的组织形式 189

第二节 骨库的建设和运行管理 189

三、生产和过程控制 190

二、骨库员工安全措施 190

五、供体适合性评估 191

四、组织获取的认可 191

八、产品入库保存的控制 193

七、包装的控制 193

六、标签的控制 193

十二、不良反应报告 194

十一、产品召回程序 194

九、分发过程质量控制 194

十、不合格产品的控制 194

一、异体骨的采集与加工 195

第三节 同种异体骨的采集、贮存及灭菌 195

二、骨与软骨的贮存方法 196

三、异体骨的灭菌 197

四、加工、贮存及灭菌对同种移植骨生物学性能的影响 198

第四节 骨库资料档案 199

一、当今骨关节创伤的特点 203

第一节 概述 203

中篇 骨科疾病及相关研究进展 203

第十章 骨折治疗的进展 203

二、骨折治疗模式的演变及骨折治疗理念的深化 204

一、CT扫描 206

第二节 现代影像学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 206

二、MRI 208

一、复位技术 210

第三节 骨折治疗基本方法、技术及辅助设施的发展 210

二、固定技术 211

三、复位、固定中的辅助设施 217

四、功能锻炼及辅助设施 218

一、骨不连的治疗 220

第四节 特殊骨损伤的治疗 220

二、开放性、感染性骨损伤的治疗 225

三、多发骨关节损伤的救治 234

四、严重复杂骨盆骨折的治疗 235

一、脊柱运动节段及三柱概念 242

第一节 脊柱与脊髓损伤 242

第十一章 脊髓神经损伤 242

三、脊髓损伤的分类 243

二、脊柱损伤与脊髓损伤 243

四、脊髓损伤的检查 245

六、脊髓损伤的早期处理及内科治疗 246

五、脊髓损伤的评估 246

七、颈段脊髓损伤 247

八、胸段及腰段脊髓损伤 250

九、脊髓圆锥与马尾神经损伤 252

一、脊髓损伤后病理改变 254

第二节 继发性脊髓损伤 254

三、炎症表现 255

二、局部缺血及再灌注损害 255

四、神经细胞凋亡 256

五、血-脊髓屏障破坏 256

七、神经递质 257

六、免疫反应 257

九、兴奋性氨基酸 258

八、细胞内外离子紊乱 258

十三、内皮素 259

十二、内源性阿片肽 259

十、自由基 259

十一、廿烷类 259

十六、一氧化氮 260

十五、腺苷 260

十四、血小板活化因子 260

十七、细胞因子 261

一、脊髓损伤的实验性药物治疗 262

第三节 脊髓损伤的实验性治疗 262

二、脊髓损伤实验性外科治疗 265

三、修复脊髓损伤和促进神经再生的方法 268

四、基因治疗 269

三、排尿排便和勃起 274

二、下肢站立和行走 274

第四节 神经假体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274

一、上肢手 274

五、BBB分级法 275

四、筛网走行试验 275

第五节 脊髓损伤动物实验行为功能观察方法 275

一、Tarlov分级法 275

二、胥少汀分级法 275

三、斜板试验 275

二、临床治疗的要点 277

一、基础研究的方向 277

第六节 问题及展望 277

四、重视康复锻炼 278

三、进一步完善脊髓损伤评估标准 278

一、基本结构 281

第一节 周围神经的功能解剖 281

第十二章 周围神经损伤 281

一、神经纤维传导的一般特征 282

第二节 周围神经的生理 282

二、支持结构 282

三、神经束结构 282

四、周围神经的血供 282

第三节 周围神经的发育、神经元相关信号的产生及作用 283

四、神经纤维的分类 283

二、神经冲动的传导原理 283

三、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283

二、神经远断端 284

一、神经元 284

第四节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变性与再生 284

一、正常肌电图 285

第五节 神经-肌电图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285

三、神经近断端 285

四、神经末梢 285

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286

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286

六、神经-肌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 287

五、体感诱发电位 287

四、H反向与F波 287

一、显微外科手术 288

第七节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 288

第六节 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分类 288

二、周围神经组织工程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 289

三、神经营养因子应用的现状及前景 291

一、臂丛的组成 293

第八节 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 293

二、臂丛损伤的原因、分类、症状与诊断 296

三、臂丛损伤的手术治疗及疗效评价 298

一、臂丛损伤的认识探索期 306

第九节 臂丛神经损伤诊治的进展与21世纪的任务 306

三、臂丛神经损伤诊治的深化期 307

二、臂丛神经损伤治疗的发展期 307

四、21世纪臂丛损伤诊治的发展方向 308

五、21世纪臂丛神经损伤诊治的任务 309

一、骨关节炎的发病流行趋势 312

第一节 骨关节炎 312

第十三章 骨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 312

二、病理变化及其过程 313

三、OA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发病机制 316

四、骨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和表现 321

五、临床表现 322

七、骨关节炎的防治 323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323

一、概述 325

第二节 类风湿关节炎 325

八、预防和预后 325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326

二、流行病学 326

四、临床表现 336

五、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339

六、诊断 341

七、治疗 342

一、骨重建特点 348

第二节 骨质疏松症病理学特点 348

第十四章 骨质疏松性骨折 348

第一节 骨质疏松症概论 348

二、骨重建的意义 349

四、骨质疏松时的骨组织形态及其结构 350

三、骨代谢特点 350

第四节 骨质疏松症的社会经济学 351

第三节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 351

二、骨塑形与重建对骨力学强度的影响 352

一、骨强度的影响因素 352

第五节 骨质疏松症的生物力学 352

四、骨结构与其力学强度的关系 353

三、力学调控稳定机制假说 353

三、骨密度检测 354

二、影像学检查 354

第六节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354

一、脆性骨折病史 354

第七节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355

四、实验室检查 355

二、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药物 356

一、非药物治疗 356

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 358

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骼特点 358

第八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 358

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要点 359

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359

第九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359

三、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治疗 360

四、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365

五、桡骨远端骨折 368

六、肱骨近侧端骨折 371

第十节 术后康复及治疗骨质疏松 373

一、支持带血管 375

第一节 股骨头的解剖与血供 375

第十五章 骨坏死 375

一、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 376

第二节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376

二、圆韧带血管 376

三、干骺血管、股骨滋养血管和骨髓腔 376

二、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后塌陷的发病机制 377

三、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的核素骨显像研究 378

四、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分型 379

第三节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380

五、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后塌陷的预防和治疗原则 380

一、病因 381

二、发病机制 384

三、病理 387

四、诊断 388

五、治疗 394

一、病因病理 398

第四节 小儿股骨头坏死 398

三、影像学分类和临床分期 400

二、临床症状与体征 400

四、治疗 402

一、概述 405

第五节 SARS患者骨坏死 405

二、新的发现 406

三、骨坏死的早期诊断 409

四、早期治疗 412

一、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416

第一节 发育性髋脱位 416

第十六章 骨与关节先天性畸形 416

二、病理学 418

三、新生儿期筛查及处理 420

四、保守疗法 422

五、治疗后并发症和残余畸形及其处理 427

六、手术治疗及其评价 435

七、骨关节炎的预防 437

第二节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438

一、发病学 439

二、病因学 440

三、病理学 442

四、临床表现及相关评价方法的研究 443

五、治疗方法、原理及其相关研究 447

一、病因学 461

第一节 成骨不全 461

第十七章 骨骼遗传性疾病 461

二、分类和遗传 462

五、临床表现 464

四、病理学 464

三、发病率 464

七、骨痂增生和成骨不全的肿瘤 466

六、影像学表现 466

九、诊断和鉴别诊断 467

八、实验室检查 467

十一、治疗 468

十、产前诊断 468

三、临床表现 472

二、病理 472

第二节 多发性遗传性骨软骨瘤 472

一、病因 472

第三节 神经纤维瘤病 474

六、治疗 474

四、影像学检查 474

五、诊断 474

一、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 475

二、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2) 477

二、颈椎病的病理机制 480

一、颈椎病的概念 480

第十八章 脊柱疾患 480

第一节 椎间盘退变与颈椎病 480

三、颈椎病的临床 483

一、椎间盘的生物化学基质 486

第二节 腰椎间盘退变的病理基础和生物学逆转退变 486

二、影响椎间盘退变的因素 491

三、腰骶神经根痛的病理生理 494

四、椎间盘退变的基因治疗展望 496

一、特发性脊柱侧凸 498

第三节 脊柱侧凸 498

二、先天性脊柱侧凸 519

三、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 526

四、其他非特发性脊柱侧凸 531

第四节 椎管狭窄症 540

一、颈椎管狭窄症 540

二、胸椎管狭窄症 546

三、腰椎管狭窄症 549

第十九章 原发性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治疗进展 559

第一节 概述 559

一、发病率 559

二、病因 561

三、年龄和部位的分布 562

四、前驱病变 562

二、活检 563

第二节 诊断 563

一、影像学 563

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564

四、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分子病理诊断 566

第三节 分期 573

一、截肢 579

二、保肢手术 579

第四节 外科治疗 579

第五节 辅助化疗 586

一、概述 586

二、恶性肿瘤的化疗药物及剂量强度 587

三、化疗效果评估 589

四、成骨肉瘤的化疗 590

第六节 恶性肿瘤的基因免疫治疗 593

一、概述 593

二、肿瘤的免疫基因治疗 594

三、肿瘤疫苗的治疗 600

第七节 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功能重建的评估标准 605

一、适用于各部位的标准 605

二、适用于下肢的特殊标准 607

三、适于上肢的特殊标准 607

第一节 人工关节固定的生物力学原理 612

一、骨水泥固定 612

第二十章 人工关节 612

二、非骨水泥固定 615

第二节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 616

一、术中并发症 616

二、术后并发症 620

第三节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与磨损碎屑 629

一、概述 629

二、碎屑微粒诱导骨溶解的发生机制 630

三、骨溶解和无菌性松动的治疗 642

第四节 人工全膝关节翻修术 644

一、适应证 645

二、术前评估 645

三、假体选择 647

四、手术入路 650

五、清除假体 651

六、准备假体再植入 653

七、关节稳定性的调整 655

八、骨缺损的处理 656

九、固定 660

十、康复 660

第一节 临床流行病学 665

第二十一章 临床研究方法学 665

一、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 665

下篇 临床与基础研究方法、技术 665

二、临床流行病学发展历史 666

三、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方法 667

四、临床流行病学对临床医学发展的作用 675

第二节 循证医学 677

一、循证医学和相关名词的基本概念 677

二、循证医学的历史背景与现况 680

三、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 681

四、循证医学与骨科临床实践的密切关系 685

五、骨科相关疾病的循证医学实例 685

第三节 骨科实验动物模型 689

一、概述 689

二、常用实验动物的骨骼解剖特点 693

三、常用的骨伤和骨病动物模型 698

第一节 成骨细胞的培养 712

一、导论 712

第二十二章 骨系细胞的培养 712

二、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714

三、成骨细胞的鉴定方法 716

四、成骨细胞系简介 719

五、成骨细胞培养的应用 719

一、导论 720

二、软骨细胞的培养方法 720

第二节 软骨细胞的培养 720

三、软骨细胞的鉴定 721

四、软骨细胞培养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723

五、软骨细胞系建立及特性 726

一、导论 727

二、破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 727

第三节 破骨细胞的培养 727

三、破骨细胞鉴定 729

第四节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733

一、导论 733

四、注意事项 733

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 734

三、基质干细胞在治疗中的作用 734

第五节 成纤维细胞的培养 735

一、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方法 735

第六节 骨肿瘤细胞的培养 736

三、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应用前景 736

一、导论 736

二、成纤维细胞的鉴定 736

二、骨肿瘤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 737

三、肿瘤细胞的鉴定 739

四、注意事项 740

第一节 骨和关节软骨的组织病理学检测 742

一、骨组织标本的制备 742

第二十三章 骨骼系统的病理学检测方法 742

二、骨与关节软骨组织的常用染色技术 745

三、骨与软骨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751

第二节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骨科学中的应用 752

一、透射电镜 753

二、扫描电镜 755

三、其他电镜技术 758

第三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 763

一、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基本原理 763

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764

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应用 765

第二十四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骨科的应用 774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基本知识 774

一、基因 775

二、DNA的结构 776

三、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776

四、遗传信息的复制 777

五、DNA的损伤与修复 777

六、DNA复制与细胞周期 778

七、反转录与反转录酶 779

八、端粒和端粒酶 779

九、RNA的合成 780

十、遗传信息的翻译 783

第二节 重组DNA技术概述 785

一、重组DNA技术的发展过程 785

二、重组DNA技术相关概念 785

三、重组DNA技术的工具酶 786

四、重组DNA的基本过程 788

第三节 核酸的分离和纯化 790

一、核酸分离提取的原则 790

五、基因重组技术在骨科的应用 790

三、DNA的分离和纯化 791

四、RNA的分离和纯化 791

二、酸分离提取的原理和步骤 791

第四节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792

一、PCR技术的原理 793

二、PCR反应体系 793

三、PCR技术的应用 795

四、几种常用的PCR技术 795

一、转基因动物模型 797

二、基因打靶与基因敲除技术 797

第五节 基因功能的研究技术 797

三、转基因动物与基因敲除在医学中的应用 798

第六节 蛋白质表达的检测 798

一、蛋白质印迹方法 799

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799

第七节 核酸杂交技术 800

一、变性、复性与杂交的概念 800

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800

二、核酸杂交中的探针 801

三、固相杂交支持物的选择及核酸的转移方法 802

四、常用的核酸杂交技术 802

第八节 基因诊断 804

一、基因诊断的概念 804

二、基因诊断的主要技术 805

三、基因诊断的优点 806

四、基因诊断的初步应用 807

二、基因治疗的基本条件 808

一、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 808

三、基因治疗的基本步骤 808

第九节 基因治疗 808

四、基因治疗的疗效考核和安全性 816

五、基因治疗的临床实践 816

六、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 819

返回顶部